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萧山花边的技艺特点与传承发展

2019-03-27刘丽娴许鸣迪徐颖洁

丝绸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丽娴 许鸣迪 徐颖洁

摘要:蕭山花边虽由西方传入,但近百年间逐渐发展出融合中西的独特艺术风格,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巧的技艺。然而,目前萧山花边的产业发展陷入困境,产业规模不断萎缩,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因此,文章通过技艺技法和纹样角度对传统萧山花边的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当代萧山花边的发展情况进行一系列实地调研及非遗传承人访谈,以点带面地探讨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设计路径。对萧山花边传入至今的产业规模、民族工业创收方面的信息进行档案资料搜集,以还原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艺术设计史、纺织科技发展史中的地位并映射出当代价值。

关键词:萧山花边:中西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 2019) 09-0091-06

引用页码:091301

萧山花边属于近代编织挑绣类花边,又名“万缕丝”“万里斯”“阔纽结式花边”,泛称“欧式花边”,1959年改称“萧山花边”。现有研究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关注萧山花边的制作工艺,此类文献多由传承人撰写,主要描述花边的编结方法和制作流程:二是着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1989年)萧山花边厂的经营模式与萧山花边发展中的高峰阶段,该类文献多以实地调研法分析此时期萧山花边厂的管理、运营、产品结构等情况:三是探讨对萧山花边的保护和传承方法,萧山花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并对萧山花边的非遗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萧山花边虽是“舶来品”,但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中逐渐融人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展出“旁扶”这个独一无二的花边技法,是中西艺术文化交流的见证。萧山花边有着辉煌的外销历史,不仅为国家争取到外汇且带动本地经济。然而,由于社会的演变,手工花边因制作耗时久、手工费昂贵,萧山花边一度停滞不前,濒临失传,故本研究通过史料和档案的挖掘还原历史上萧山花边的产业规模,从技艺技法和图案纹样角度剖析萧山花边的艺术价值,最终对萧山花边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萧山花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巧的技艺,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然而,目前萧山花边的产业发展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不仅产业规模在不断萎缩,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老去,萧山花边更是濒临失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萧山花边的技艺,并对其进行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通过挖掘传统技艺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打造中国本土的高端工艺美术品品牌,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也有很大的启发:此外,通过推进萧山花边的产业集聚,充分开发其经济价值,在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同时造福当地人民,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有重大作用。

1 萧山花边的源流

1.1 萧山花边的传入

在古代中国,就有类似花边用线编结而成的工艺品,称为“花绦”“绺子”,多用于扇袋、香囊和披肩等。欧洲的花边工艺,是在中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多是在棉麻织品上用细纱编结,是别具特点的日用工艺品[1]。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西花边各成体系发展。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传教士的布道,客观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欧式花边也随之传人中国,传统花边的概念得以延伸和发展,中西花边第一次产生了碰撞。根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民国八年(1919年),沪商徐方卿携四名天主教传教士辗转传人萧山坎山镇。”此时的花边业由外国人主导,他们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生产欧式花边,再运回欧洲销售。欧式花边在中国的传播,先在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而后传人内地,“上海花边商利用内地工资低廉,到萧(山)传授花边织造之法,同时发给花线,收买出品”。近代的萧山花边多以外销为主,实际是外国资本对中国廉价劳动力和社会资源的剥削[2]。此时的萧山花边作为依国际市场需要为转移的新兴手工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左右,在艺术形态上,就其形式、风貌和整体艺术风格来看,都受到了很大的外来影响。同时,由于它以出口为主,带有一定的现代企业全球化战略性质,以加工生产为导向,故此时的萧山花边在艺术上尚未有什么创新。

萧山花边真正初具风格是在1936年至抗战前夕。此时花边加工队伍达到四万人,针法由传人时的两种增加到近十种,品种从衣边、被口、杯垫扩大至台垫、床罩等,纯万缕丝重工花边也开始萌芽,结束了单一的生产和加工历史。纹样也从原先的模仿外国花样至由本地“打样师”自行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民间工艺美术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在该政策的支持下萧山花边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954年,萧山各镇成立花边专业社,生产纳入国家计划,不仅产量大幅提升,还开发出了万缕丝与绣花结合的“镶边”新品种。此外,还有“彩条链…‘绚带丽”等新产品面世,并于1979年开始机织网扣花边。同年,萧山花边因品质优良获得了国家优质产品金织奖章和轻工部产品优质证书。总之,现代的萧山花边在1949年后工农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得以驱动发展,产品满足内外销,且出现了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的精美手工艺品。

