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基于文献的研究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东道国跨国公司优势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70)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国际间投资合作更为各国所选择。对外直接投资(FDI)是国际投资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包括以下类型:一是参加资本,即向国外企业进行投资,成为国外公司股东以期获取企业利润,但是不参与经营;二是开办合资企业,与国外企业共同创办,并且会派拥有代表权的人员参与合资企业的经营;三是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基于不同的投资动机,母国企业会出资并且根据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开设独立经营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始于发达国家,因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是从发达国家的视角进行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较少。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催生了大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比如成立于1995年的欧洲联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联合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这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为各国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了桥梁。然而,以往学者们虽对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仅仅是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阐述,包括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以及近些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的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影响。当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一些学者也逐渐开始讨论与之相关的理论。但是,目前尚缺乏对各种文献进行全面理论综述的成果,本文希望系统的梳理已有的文献,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理论线索。

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介绍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这也就引起了大量的学者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逄增辉(2004)在文章中介绍了几种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其中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垄断优势理论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企业的垄断优势,并且着重强调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当然,企业对外进行投资会存在着不确定风险,但是如果对外投资企业的垄断优势带来的收益大于因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成本,那么企业就会进行对外投资。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对外投资的原因是在本国处于劣势或者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却是在东道国处于比较优势,那么比较优势的存在会引起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理论强调将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教授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这种理论,也叫OIL模式,即强调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结果。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理论只适用于当时的经济情况。朱巧玲、董莉军(2011)对相关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别按照渐进的演化路径演进、间断的演化路径演进以及经过临界点的演化路径进行介绍。无论文献从何种角度阐述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我们会发现经典的国际投资理论的形成对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同时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对象进行分析。当然,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学者们也开始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相比较而言,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其相关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是不同的。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杨杰、祝波(2007)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归纳成投资优势理论、投资动因理论以及对东道国的影响理论。该文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者某种特定优势的存在,使得跨国公司开展对外投资。而投资动因理论则是提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补偿性资源、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或者管理技能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理论的发展并不完善,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投资必然产生正面影响,但是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还处于研究当中。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仍旧处于不断的完善发展当中,有学者在原有的主流理论上提出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从全球战略的视角,跨国公司力图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苹果公司的全球布局,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产品的生产组装,将核心技术的研发设在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的销售。另外,跨国公司的资源理论也被提出,原有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寻求生产资源以及原材料,而该理论则是强调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结合。所谓的无形资源比如东道国的宽松的投资环境、人力资源等。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文献分析

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认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因其竞争优势通过出口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服务本国市场或者推出市场,陈蕾(2018)则基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多重异质性检验提出“生产率”悖论,在中国的某些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值低于非出口企业,尤其在传统制造企业当中。那么对外直接投资仅仅对东道国产生效应还是对东道国以及母国均会产生效应以及效应是正向还是负向?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

胡晓燕、蒋冠(2019)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促进中国(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还直接影响母国的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和结构。李磊、白道欢、冼国明(2016)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母国就业,文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提出采矿业的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母公司的就业影响不很显著。“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决策,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黄亮雄、钱馨蓓、隋广军(2018)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改善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王阳(2016)认为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欧盟贸易的扩大、效应的增强呈正发展趋势。

四、数字经济下的对外直接投资

20世纪90年代,在各国经济无显著增长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出现“两高两低”的现象,“两高两低”主要是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和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现象。分析其原因,美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为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逐渐走进世界经济的舞台。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被提出并且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数字经济的概念,世界上并无统一,但是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提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在数字经济下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詹晓宁、欧阳永福(2018)在《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一文中提出数字经济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一是全球FDI呈现低增长的“新常态”;二是数字经济导致生产性投资不足;三是新兴技术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四是数字经济导致全球竞争的激烈。该文章很好的阐述了数字经济改变了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得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投资受到影响。比如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那么追求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的跨国公司就会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当然基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那么知识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当然,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技术还是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数字经济下发展中国家引进更多外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田珍、葛顺奇(2017)在文章中提出数字经济下的投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数字公司投资,以及跨行业企业采用数字技术的投资。其中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加具有吸引外资的信心。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必将引起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性的变化,跨国企业更少的输出资本,生产和经营活动则转向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下降。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核心技术,这样才能顺应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五、结语

对外直接投资始于发达国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发展中国家逐渐加入到对外直接投资的行列中。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交替存在,促进了全球资本的流动。当然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基于东道国的状况分析也会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跨国并购抑或绿地投资。为了更好的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区域贸易协定相继签订。在21世纪数字经济的背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了新的特点。

本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文献梳理。当然,时代背景的驱动下,学者们将会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进行不断的研究,力图为全球FDI更好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东道国跨国公司优势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矮的优势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画与话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