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程翻转课堂“三阶段八步骤”解析
2019-03-27周啸易铮
周啸 易铮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教学的革命,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构建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自主管理学习进程,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充分互动,有效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普通话课程 “三阶段八步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普通话课程 翻转课堂 “三阶段八步骤”
普通话课程教学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全过程,利用“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给普通话课程带来了变革。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课堂教学的“主配角”——教师由全程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训练员,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角;颠覆了传统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随时随地地学习,还可以反复观看不断巩固加深;颠覆了课堂“面传口授”互动沟通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校内校外利用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即时交流。“互联网+”普通话翻转课堂教学让教与学的知识传授、学习过程更便捷,增强了课程教与学的效果。
普通话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一中心、四原则、五结合”原则,采用“三阶段八步骤”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和资源建设。“一中心、四原则、五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单元知识碎片化、课程设计情境化、教学资料集成化、学习渠道扁平化;人文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赏析性与练习性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自主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三阶段八步骤”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导、学、教、练、测、用、互、展八个步骤。
一、“三阶段八步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阶段八步骤”中的“三阶段”指课前预习自学、课中教学指导、课后拓展提升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贯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条活动主线;在教学全过程中展现出导、学、教、练、测、用、互、展八个步骤。其中,教师活动包括教学课前准备(导)、知识传授(教)、实践训练指导(练)、教学反思(互)四个环节;学生活动包括获取知识(学)、内化知识(用)、总结学习(测)、提升能力(展)四个环节。普通话课程翻转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获取都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中进行。
二、“三阶段八步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1.教师活动
(1)教学课前准备(导)
课程开课之前,教师根据翻转课堂教学要求着手课前准备工作,也就是“导”的环节,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方案设计、制作任务三项内容。学情分析过程:主要指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方法、习惯、兴趣、基础、能力、经验等各个方面进行前期的调研整理和分析。方案设计:普通话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再只是简单的课堂45分钟,还包含课前自学预习、课中的教学活动、课后提升学习全过程的规划设计;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的是整体教学设计及应用。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经过前期的学情分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共性典型问题又要注重个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既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注意保持学习兴趣的持续,还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保持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制作任务:经过学情分析、方案设计环节,教师可以着手制作课前任务单和教学微视频,准备课程学习所需的其他学习资源。
(2)知识传授(教)
教师知识传授环节包括课程信息发布、学生疑难问题解答、分析个性共性问题、学生学习过程监管等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制作好的课程学习微视频、课前任务单、其他相关学习资源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教学平台公布给学生。教学平台是“互联网+”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难以直接进行面对面接触,对学生的整个网络学习过程需要进行一定的过程监管,确保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提出学习问题,同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互动,教师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答疑,教学互动将贯穿课前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3)实践训练指导(练)
实践训练指导实则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課后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训练,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并非简单重复课前教学微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而是根据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中的反馈、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反馈的各种问题,经过梳理后对学生普通话语音实际状况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共性、个性问题的指导训练。教师由过去的教学主体变为教学的指导者、训练员,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建构者、协作者、督促者和推进者。
(4)教学反思(互)
普通话课程翻转课堂课中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继续跟踪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数据,加强与学习者的在线沟通交流实时互动,并对学习者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整理出整体的学习情况,包括训练后提高的、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班级学习动向,等等。对整理出来的学生典型问题、个性问题分别再进行分类分析,并据此制订出解决方案。例如在学生完成第一次课前任务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根据“声母语音情况”进行第一次分类,第一类为平翘舌音(z c s与zh ch sh r)问题、第二类为鼻边音(n与l)问题、第三类为唇齿与舌根音(f与h)问题、第四类为其他类别问题等,然后根据每大类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更快地解决语音问题。教师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修正,在以后的教学中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使普通话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增强。
2.学生活动
(1)获取知识(学)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后便开始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学)的环节即指学生完成教师下发的课前学习任务:观看教学微视频、参与在线话题讨论、反馈学习效果。“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自主下载或在线观看教学微视频及其他课程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难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时,可通过学习平台与团队成员、其他学生或是向教师提出来,就学习问题展开即时在线讨论交流互动,得到其他学生的帮助及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这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又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还可以校内校外进行互动。最终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并将学习结果在线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湘方言学生经过微视频学习鼻边音(n与l)后,虽然反复学习、不断练习但难以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可根据自己完成课前任务情况与其他学生在线交流。即便是能够发准鼻边音的学生可能也难以给予有效可行的指导,此时便可由教师进行在线沟通进行个别指导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平台数据针对这一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训练,有效解决普通话声母鼻边音的发音问题。
(2)内化知识(用)
内化知识的环节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达到对所要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化。本环节主要包括课中与课前阶段的衔接、学生团队协作进行探究学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生生或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课堂中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指导等。课中教学活动由教师策划与指导,首先对学生课前学习完成效果进行验收,以便改进课中教学活动进行中的策略。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前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困难或疑惑,对学生进行指导后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经过自学自练—教师指导修正—团队探求展示—教师再修正—学生再练习,如此往复循环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使学生掌握较标准的普通话。
(3)总结学习(测)
经过学习与实践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进入学习总结(测)的阶段,包括模块学习测验、综合训练测试、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三个环节。普通话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资格证考试合格率,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生全部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后,便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模拟测试,按照普通话水平资格证考试三级六等的要求给予评测,再根据学生测评后情况给予个别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更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例如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任务后,都进行模块测试。如韵母模块任务后,便进行“单字发音”检测,根据学生声母、韵母的实际发音情况测试,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4)提升能力(展)
课程学习后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翻转课堂通过现代化信息学习平台创设普通话教学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自学、团队合作等教学过程的策划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主动探求学习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课程的创新能力。普通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学习后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母语交际,根据各种交际语境的需要谈话或讲话,做到得体表达、自然大方、适应现代社会交际与人才构建的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普通话课程翻转教学模式的“三阶段八步骤”即指教学过程的课前预习自学、课中教学指导、课后拓展提升;教与学全过程的“导、学、教、练、测、用、互、展”八个步骤。“三阶段八步骤”既包含教师的指导活动,又包含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教与学的活动转变为相辅相成的循环结构,教学平台的过程痕迹使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更加直观、具体,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为普通话课程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教学段构建可借鉴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晓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周啸,黄霞春,沈清波.仿真教学在云空间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5(8).
[3]周啸,吴友纯,黄薇.高职院校普通话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1).
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云空间的普通话课程差異化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LXB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