现今的萧山花边多为工艺品和艺术品,已经鲜与日用品挂钩了。然而,萧山花边的精美程度和艺术表达也因时代的驱动更上一层楼,同时融合其他工艺手法和表现方法,呈多元化发展。传承人赵锡祥所作的特重工万缕丝真丝全雕垫绣挂(台)毯,以孔雀尾纹与花卉纹样结合,花边部分由米色棉线完成,刺绣部分加以真丝台绣,其艺术性和纹样设计均有新的突破。

1.2 历史上萧山花边的产业规模

民国八年,沪商徐方卿携天主教传教士将万缕丝辗转传人萧山坎山镇,首批习艺者仅有24名女工。不久,沪越花边厂开业,女工增至四、五百人。1924年6月15日,高德良在“瓜沥同善社组织花边练习所”,聘请教师免费向本乡妇女传艺,从事萧山花边的女工极速增长。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萧山花边厂达三十余家,织造女工两万余人。但最终由于海外销路阻滞,营业惨败纷纷倒闭,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仅存六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抗战前夕,萧山花边产业又得以复兴,加工队伍达四万人。在《萧山县二轻工业志》中关于该时期萧山花边产业发展情况有这样的记载:“花边是出口工艺精品。……花边业是二十年代初新发展的一个行业,因国际市场变化急剧等原因,生产很不平衡,但作为一门新行业,它的产量和产值是相当可观的。”[3]具体生产规模如表1所示。1937年,由于日寇侵华,1940年萧山沦陷,花边销路全部断绝,花边厂停产,几近绝迹。直到抗战胜利,萧山花边才得以复产,三年内以坎山镇为中心的区域恢复和新开花边厂一百余家。然而因多年战火及民国政府的腐败没落,花边产业的规模和生产情况均不及战前。

在图案设计方面,萧山花边传承人戴水珍认为:“传承者也有通过技艺或者花样进行改良,以适应中国市场,即市面上现出的一些改良花边工艺品——十二生肖样式、花边伞、五福、龙纹等。也有少量的增加花边颜色及其他新式手工艺品,如工艺伞、墙面装饰等。”

在艺术创造方面,经过花边工匠的巧手创新,萧山花边的手绣针法由最初的基础针法上升到过百种。特别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偏好,结合原有的地方特色艺术特征,设计出了许多新的图案和品种。先后开发棉绒绣花边、蓓丽花边、衔缝制品、经编网扣、刺绣服装、工艺伞、百带丽等十余个新品种。更有与其他文化技艺合一创新,如与台绣合一,重工万缕丝雕绣床罩是表现萧山花边高超技艺的最典型作品之一,融合了传统的萧山花边手工艺与台州绑绣手工艺。

整体看来,当代萧山花边分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基本由纯手工向半机绣半手工的方式转变,花边品类基本延续了20世纪鼎盛时期;二是结合多种非物质文化手工艺开发当代艺术品。然而这些方式受众层面依旧狭窄,并不能使萧山花边走出困境,恢复其辉煌。在当今西方服饰主宰的时尚文化下,花边一直是服装中重要的材料。萧山花边可从图案设计方面着手改良,结合当代时尚品牌需求,跻身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之一的时尚产业。

3.2 手艺传承

传统方式的技艺传授,如家庭成员式、小型作坊式、师徒培育式等在如今大众社会中,面临着人才断层、技艺保守、濒绝的问题[12]。在数字时代,互联与文明交织,全球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工匠的手艺传承也突破传统的师徒相传方式,结合现代教育体系进行双轨制传承。与不同教育程度的学校对接是符合现代环境的重要途径,例如促进萧山花边传承人与中小学合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中小学生课外实践基地等形式,向中小学生传播萧山花边文化和技艺,培养潜在的传承人。其次是与高等院校合作。高校需要承担起传统技艺与非遗传承并创新的责任,因此聘请萧山花边技艺传承人到纺织与服装院校讲授萧山花边的文化和技艺,使萧山花边技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并通过与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合作实现创新。在吸引、培养有兴趣的传承人方面,萧山花邊技艺传承人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把技艺传授给有志于此的青年,扩宽传统手工艺传授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通过产业发展培养职业手艺人,提高萧山花边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培养固定的职业手艺人。

3.3 品牌营销

品牌作为“物质产品”“隋感利益”“意义价值”等多种因素的共同载体,传统手工艺企业必须牢牢把握产品品牌化这一必经之路,确立萧山花边产品的高端定位。萧山花边繁复的技艺手法决定了其高昂的人力成本,必须通过高端品牌定位才能保障应有的利润水平。其次形成几个萧山花边的奢侈品牌。要获得更高的议价能力就必须树立企业的高端品牌,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必须改变传统手工作坊的做法,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文化附加值、限量生产等手段加以提升。再者在大数据时代,借助媒体工具(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塑造和强化萧山花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加快传播范围。最后通过事件影响等方式进行品牌传播,有效增强手工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带动能力。例如,2018至2019年跨年期间重庆文化旅游推介团携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借助跨年期间的人群氛围及时代广场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时报广场巨型屏幕的实时转播让铜梁龙舞等文化品牌印刻在世界各地人们的心中。

