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幼儿家长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2019-03-27郭莉萍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郭莉萍

摘    要: 亲职教育可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促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获得发展,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知识。研究显示,已开展的亲职教育活动成效无法满足家长迫切的亲职教育意愿和期望,与以往亲职教育靶向性不强等诸多因素有关。亲职教育活动的有效推进,离不开亲职教育内容制定的目标性、举办机构的整合性、亲职教育人员的专业性和亲职教育活动开展的灵活性。

关键词: 幼儿家长    亲职教育    教育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新要求,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终身教育、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后,又一次突出强调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学习型社会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促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获得发展,牢固终身学习理念。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教育理论和经验表明:“一对完成生育任务的父母,是仅获得四十分的父母;一对完成生育和养育任务的父母,才是刚刚获得六十分的父母;只有完成生育、养育和教养任务的父母,才是一对得满分的教育父母。”[1]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还没做好准备就已经进入“父母职场”,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匮乏、教育形式单一,获取先进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较少。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77%的家长认为自己目前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不够用。”[2]美国亲职教育专家戈登提出:“父母常受到指责,但从未受到训练(Parents are blamed, but not trained)。”“与其在孩子们的行为产生偏差再去指责他们,倒不如透过系统化的亲职教育,让家长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3]。亲职教育专家认为家长需要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家长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接受“职前和在职培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使幼儿健康成长。

亲职教育(Parent Education)又称父母教育、养育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对父母实施的教育”。林家兴在著作《亲职教育的原理与实务》中提到:“亲职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以父母为对象,以提高父母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和改善亲子关系为目标,由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校亲职专家开设的终身学习课程。”[4]3岁—6岁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许多研究都将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视为亲职教育的最重要时期。大量研究指出,亲职教育最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不当行为,提高父母的效能感,促进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3岁—6岁家长亲职教育需求评估的目的

亲职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父母正确教养幼儿的需要,“亲职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充分倾听父母的心声,并且能够满足父母的需要为最高指导原则”[5]。指导孩子的父母如何教养孩子,首先需要了解父母的心声和需要,如果亲职教育不能满足父母的需要,那么亲职教育就失去了意义,需求的评估有助于增强亲职教育的针对性。

二、需求评估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了了解北海市3岁—6岁家长的亲职需求,这次评估采用Mckillip提出的五种评估方法中的社区问卷调查(community surveys)了解该年龄段幼儿家长的现实亲职需求,从而增强亲职教育的针对性。这次调查对象是从北海市四个社区中随机抽取6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3所,私立园和集团办园3所,每所幼儿园分别投放90份问卷,共选取540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家长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掌握3岁—6岁家长亲职教育需求的内容和方向。共投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493份,有效回收率达91.3%。被试中父亲152人,母亲341人,年龄在30岁—40岁这个区间者居多(72.7%),尤其分布在30岁—35岁;被试的文化程度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33%,大专学历占比35.7%,本科学历29.5%,硕士及以上占比最少,只有1.8%。家庭平均月总收入以4000元—8000元者居多,占比52.4%。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参考吴刚编制的亲职教育现状和需求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之前的小样本调查和访谈后自编问卷。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家长背景变量、参与亲职教育的现状、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家长的背景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家人协助程度等,该部分不计入题数。“已参与亲职教育现状”部分包括参与形式、参与内容、参与的目的和影响参与亲职教育的因素等内容。“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部分包括幼儿身心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子女潜能开发和理想家庭建立等内容。問卷共30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3岁—6岁幼儿家长亲职教育需求

亲职教育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活动形式的适切性、活动时间的可参与性和组织机构的权威性等。在亲职教育活动开展之前,了解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非常必要,亲职需求起到靶向性的作用。

1. 3岁—6岁幼儿家长参与亲职教育的意向

93.4%的家长参与亲职教育活动的意愿非常强烈,说明家长们有急迫接受亲职教育的意愿。

2.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需求

调查发现,家长们对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需求很强烈,尤其以解决“儿童个性培养”“不良行为习惯”“儿童心理健康”“任性行为”方面的问题的知识渴求最大,分值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3.良好亲子关系建立方面的需求

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需求方面,家长们主要想了解与孩子游戏、互动沟通方式和缓解孩子分离焦虑的方法。虽然孩子粘人和二胎育儿知识的需求频率不高,但因为被试因自身情况如孩子年龄和是否二胎导致的需求不同,研究者不能忽视这两项需求。

4.协助子女学习、潜能开发和生活照顾方面的需求

家长们在协助子女、潜能开发和生活照顾方面的需求,最强烈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使孩子形成良好作息、吃饭的好习惯 ”方面,说明指导子女学习的方法和阅读习惯,期望通过指导使子女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是目前家长们的强烈需求。另外,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出现的“挑食、晚睡、生活不规律”等生活习惯问题也是家长们需要得到专家指导的强烈需求。

