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两类学生

2019-03-27蒙春颖

中国教师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教育

蒙春颖

李永彬

男,1952年生,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苇子庄村人,大专学历。1971年到1980年,任教于民办小学,教三到六年级;1980年考入天津杨村师专;1982年到1990年,在祁各庄中学担任初中和职业高中语文老师;1991年到大厂职教中心任职,先后担任教务科科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2004年离岗。退休后在县城老年艺术大学艺术团担任团长等职务。

一、从考学到从教

1.考学经历

我最早是民办教师。当民办教师时是1971年11月,我19岁,刚上完初中。那时候上大学要求组织推荐,成为工农兵大学生。但是我父亲有点历史问题,所以最后我没能被推荐。正巧,学校招民办教师,把我给招去了。那个时候大家比较尊重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挺神圣的。

1980年,那时候已经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了①。我想参加高考,但是没有教材,我也没上过高中,我就找我哥哥。我哥哥比我大五岁,已经参加工作了。他就拿了一套北京市的高考试卷给我,是人大附中的卷子,一般人还得不到这些东西呢。我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正常工作,没敢声张,就自己背后默默努力。报名的时候公社校长还说:“你考不上,高中都没上过。”可是他不知道我背后有我哥哥的强大支持,有这套卷子。成绩出来以后,我是我们那参加高考的人里唯一一个没上过高中、唯一一个教小学考上的。

2.大专深造

我考上了天津杨村师专,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业三年。这所学校主要培养基层教师,学生主要来自廊坊,现在是天津师范大学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上大学国家全包,师范生不交學费。天津师专管分配,一个月42元5角的工资,待遇很不错。绝大部分师范生分配到了学校,也有一部分进入行政部门。

3.毕业后的九年教学生活

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祁各庄中学,从初一开始教,教语文。学校是一所初中和高中混合的学校,高中部分是职业高中,初中部分是普通初中。我教了两轮初中,又教了一轮高中。

1997年,高校实行全面招生,我就到大厂这边来了,一直到2004年。这一时期,大厂职教的升学率在廊坊市都是第一,2003年的升学人数甚至超过了廊坊一中。李鹏时任国务院总理,他认为职业教育不是封顶的教育,它是一个教育阶段而不是教育的终结,并且提出了一些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得益于时代和政策,那几年每年都有二三十个学生考上大学本科。

我还曾和河北昌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教授因为职教学生上大学的问题锵锵起来①。暑期举办研讨会,他在会上公开说:“从职业高中上来的学生不好教,水平低,跟不上班。”他发言结束以后,我上台,跟他对着干,我说“您不应该用一把尺子衡量两类人”,普通高中学生和职教学生学的不一样,理化教材全国统一,但语文、数学、英语教材不一样,我们学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教材,只有基础知识,没有拔高的知识。参加研讨会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校长就给我鼓掌,对我很认同。

4.在职教中心的日子

我1991年来到职教中心;1992年当教务科科长,被评为一级教师;1996年被提拔为主管教育教学的科长;1998年被评为高级教师。这期间我坚持一直承担教学工作。我觉得不教书,单纯当领导,没有发言权。当然,当管理者也很辛苦,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教育管理者应该热爱学校,并发动全校师生也热爱学校。比如利用各种节日举办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听老八路、老回民支队队员讲抗战历史,“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举行活动等。

另外,学校每年都召开竞技运动会、趣味运动会,通过活动让学生们的精力得到充分发泄。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浮躁,趣味运动会的时候就让他参加钓啤酒瓶比赛和慢骑自行车比赛,让他稳定下来,让躁动的心沉静下来。同时,为了增加参与程度,我们将此纳入班级管理,将各班的表现量化为分数,用数据说话,以此引起班主任的重视和参与。

我们也积极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曾经有一个幼儿师范专业的男生,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但是特别喜欢唱歌,还会弹吉他。我就让他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参加比赛,他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后来他去当兵,并在部队里努力考上了军事院校。现在,他在海南某部队文工团当编辑,又唱又跳还能指导别人。教育要因势利导,给他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压制是不行的。就像大禹治水,别人都是堵,大禹是疏导,就顺利解决了水患。

二、教育生涯回顾

我从1982年开始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到退休一共20年。祁各庄职中是综合性职业高中,我离岗前,教育部提出“宽基础,活模块”式的教学政策,对文化课提出了“宽基础”的要求,不但要学好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这些科目,还要求学校开设其他课程。当时是考虑到学生一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职业,他可以有所选择,所以基础要打牢。后来职业教育由原来的升学就业同时并举,变成大多数就业,升学只占很小一部分。

1.职业教师的基本素养

1992年国家开始颁发教师资格证,师范类院校统一发放。考试科目有教材教法、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备考的材料是一本课本、一本教学参考书。备课要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要吃透教材,这非常重要,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老师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听说现在很多老师在网上找教案,我觉得这样不好,我认为写教案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我在工作的时候要求教师至少备课出一周的课,然后在上课之前还要复备。教师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现在有的老师确实不太敬业,工资高了,待遇高了,但是敬业精神低了。