3.4 政府支持

政府视角导向,萧山地区的政府可为花边产业提供更多类服务性支持。一、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规划萧山花边产业园区,规范萧山花边的生产过程管理;引入上下游辅助企业,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如订单管理、物流运输、运营维护和销售服务等:设立或辅助设立萧山花边研究所,进行技艺创新:成立企业办事大厅,简化办事手续。二、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对周边生活设施进行改造,完善生活、办公、居住、休闲等功能。三、专业性服务业配套,完善传承人身份认定。加强萧山花边技艺传承人身份鉴定和认定工作,减少审批环节(增加政府工作量减少传承人的工作量)。四、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或是建立特定的手工艺对外传播窗口,例如建设特色手工艺的旅游景区,推进产旅结合的特色经济发展。

4 结语

萧山花边由传教士引入,在中国传承、演变、发展,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进程中的产物,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结东西方文化的工艺美术品。其图案以花卉与几何文艺为主,加之旁扶特有技艺,萧山花边强调对称与几何的结构,层次分明,是融合东西审美的设计作品。作为特殊社会背景下由西方传人的技艺技法,萧山花边结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1930年就有三十余家萧山花边厂,产品远销海外,至抗战胜利后快速形成以坎山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被纳入国家计划成为外销主要工艺美术品之一,为外汇创收与工艺品外销作出巨大贡献。

综合萧山花边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艺术与技艺价值、经济与产业价值,不难发现萧山花边所具有的当代价值。萧山花边的传承与技艺创新是当下备受关注的议题,也是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时尚产业的组成部分,响应中共十九大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感召,积极推进萧山花边的文化挖掘和设计创新,推动萧山花边的传承与发展。产、学、研结合,融合传统文化与时尚品牌运营发掘萧山花边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珉.“舶来”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萧山花边为例兼对中国花边的考察[J].古今谈,2009(4):48-51.

SHEN Min. “‘rraditional handicrafts":taking Hangzhouvenice lace as an example and inspection of Chinese lace[J]. Ancient and Modern, 2009(4): 48-51.

[2]周志骅.中国重要商品[M].上海:上海华通书局,1931.

ZHOU Zhihua. Chinese Imponant Commodities[ M].上海:Shanghai Huatong Bookstore, 1931.

[3]管思耿.萧山县二轻工业志(1840 -1984)[ M].杭州:萧山县二轻工业总公司.1985.

CUAN Sigen. Xiaoshan County Second Light Industry Records( 1840-1984)[M]. Hangzhou: Xiaoshan CountySecond Light Industry Corporation, 1985.

[4]杨大金.近代中国实业通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6.

YANC Dajin. Modern China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M].Taipei: Xueshengshuju Press, 1976.

[5]关于肖山花边业概况[Z].档案编号:J112-006-024.

Profile of Hangzhou Venice Lace Industry. Archives[ Z].File No:J112-006-024.

[6]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花边图案设计[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78.

Nanjing Institute of Fine Ans. Lace Design[M].Beijing:Light Industry Press, 1978.

[7]赵建忠.萧山花边艺术馆[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ZHAO Jianzhong. Hangzhou Venice Lace Art Museum[ M]. Hangzhou: Zhejiang Photography Press, 2016.

[8]赵建忠.萧山花边的工艺艺术与传承发展[J].浙江工艺美术,2010(4):54-56.

ZHAO Jianzhong. Hangzhou venice lace craftan andinheritance development[J].Zhejiang Arts and Crafts, 2010(4):54-56.

[9]袁倩.赵建忠:生命与花边交融[J].中华手工,2014(4):14-17.

YUAN Qian. Zhao Jianzhong: life and lace blend [J].China Hand, 2014 (4):14-17.

[10]萧山区文化馆.萧山花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2.132.

Xiaoshan District Cultural Center. Hangzhou Venice Lace[Ml. Hangzhou: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1:2.132.

[11]楊雅贞.浅谈萧山花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194-195.

YANG Yazhen. A Crief Talk on the Inheritance andDevelopment of Hangzhou Venice Lace[M]. Beijing:China Drama Press, 2013: 194-195.

[12]蒋萍,刘海波.萧山花边亟待扶持“新传承人”[N].文汇报,2016-08-07( 006).

JIANC Ping, LIU Haibo. Hangzhou venice lace urgent needto support the“New Inheritor"[ N]. Wenhei Newspaper,2016-08-07( 006).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