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之源

2019-03-27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9期
关键词:陈列馆纪念馆上海

20世纪初,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政治家、革命家、文化名人汇聚于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身处“红色之源”,静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很多重要活动都曾在这里开展,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战斗。在建国70周年之际,重走故地,抚今追昔,感受尤为深刻。

1922.7——一栋“三重身份”的老房子

静安区老成都北路有一个石库门建筑组成的旧式里弄,以前叫辅德里,包括4排建筑、76个单元,其中一个单元是当年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也是中共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另外,它还有第三重隐秘身份——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漫步在这座黑瓦青砖的老石库门建筑中,我的思绪瞬间闪回到1922年7月:时局风云诡谲,为了选择“二大”会址,中央局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初考虑去广州,但当时广州政情复杂,不适合召开如此重要的会议;在上海,李汉俊、陈独秀的寓所相继遭到租界巡捕房的搜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受到英租界當局的严密监控,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辅德里625号,它位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交界处,是中共在上海的联络部,整栋楼只有李达一家居住,前后门通行,便于疏散。最终,“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李达的寓所内举行,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是中共党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多个“第一次”。

如今这栋建筑已辟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老人、青年、学生、军人……跟随着讲解员,静静聆听党史。馆内藏有300多件珍贵史料,每一件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风云岁月,比如首部党章原件,来自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早期共产党员张人亚。中共二大结束后,党组织将刊印的文件、书刊等分发给党员,张人亚也得到一份,他将这些珍贵文献秘密带回老家,交给父亲保管,嘱咐说:“这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随后,父亲宣称张人亚在外病故,建了一座空坟,将这批“红色档案”用油纸包裹好,放入棺木,新中国成立后,才将这批文献取出,捐献给了国家。

除了真实的历史遗存,展厅内的多媒体互动展陈技术也令人印象深刻:戴上3D眼镜,我就“穿越”到了当年“二大”召开的房间,身临其境地体验石库门里的风云变幻。馆内还有制作精巧的“二大”会址老建筑模型,配合灯光的切换,分别展示这栋建筑的“三种身份”,让人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峥嵘岁月。为了做足“身临其境”的体验文章,馆内还特别设置了LED顶幕折屏、基本陈列展厅里的互动转盘、党章展示厅里的透明触摸屏、AR增强现实技术……

平民女校旧址紧邻中共二大会址,这所女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由陈独秀和李达创办,校名取“我们是平民,我们是女子,但我们也要读书”之意,当年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通过劳动赚取日常及学习费用。女校开设了诸多新式课程,一些中共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参与了课程的讲授,其“超级教师团队”包括:教社会学的陈独秀、教数学的李达、教语文的邵力子、教作文的陈望道、教英文的茅盾兄弟……学校还请到从苏联归国的张太雷、刘少奇等人做演讲,拓宽学生视野,激励他们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平民女校只开办了8个月,但意义十分重大,在中共工运史、妇运史、教育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别推出了“平民女校体验式参观”项目,渴望学习且有独立精神的人,都可以穿上工装裤,背起斜挎包,走进曾经的女子学校,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学习技能,提高修养,交流情感,感悟人生。

1924.2——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毛泽东一生中多次到过上海,位于静安区茂名北路的甲秀里,是他在沪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印记。

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来到上海,同年6月,他的夫人杨开慧偕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也来到上海,全家搬至甲秀里一栋建于1915年的老式石库门住宅。同年12月,由于积劳成疾,毛泽东带全家返回湖南,开始了领导工农运动的新征程。

2017年甲秀里重新修缮期间,找到了一幅1960年绘制的复原设计图,于是依据这幅图纸,采用传统材质、工艺对建筑内外进行逐一复原,力求修旧如旧。重新开放的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一楼是旧居场景的还原,二楼是毛泽东实物展,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不完美的完美照片”——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说它不完美,是因为这张原本应该是“全家福”的照片缺少了父亲的身影,当时中共不允许党内重要人物拍照,毛泽东严格遵守规定,连全家福都没有出镜;说它完美,是因为这张照片完美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参观这个陈列馆,还能上一堂“情景党课”,通过一段历史(毛泽东与静安的历史渊源)、一张照片(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一封家书(杨开慧未寄出去的信)和一首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一场革命浪漫主义的洗礼,感悟“坚守”的含义。