5.理想家庭建立的需求

在理想家庭建立需求方面,家长们最关注的是“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如何制定家规?度如何把握”“如何与祖辈就教育观达成一致”方面,说明家长们对于和谐家庭气氛的营造和家规的制定及家庭内部人员的家庭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非常看重。

6.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亲职教育开展形式更倾向于亲子活动(73.1%),讲座(52.9%),父母读书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40.5%)方式,对由网络(微信、QQ等)提供的亲职教育方式和系统的亲职教育培训课程方式選择不多。在亲职教育的举办时间上,更多家长倾向于在周末的白天(52.9%)举行,每两周举行一次(45.8%)。并希望由幼儿园(82.4%)的幼儿教师(86.3%)组织开展亲职教育活动。

(二)讨论

1.北海市3岁—6岁幼儿家长有强烈的亲职教育意愿(93.4%),正如在访谈中家长提到的:“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方法用得也不是很恰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和更正。”

2.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涵盖范围广,涵盖儿童身心发展、子女学习和潜能开发及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等内容,但对理想家庭的建立方面的需求一般。

3.因为之前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多数都是在工作期间举行的,导致很多家长不能参加,所以家长们在亲职教育举办时间上更倾向于周末的白天,但在参与过程中不希望增加过多的负担,故倾向于选择每一个月一次。

4.学前儿童家长参与亲职教育活动以幼儿园为主要载体,形式单一。家长们之前参加过的亲职教育多是由幼儿园和社会儿童教育机构举办的,他们对社区和高校科研院开展亲职教育的可能性和效果不确定,所以,目前大部分家长仍然选择由幼儿园举办亲职教育活动,这个结果为社区和高校科研院校社区教育的开展和服务社会的方式提供了一定的警示。

四、推进亲职教育的建议

(一)打破空间界限,形成幼儿园、社区、高校之间的教育合力。

在现有模式下,幼儿园、社区、家庭、高校之间各自独立,分割为互不统属的单元,幼儿园有希望家长共同参与幼儿教育的愿望,社区和家庭有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需求,高校有参与指导亲职教育的人力资源,彼此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就显得极为迫切。亟待一个平台能统合起各方力量,汇聚成推进亲职教育的同流合力,达成一个理论指导、推动实践、实践孕育、修正理论的正向循环。

(二)开展亲职教育活动之前先了解家长需求,提高亲职教育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些古老然而并不过时的教育理念时刻提醒人们,应当对行为对象有足够充分的体认和理解,这种认识和了解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研究基础上,而非主观臆测。但这种认知和尊重并不意味着顺从或者迎合家长的所有想法,而只是作为相应施策的基础。在亲职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中,应当提供不同主题的菜单式课程体系。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入园期、幼小衔接期、叛逆期甚至特定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家庭类型,设计完整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养育家庭教育指导;针对问题类型,设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指导、性格缺陷型学生教育指导、交际能力欠缺型学生教育指导等。针对不同需要的父母进行分类指导,以解决他们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亲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建立亲职教育专家资源库。

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如果家长能够从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知识、理念和技能,提高教育能力,融洽亲子关系,则参与亲职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反之则相反。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形式是否活泼生动都会影响家长的满意度,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依然是作为指导者的幼儿教师、教育学科的专家教授及作为成功经验分享者的幼儿家长等。如果上述人员素养不足、经验不丰或者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足,就会降低家长参与的满意度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亲职教育专家资源库,为亲职教育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不断延请名家专家授课指导,提高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

(四)亲职教育活动实施方式多元化,时间、地点配合家长需要。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幼儿父母大多倾向于在周末或者夜晚等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亲职教育指导活动。与相关机构从事亲职教育的工作人员必然存在一定时间和意愿上的冲突。基于提高幼儿家长参与度,提升亲职教育成效的考虑,还是应当尽量在非正常上班时间举办亲职教育活动。此外,在活动形式上,还应尽可能采用更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型教育方式,比如微信、微博、公众号、QQ群等,突破时间和场地限制,便于家长获取和参与。

父母如一份职业,需要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父母是一种身份,孩子出生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一种时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父母是一种角色,需要用心揣摩、体会才能扮演好。亲职教育之路在中国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张庆强.我国内陆地区亲职教育实施策略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1.

[2]盖笑松,王海英.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6(06):154-158.

[3]Thomas Gordon.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M].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1975.

[4][5]林家兴.亲职教育的原理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5:2,90.

[6]赵芷艺.幼儿园亲职教育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4.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双重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开辟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A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