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与迁移:掌握学习在学习区域转换中的教学启示

2019-03-28伟,宁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区域技能

王 伟,宁 丽

(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0 引言

行为主义者的一个固有信念是,如果给予适当的环境条件,学习者就能够学得许多复杂的行为[1]。这种信念被反映在“掌握学习”中,即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教学活动,那么大多数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学校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生活中无论哪个领域,最高效的个人和团队,都会做一件我们可以效仿的事情,他们都有意识的在两个区域转换:学习区和展现区。换句话说,能否有效把握学习区时长,从而向展现区有效过渡,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学习在这一学习迁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对实践教学有重要启示性意义。

1 “掌握学习”基础理论阐释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又称“优势学习”或“熟练学习”,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三大教学理论体系,即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的理论核心。它强调在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形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所需的个别帮助,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一个单元学习内容后,再进行下一单元较高级的学习,最终使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2]。换言之,“掌握学习”提倡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理解需要达到熟练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或知识迁移。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确立为“为掌握而教”,这实际上是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即强调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3]。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达到既定分数或熟练程度,学习者还将继续停留在该阶段的学习中。因此,教师除了应该对学习者保持信心和耐心之外,为保障学生“为掌握而学”的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还需从时间及学习者主体两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同时,教学过程还应关注除智力水平的提升以外的学习者其它素质,如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意志、热情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导向和强化的作用。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4]。

在一般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将通过教学成绩测验和教学形成性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教育者对于测试或评价频率对于学习者成绩的是否有影响是模糊的,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评价仅仅是统一组织的“月考”或“联考”,而忽视了考试频率本身对于学习过程的影响。

根据上述“掌握学习”基本观点,初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方面,学习者在没有达到一定知识和技能熟练度的情况下,过早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将存在弊端和诸多问题。换言之,学习者因时间或环境等因素没能掌握知识,仓促进入下一阶段将形成知识链的断裂或空白,对于之后的学习造成影响,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学习者在教学评价和测试中,屡次被较差的表现打击,对其自身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都有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应对学习时间与学习学习效率的问题,是能否实现“掌握学习”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要使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知识,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和认知,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学习者智力因素,学习心理与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学习表现。因此教育者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引导学习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从学习状态和考试状态中有效转换,并理性看待每一次的学习测试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掌握学习”具有提升学习者学习动机、熟练掌握学习内容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优势。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与教学测试和评价体系间存在何种关联,是单从“掌握学习”理论和概念层面无法探究的。本文将引入国外TED演讲平台所提及“学习区与表现区”概念加以陈述和分析。

2 学习区域转换概念过程分析

2.1 学习区域转换概念及定义

关于学习区域转换概念,简言之即学习者从学习区(Learning Zone)转向表现区(Performance Zone)的过程。关于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可在以下学习理论为旁证基础上作阐释。

一是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区即信息从感受器到形成长时记忆的学习者大脑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表现区则是从反应发生器到外部环境,并使得信息作用于环境,产生各类学习迁移行为[5];二是依据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学习区包含学习者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的学习,即形成学习者内部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6]。表现区指上述学习过程结束后学习者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行为和表现。如图1所示,学习区是学习者获得良好表现的基础,表现区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检验和结果,两者互为补充,彼此关联。

图1 学习区域转换图

综上所述,一方面学习区注重知识、技能的内化和储备,注重在学习策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大量“有意练习”,以获得表现区所需的认知、态度和技能;表现区则倾向于将内化了的认知和经验“最大化”的利用和展现,即将同化或顺应的知识作用于实践,如登台演出或参与考试等。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学习区的心理状态及期望等诸多方面与其在表现区截然不同。因为在学习区内,学习者的工作就是尽力学好相关知识、技能和情感,获得更多以应对表现区问题的信息或方法,是一种准备待检验时期。而表现区则要求学习者“做到最好”,也就是最终检验其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水平,学习者在此区域内需要承担相比前者较大的心理压力。

故对于学习者而言,能否合理实现学习区域间转换是提高学习表现的重要因素。

2.2 学习区域转换的实际教学启示

在学习区,学习者希冀进步,并为了进步而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策略和方法,将精力集中在那些自己还没有掌握的东西上。这是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而且在这一区域中,学习者能意识到自己会犯错,并且知道从中汲取教训。相反,这和他们在表现区的行为及心理特征完全不同,因为学生在展现区的目标是做到最好,去执行,将注意力集中在已经掌握的东西上,并尽力把错误缩小[7]。

这就启示教育机构、教师和学习者一方面需要在学习区做大量的“有意练习”或“针对性训练”,这种练习和训练尽可能地将能力转化为所需技能,清晰地知道自身学习对象的主次和轻重。同时,学习者还应注意将精力拓展到“学习舒适区”之外的更高一级挑战,不能满足于当前学习水平、提高学习能力而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作重复的调整与反馈,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

此外,学习者应如何将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区上呢?

首先,拥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并坚定一定会进步的信念,即“成长思维”。这样学习者就不会自满和急于向表现区过渡。其次,学习目标必须明确。从“掌握学习”中提及的时间问题可以看出:时间、精力有限,必须将其花费在针对性的具体目标上。然后,我们必须要知道如何提高,怎样提高。这一方面需要学习者主动调整自身学习方法和策略,其次是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不能做简单重复练习,而是做有意的练习。最后,在熟练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不犯相同或相关的错误。因为如果犯意料之中的错,将浪费更多的学习时间并对表现区成绩造成其他负面影响[7]。

学习区域转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区域也是学习者要面对的问题。但在区域转换之前,学习者应清楚进的是哪个区,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期望等问题。这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或表现并在展现区将展现最大化,在学习区将进步最大化。主体在学习区停留时间的长短与其在展现区的成绩紧密相关。

3 总结

“掌握学习”理论强调的“为掌握而学”的理念是对学习者在学习区域转换过程的重要启示,一定层面也是学习区域转换的前提条件和要求。无论是在学习区中的认知和技能强化,要求学习者达到一定熟练度后才进入下一区域,还是在表现区的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提升实践临场表现,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测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习者以指导和反馈,帮助学习者合理应对学习区和表现区中的学习问题。学习者仅仅将精力放在如何在表现区取得成绩,而忽视学习区的大量有意练习的重要性,不仅不能取得较好成绩,相反要想通往高水平展现,就必须在学习区、表现区间来回合理转换,使得能有目的地在学习区积攒技能,然后将其应用于展现区。清楚何时集中注意学习,何时最大化表现知识和技能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也是获得良好成绩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学习者区域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分割区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区域发展篇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