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动人的废墟
2019-03-27
寻访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历来是重要的旅游项目,像往常一样,本期杂志自然有多篇稿件对“古迹”主题有所涉及。大家既能读到湖南安化县山岭中的“茶叶之路”的历代变迁,也能领略坐落在上海繁华的静安区里的多幢老建筑的传奇经历;而在海外目的地的介绍部分,《布莱顿:一段英格兰简史》的报道更是用一座伦敦附近小城周边的多处古迹,串起英国上千年来的发展历程。爱好历史的读者想必又能在各位报道者的引领下,过足“访古”的瘾。
除激发思古幽情之外,这几篇报道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地历史遗迹保护的实际成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报道者对幾座英格兰古堡的描述尤其饶富趣味: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初抵英格兰的登陆点上,著名的佩文西城堡已经成了“荒草丛中的一片废墟”,而在改变了英国命运的黑斯廷斯之战的发生地黑斯廷斯镇,曾经见证大战的城堡如今也只剩下断壁残垣,充当着学童们手持木棍、盾牌,尽情游戏的背景。看过太多“整旧如新”的古迹重建案例之后,这些静卧在英格兰植被中的古堡废墟不啻是古迹保护领域的“一股清流”。难怪作者也不禁赞叹这些颓圮的古迹“依然动人”——与整饬完美的新建古迹相比,或许保留着废墟面貌的古堡反而会带给我们更深触动。
此中无疑隐含着两种不同的古迹保护思路之间的交锋。一方面,不少主事者力图复原古建筑在鼎盛时期的原貌,并且冀望由此展现古人宏大的营造格局和精湛的技巧工艺——对这样的意愿,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首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古迹保护者看到了废墟残破外貌之中的动人一面。美学家告诉我们,废墟的倾颓形象是历史时间本身破碎化的见证,这样一种“时间碎片”的存在本身就雄辩地表明,完整重现历史原貌无非是妄想;而恰恰是在支离、片断的遗迹之中,却保留着发掘和救赎往昔的可能性。“折戟沉沙铁未销”的名句,描绘的就是这样一条从碎片走向历史真理的奇特通道;而如果唐朝的主事者早早在赤壁遗迹处大规模重建,我们恐怕也就读不到杜牧的千古绝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