1946 — 1949——一条隐秘的战线

宁谧的愚园路上有一栋始建于1916年的西班牙式建筑,它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局的一处秘密机关,也是上海地下党及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刘长胜1946—1949年的居住地。2001年旧城改造期间,静安区对这栋建筑进行平移保护,将它自西向东整体平移了118米,2014年,修繕后的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根据老党员的回忆,建筑外立面的鹅卵石特意由原来的深色改为浅色,门框上的花饰也恢复了原貌。

陈列馆的展览区分为三层,底层复原了公啡咖啡馆,当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曾在这家咖啡馆讨论筹建“左联”;二、三层通过雕塑、场景展示、情景模拟、实物陈列等一系列手法,展示了1937—1949年刘晓、刘长胜、张承宗等领导的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上海战役之前,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的刘长胜等共产党人发动群众展开反搬迁、反破坏、反屠杀及保护工厂、机关、学校的斗争,使得城市的水、电、交通基本保持正常,为上海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列馆中再现了当年刘晓和刘长胜在桌上商谈工作的情景。当年刘长胜化名刘浩然,在常德路警察厅的旁边开了一家“荣泰烟号”,他身材魁梧,长了一张国字脸,为人和善,喜欢开玩笑,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胖刘老板”。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的刘晓化名刘净清,掩护身份是克勒名金笔厂的厂长。两人配合身分,一人着长衫,一人穿西装,为了商讨工作方便,他们邀请隔壁邻居一起打麻将,“刘厂长”就很自然地成了“胖刘老板”的麻将搭子。这一生动的场景还原,真实再现了当年地下工作的不易,正是无数老一辈革命者的智慧与担当,今天的人们才得以享有和平与宁静。

身临其境,更能感受历史的厚重。2019年7月,陈列馆推出了名为“印痕”的情景党课,颠覆传统,让人眼前一亮。我佩戴好党徽,准备上课,心中不由涌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阵“滴滴”的发报声响起,时光倒流回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的重要指示通过秘密电台传到上海,需要马上传递出去——这是情景党课中的互动闯关小游戏,真实再现了当年上海地下党人的日常工作。我们这些学员接受任务,按照指示将情报带到“丰记米号”,这里曾是上海地下市委的一个秘密联络点,米店门口的老虎车,正放代表一切正常,倒放则说明有“情况”,不能进店。离开米店,来到刘长胜的房间,我们在一张特制的写字台的隔板中找到了暗藏的秘密文件——新华社论《祝上海解放》:“上海解放,震撼着世界,它意味着远东第一大城市从此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压迫的桎梏,开始呼吸独立自由的空气。上海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是值得特别欢庆的重大喜事……”

情景党课结束,重回现实,感慨万千,《祝上海解放》的豪迈篇章背后,有着无数地下党人的默默奉献,他们怀抱着“时刻置身于危险之中”的觉悟与敌人斗争。上海地下党人秦鸿钧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被捕,他与妻子诀别时说:“为了祖国牺牲值得,为了人民奉献值得,为了明天的奋斗,值得啊!”这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

Tips

红色主题游览可以这样走

■ 光辉足迹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纪念馆(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山海关路339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成都北路893弄1—11号)

■ 风云人物之路

蔡元培故居(华山路303弄16号)—1920年毛泽东故居(安义路63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茂名北路120弄59号)

■ 峥嵘往事之路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光复路21号)—孤军营旧址(余姚路321弄)

■ 绝密潜伏之路

刘长胜故居(愚园路81号)—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浙江北路118号)

2019上海旅游节相关活动

■ 9—10月,可以参与“城市行走·探秘静安故事”系列活动,聚焦静安的历史保护建筑和城市文脉。

■ 9—10月,可观看歌剧《晨钟》静安区集中展演。《晨钟》通过讲述革命先驱李大钊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表现了这位忠诚的爱国者为中国寻未来、为民族寻真理、为革命奔走呐喊、为共产主义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

■ 9—10月,可在静安区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参与音乐党课《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聆听李建林教授以“艺术+党课”的形式讲课,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更多红色景点

■ 四行仓库

地址:光复路21号

位于静安区南部,已被辟为抗战纪念馆,是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行仓库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了452名国民党将士,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如今纪念馆入口处保留了原来仓库的铁门,内部开设了“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等6个展厅,以实物、雕塑及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