2.我与家长的关系

看到孩子实际上就是看到家长。具体了解学生情况的形式一个是家访,另一个是“请进来”和“走出去”。那时候还是五天半工作制呢,礼拜六下午放学后,教师会把学生留下,针对他学得不好的科目,给他补补课。一分钱都不收,就是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我们无偿补课,对学生也很关心,家长们对此很感激。有的家长会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就是您儿子,有什么不好您该管就管,该勺就勺①,‘周师傅管徒弟——勺开张。”我说:“那还行!这绝对不行。因为你打他也不管事。”

走进管理岗位以后,我秉持的原则是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我曾经跟其他老师说千万不能打孩子,一是违反《教师法》,二是自己的孩子都舍不得打,干吗打人家的孩子呢。要和孩子沟通,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学生犯了错,我的处理原则都是教育从严,处理从宽。虽然教育他的时候态度严厉,但是处理起来要宽一点,多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3.师生关系

我做老师时,师生关系融洽,没有跟学生很分离的感觉。要求七点到校,我一般六点半就到了;晚上九点下晚自习,九点半熄灯,我一般十点才走,各个宿舍我得去转转。那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迎着学生来,送着学生走”,因为学生的违纪行为多是这时候发生的,尤其是高中学生,正是气血方刚的年纪,几句不和就有可能起冲突。每天都这样,虽然自己辛苦点,但换来学生的平安和学校的平安,值得。

咱们的学生有一个优点,比较禁说②,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比较强。我倡导“先做人,后成才”,从进校园起每一项活动都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实行军事化管理,提出“时间占领、活动占领、空间占领”,无事会生非。曾经有一个三河的学生,毕业一年以后给我写了一封信,其中一些内容让我特别有感触。他说在大厂职教中心的三年教会了他怎样做人,受用一辈子。现在,我在老干部局发挥余热,管理一个五六十人的老年大学艺术团,要是缺点什么东西,都是以前的学生帮着购买。

4.对孩子的影响

我认为孩子小时候受过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我爱人没有工作,而且在我儿子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了,家庭困难,也没钱治。所以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落在我身上,我认为言传身教很重要。我儿子小学在祁各庄念,为了防止他有优越感,我从不去他们小学里边。他上初中时我在祁各庄中学任语文组组长,但是我没教过他。老师最好不要教自己的孩子,你教他就不好要求不让他有优越感。儿子大学毕业,现在非常优秀。实际上孩子小时候有这种经历,而且如果他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会是他一生受用的财富。

三、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第一,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虽然我没去过国外,但是我在参加培训的时候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性的,好学生仍然可以继续进修,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人性化。咱们国家的学制不够人性化,弹性不够。职业教育应该和国外搞得好的看齐,不能向理论性的看齐。比如,旅游专业需要学习四年,而四年其实不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好的旅游管理者。

第二,现在的教育不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都太看重知识,忽视文化。中国的教育老是重视知识不重视文化,那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缺陷的。忽视文化,这样很危险。

第三,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同样是老师,最开始是普教,以传授知识为主;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开始传授技能,有一個“师父”的概念。现在的学生思想更加活跃,信息来源更广,所以教师们得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

四、退休后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退休以后,幸福感很高,精神生活很丰富。2004年,我53岁离岗。2007年,县秧歌队邀请我,说我能写又能编导,让我加入。我编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和谐伊乡的新新老人》,又说又唱。开始的时候,我写词要借助人家的曲子,有一首歌叫《新新老人》,我借助他的歌打造了一个《和谐伊乡的新新老人》来展现大厂老人的生活。后来我不仅写词还写曲子,还写过一个叫《近水楼台》的廉政短剧剧本,还正式刊发了。2015年我被中国艺协吸收为会员,2016年被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吸收为会员。

我认为,人老了也应该尽量发挥光和热,不能退休了就松散下来,每天都是喝茶晒太阳。我组建了一支老年艺术团,主要活动是参加廊坊市的老年人运动会,现在在练手杖操。2018年大厂县小春晚上播出的“幸福大厂咱的家”这个节目就是我编排的,这个节目映衬着“幸福”这个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也符合咱们的时代主题。

访谈后记

从青涩的民办教师到优秀的职业高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李老师始终是乐观努力的。无论面对竞争激烈的升学之路,还是艰苦的生活环境,抑或是安逸清闲的退休生活,他始终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宠辱不惊,努力向上。正如坚守在中国教育一线的无数乡镇教师一样,李老师身上有着教师群体普遍拥有的朴素、乐观、坚韧等优秀品质,在自己扎根的这片土地上不断播撒知识,传播希望。

职业高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情特点,知识构成、学生特点、升学渠道等与普通中学均有所不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两类学生”这句深刻又浅显易懂的金句让更多人了解职业中学特性的同时,也了解到李老师身为教育者的信念。在与李老师的四次访谈接触过程中,他身上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深为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学子感到幸运,也为同样坚韧乐观的广大中国教师感到自豪。希望透过“口述史”这个窗口让更多人看到千千万万努力向上的中国教师,看到中国教师身上闪烁的教育光芒!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口述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教育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