APP下载

他们对检察“爱得深沉”
——录制最高检退休老干部访谈视频《讲述》系列感想

2019-03-28史兆琨

法治新闻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退休干部老干部检察

■史兆琨

“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我们做个采访最高人民检察院退休老干部视频系列怎么样?”检察日报社“摄影大咖”程丁找到我商量道。

作为刚成立不久的“视觉工作室”一员,我怀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详细询问了程丁的想法,随即双手赞成,但对自己的颜值能否做好视频仍持保留态度。在后期包装方面,驾轻就熟的“技术大拿”田粟作为视觉工作室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也很乐意带着炫酷的技术轰轰烈烈地“投身”进来。

程丁将该想法迅速形成文字性策划,向领导汇报,在检察日报社社长李雪慧、总编辑钱舫、副总编辑魏星等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三人组”立即开工了。

如何确定采访对象,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在程丁的建议下,我们联系到了最高检离退休干部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志信。王主任提议了几位有代表性的退休老干部,包括最高检退休干部汤发贵、王鸿翼、袁其国、彭伟、徐进辉、阎敏才、刘佑生等。

认真严谨,“咬定青山不放松”

对老干部汤发贵的采访是在其家里进行的。记者一行在约定的时间抵达后,看到八十多岁的汤发贵老人精神矍铄,格外严谨。他保留了之前在政治部时工作细致的习惯,将采访可能涉及的内容手写在一张纸上,密密麻麻;一张张承载着那段检察岁月的老照片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以便我们聊到时可以讲述得更清晰。这份认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更增加了记者一行此次采访的信心。

对汤发贵的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谈到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也是自己刚进最高检的那段岁月,汤发贵直言当时他负责最高检的保卫工作,听闻一名孕妇在不了解检察机关职能的情况下,误入检察长办公室。“问清楚来龙去脉后,我耐心向这位孕妇进行解释。当她听完我解释的检察院职能后,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即,我便协调车辆将她送到附近的一家妇产医院去做检查。”回想起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汤发贵笑得像个孩子。

老干部王鸿翼的讲述十分“接地气”,上世纪70年代学习了水利工程和数学专业后,机缘巧合之下与检察“结缘”。2001年4月28日下午,王鸿翼接到时任最高检副检察长赵虹从辽宁打来的电话:“党组决定调你到民行厅当厅长,‘五一’过后我送你过去。”这对王鸿翼来说有些始料未及。他放下电话就直奔北京图书大厦,想寻找专业书籍学习。这一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

认真严谨,无论在哪个年代,老一辈检察人身上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儿,永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

尽职尽责,尊重和保障人权

一身正气中透着睿智,眼神中流露出笃定与自信,落座后谈话铿锵有力,又不乏沉着内敛,这是初见最高检退休干部徐进辉时的第一印象。

在检察机关工作了36年多的徐进辉坦言,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既要对工作负责,又要对法律、事实、案件当事人本人负责。“多用心、多动脑,不要为了办案而办案。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也要通过办案使当事人认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对社会的危害,使他受到教育。此外,从办案人员角度而言,要做一个严格规范执法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在检察机关数十年如一日工作的还有退休老干部彭伟。从1979年至2014年,从事检察工作35年,彭伟自言从未离开过办案一线。“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增添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很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蚁穴’。检察工作人员应当从侦查监督源头抓起,把好‘入口关’,严防冤假错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侦查监督全过程。”彭伟谈到最多的就是尽职尽责,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也是他一直不断践行的准则。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最高检退休干部袁其国的这段话铿锵有力。2014年,最高检决定将监所检察厅更名为刑事执行检察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监所检察厅的最后一任厅长,也是刑事执行检察厅的第一任厅长。

这样的身份转换背后,不变的是对司法人权保障的持续关注。袁其国对“躲猫猫”事件特别关注,“可以说,‘躲猫猫’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监所司法人权保障的关注,这种关注对于检察机关加强对监所执法活动的监督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袁其国说,最高检开过几次专门会议,在深入反思的同时提出了严打牢头狱霸,加强驻所检察,针对监所检察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栉风沐雨,共创检察新辉煌

从芳华绮丽,到鬓发染霜,几代检察人栉风沐雨,携手走过,共创辉煌。

退休前,阎敏才任最高检铁路运输检察厅厅长。对于最高检铁路运输检察部门的历史沿革、“撤院改厅”等,阎敏才娓娓道来。他见证了检察机关铁路检察部门的变迁,他说,感谢历史的机遇,让他有幸以检察官的视角见证这一切,也一直坚信检察的未来会更好。

“从检32年,检察事业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高检退休干部刘佑生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随着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却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然而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又推动他勇立潮头,组织创办了《中国检察报》。从此,他不仅圆了自己的记者梦,更成为一名开创和推动检察新闻事业发展壮大的报业领导人,见证着、记录着恢复重建以来中国检察事业的发展历程。

40年间,检察事业发展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检察机关砥砺前行、探索创新,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今,老一辈检察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们依然对检察事业爱得深沉。当他们回顾自己的检察生涯,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他们没有一天丢失过时间、丢失过自己、丢失过梦想。

这个《讲述》系列就是想和每一位关注检察的观众,一起品读和分享老一辈检察人走过的那些难忘的检察岁月,一起为恢复重建40周年的中国检察致敬。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更多的青年检察人传承着老一辈检察人的精神,正为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而努力,为答好新时代的考卷倾注心血。

猜你喜欢

退休干部老干部检察
“双高期”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探索
——以人行岳阳市中支为视角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书法品鉴
机关退休干部书画作品选登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