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27马瑞霞张琰陈益
马瑞霞 张琰 陈益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燕赵大地,华北明珠,燕赵文化,底蕴深厚。身为语文教师,笔者怀着对燕赵文化的敬意,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利用课堂主阵地,拓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掬地域文化之泉,濯燕赵学子之心。
一、弘扬燕赵地域文化的背景
学校学生多以河北籍为主,他们生于燕赵,长于燕赵,但对燕赵文化了解甚少。而且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接触较少。因此,我们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聚焦本土,以地域文化为依托,以燕赵文化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领略燕赵的风景名胜、特色建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河北省博物院去亲身感悟美丽河北的辉煌历史,感受灿烂悠久的燕赵文化。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帮助学生将家乡文化根植内化于心,又将传承本土文化外化于形,知行合一,相得益彰,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更激发学生弘扬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
二、弘扬燕赵地域文化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燕赵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身为燕赵大地上的语文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知识,更要汲取地域文化的精华,让家乡文化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跟家乡历史联通,跟家乡名人对话,进而激发学生的地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树立起服务家乡的信念和
理想。
三、弘扬燕赵地域文化活动策略
1.挖掘地域经典名篇
大禹以山川之势曾将华夏划为九州,九州之首便是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语文教材中不乏展示河北地域风光、民俗风情和精神风貌的名篇佳作。这些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文章,篇篇都是浓郁的燕赵民俗“风情画”。借助《天净沙·秋思》,引领学生走进河北元曲名家马致远的人生故事;品析安平作家孙犁的《荷花淀》,领略优美的白洋淀风光;品读保定作家铁凝的《哦,香雪》、蠡县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感受燕赵人的淳朴慷慨;賞析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欣赏优美壮观、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的河北名桥。教师着力挖掘文本中的燕赵因子,学生在欣赏燕赵名篇的过程中,了解燕赵风情,提升文学
修养。
2.表演燕赵历史故事
燕赵大地文化底蕴深厚,燕赵名士的传奇事迹脍炙人口,《三顾茅庐》《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等故事均为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些文本改编成课本剧,适当创新,赋予时代内涵,寓教于乐,以演促学,既弘扬了博大精深的燕赵文化,又调剂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受到了美与德的陶冶,从历史故事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以课本剧《荆轲刺秦王》为例,学生们自导自演,把课本上静默无声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表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表演,带领观众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感受步步惊心的往事和燕赵义士荆轲的侠肝义胆。“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学会了重新审视历史、客观地评价英雄人物,加深了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可谓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3.聆听燕赵历史传奇
教师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领学生“收看”“聆听”历史。看《国家宝藏》,走进河北博物院,跟随“明星国宝守护人”,怀着探索历史的热忱之心,跨越历史长河,走近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彩绘散乐浮雕、长信宫灯等镇馆之宝,了解“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收听本土文化特色节目《燕赵传奇》,听专家学者说燕赵历史,讲传奇故事,激发学生的地域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4.整合地域文化资料
首先,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成地域文化专题。如名人文化之河北历史上的名人们、美食文化之舌尖上的河北、建筑文化之燕赵十大名城、建筑文化之燕赵最美的特色建筑、建筑文化之河北古桥、河北方言文化、邯郸成语文化、河北红色文化等。其次,将燕赵文化各专题内容以图文并茂或音画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从燕赵历史切入、引导学生了解燕赵名城、欣赏燕赵特色建筑、交流燕赵方言、走进燕赵名人、感受燕赵美食文化,同时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燕赵文化主题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燕赵历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了解燕赵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热情。
5.绘制家乡文化名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家乡资料,绘制家乡名片,制作“家乡美”PPT(包括家乡自然风光、人物古迹、民俗风情、乡土特产、诗词文赋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扬燕赵风采,展家乡文化。在赏名胜、观名人、品名篇、说名言、解民俗的展示过程中,家乡的风土人情便悄然流淌进学生的血液,留存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6.开启行走的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着热忱之心,怀着对文物的敬畏,我们带学生来到河北省博物院,展厅里的精美文物,向学生诉说着燕赵历史的跌宕起伏。历史悠久的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磁山文化,气势恢宏的北朝壁画,琳琅满目的名窑名瓷……学生亲身感悟美丽河北的厚重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灿烂悠久的燕赵文化。回到学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所见所闻做成视频,与全班同学分享。在文明传承的路上,他们身体力行。
行走的课堂,文化的寻根,寓教于乐,燕赵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此次课堂实践活动让燕赵文化在书本外的舞台上绽放异彩,让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长久根植在学生心田。
四、弘扬燕赵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
1.文化寻根,活动育人
燕赵文化拓展活动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将地域文化有效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与家乡亲密对话,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带领学生到博物院实地参观,身临其境地感受燕赵文化的深厚底蕴,吸收地域文化的精髓。此教学活动不仅传承了源远流长的燕赵文化,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思维、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传承中提升。
2.文化传承,以文化人
在对地域文化的探寻过程中,我们挖掘燕赵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了文化育人的功能。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学生领略到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诚义精神;从“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中,学生理解了廉颇、蔺相如勇于担当的“和合”精神;从“胡服骑射”中,学生体会到赵武灵王的革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己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了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挖掘燕赵文化的育人功能,启迪学生心智,润物细无声。
本文系2017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课题“契合建筑专业特色的中职语文创新实践研究”(课题批号:20171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