地址:成都北路893弄1—11号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于1921年8月11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构。作为上海“红色之源”之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于1959年5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建成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2005年5月经第二次修缮改版后再次对外开放。

2019年再次启动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石库门建筑的原始风貌,并对基本陈列进行了提升,共新增152份史料,其中24份为首次公开;同时,通过新颖的多媒体叙事方式和虚拟互动环节,力图浸入式还原重要历史场景。

■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地址:浙江北路118号

中共三大后中共中央局在沪机关所在地“三曾里”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这处纪念馆是由原闸北史料馆改建而成,由中心展区、分中心展区及一个多功能厅组成,馆内藏有50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复刻了当年毛泽东的卧室,以及“三曾里”精致的雕花门头、屋内的油画等细节,真实还原了当时中央局机关在上海开展工作的情况。

■ 中共淞浦特委机关

旧址陈列馆

地址:山海关路339号

中共淞浦特委是中共领导上海郊县工作的机构,当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遭到屠杀,淞浦特委为迷惑敌人,将办公地点设在位于山海关路的私立正德小学内,在这幢石库门建筑中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有效配合了全国土地革命,为农民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处陈列馆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重现了当年的办公场景,是了解中共早期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地点。

不可错过的名人故居

■ 蔡元培故居

地址:华山路303弄16号

一栋三层花园洋房,有着红瓦屋顶和深灰色的鹅卵石墙面,南面有大片草坪,屋旁植有龙柏、芭蕉等多种植物。屋内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陈列着蔡元培生前的一些物品,客厅右侧墙壁上挂着蔡夫人周峻为先生作的一幅肖像画,蔡元培在空白处题诗一首,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 1920年毛泽东故居

地址:安义路63号

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位于静安寺商圈,闹中取静。1920年5—7月,毛泽东以“驱张”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在此居住。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曾对外开放,后来因旧区改造等原因关闭,2013年经修缮后再度开放。一楼是客堂间,二楼是卧室,毛泽东當年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故居还展示有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捐赠的一些实物。

■ 宋家花园

地址:陕西北路369号

始建于1908年的一栋英式花园别墅,开阔的花园内树木葱翠,芳草如茵。充满传奇故事的宋家花园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及宋美龄、宋子文等兄弟姐妹曾在此居住,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就在这里的大厅举行,如今这里依然保持着半个世纪前的风貌。

CNT人物专访

“打造超级链接”

受访人:赵晨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陈列部副主任

我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已工作了7年。时光的长河在纪念馆里缓缓流淌,看似静默的场景之中,一直涌动着一些冲击我心灵深处的东西。

首先,是与人的邂逅,在纪念馆里总能遇到很多令我感动的观众。还记得在2017年改陈前,党章厅在纪念馆二楼展示,很多前来参观瞻仰的老党员年事已高,但就算是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也一定要上楼去看一眼;有一位8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党员,每周都会过来,认认真真手抄党章,一抄就是一整天;2018年,我在参观的高峰期遇到了传奇人物张人亚的后代,老人家驻足良久,静静听完讲解才表明身分,并告知我们他很欣慰,张人亚的精神在这里传承;还有以前这片石库门的老住户,专门回来看看,听他们讲解纪念馆的建筑构造,刷新了我的眼界。

其次,是纪念馆不断进行着充满活力的探索与发现。历史信息是固定的,但讲述历史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中共二大是中共党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创造了多个“第一”,如何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和表述,我们做了很多深度挖掘的尝试,我们用菜单式服务让观众自主选择参观方式,用体验式参观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那段历史;我们用诗歌和微话剧的形式向观众再现峥嵘岁月,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拉近纪念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在纪念馆专题展厅,我们结合中共二大自身特点、重要事件节点和教育学习热点,不定期开发不同主题的党史、党建相关展览,让每一位走进纪念馆的观众都能常看常新。

2019年7月16日,我们在纪念馆里举办了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新馆开馆十周年纪念特别活动。十年踵事增华,守护百年石库门。十年砥砺前行,研究理论新思想。十年意气风发,弘扬时代正能量。

每当想起这些人与事,都让我觉得特别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和同事们希望能把这座纪念馆打造成红色历史与观众之间的一个“超级链接”。

猜你喜欢

陈列馆纪念馆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萧军纪念馆
上海之巅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