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体会

2019-03-27张东亮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肝癌

张东亮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1组)与30例乙肝肝癌患者(观察2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且选择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观察1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而观察2组早、中、晚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铜蓝蛋白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铜蓝蛋白在肝硬化疾病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肝癌中呈日益上升趋势,以便于区分。

【关键词】血清;铜蓝蛋白;乙肝;肝硬化;肝癌

【中图分类号】R7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1

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发展为肝癌,为此早期实施有效治疗格外重要,但是往往确诊时处于中晚期阶段;为此实施治疗关键在于诊断,只有尽早诊断,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对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1】;我院为了探讨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90例,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1组)与30例乙肝肝癌患者(观察2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1组男女性别之比15:15;年龄平均值(51.01±1.23)岁,年龄范围35-70岁;其中代偿期15例、失代偿期15例。观察2组男女性别之比16:14;年龄平均值(51.05±1.26)岁,年龄范围36-70岁;其中早期10例、中期10例、晚期10例。对照组男女性别之比14:16;年龄平均值(51.08±1.29)岁,年龄范围37-70岁。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三组受检人员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选择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即选择BNII型全自动血浆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所提供,试剂为配套试剂,按照说明书执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90例受检人员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标准

组间比较选择卡方值与T值,其中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采用(`x±s)与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有对比价值,均选择SPSS21.00软件分析。

2 结果

比较血清铜蓝蛋白水平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1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而观察2组早、中、晚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铜蓝蛋白是一种含铜,且具备氧化酶的α2球蛋白,可参与铜离子运输、铁离子平衡、转运、血液凝固、抗氧化等作用,即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可在肝脏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肝脏组织受损则会促使血清铜蓝蛋白发生改变,于肝硬化阶段呈持续下降作用,而在肝癌中呈持续上升趋势【2】;经临床实践发现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铜蓝蛋白水平升高,且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在原发性肝癌疾病中,因此临床上可将该指标作为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以便于帮助临床进一步确诊【3】。

于肝硬化阶段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下降关键在于肝实质细胞反复受损,可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继而在一定程度减少肝细胞数量,且进一步降低肝脏合成蛋白功能,最终促使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病情越严重该指标水平下降则越明显,即失代偿期水平低于代偿期【4】。而在肝癌疾病中可看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上升,与以下几点具有密切相关联系:①肝癌细胞可压迫胆管,导致肝脏组织中所合成的血清铜蓝蛋白从胆汁排出过程中受阻,且流入血液中;②一旦肿瘤组织发生感染、出血及坏死等情况,则会进一步增加应激反应,导致血清铜蓝蛋白升高;③肿瘤细胞可对白介素-6造成明显刺激,且作用于肝细胞膜,通过增加CAMP促使肝脏所合成的血清铜蓝蛋白升高;④若是肝细胞癌基因被激活则会增强肝细胞合成铜蓝蛋白能力。由此说明肝硬化与肝癌等类型患者血清中铜蓝蛋白可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及升高,可通过该指标水平进行筛查以便于鉴定肝硬化与肝癌疾病,对提高诊断确诊率具有积极作用【5】。

总而言之,血清铜蓝蛋白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铜蓝蛋白在肝硬化疾病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肝癌中呈日益上升趋势,以便于临床区分。

参考文献

雷旭艳, 李炜煊, 黄少珍, 等. 血清GPC3、GS和Hsp70检测在乙肝相关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20):2944-2945.

丁鹏鹏, 田雅茹, 林芳, 等. AFP、AFP-L3、AFP-L3%和IL-6在乙肝肝硬化人群中诊断肝癌的价值[J]. 医学研究杂志, 2017, 46(11):24-27.

張影, 童霞, 许晓梅. 血清Hs-CRP联合肝硬度检查在老年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老年医学, 2016, 30(6):472-474.

和海玉, 路明亮, 黄华, 等. 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4):41-44.

程丹, 邵志林, 吴亮, 等.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意义[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6):736-737.

猜你喜欢

乙肝肝硬化肝癌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