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03-27俞琳

中国教师 2019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游戏

俞琳

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而且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应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任课教师,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落实“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

素养。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培养规则意识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新课标强调,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在儿童现实的生活中逐步发展道德水平。

1.体验生活,回顾生活

道德与法治中有很多内容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如执教“我的第一次”时,笔者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历、同学的经历,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生活,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在课程的结尾,安排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在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与规划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过有创意的生活。

再如执教“坚持才会有收获”一课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坚持记录表,就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学会自我监督、自我反省,使坚持的行为变得更具可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这就是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向生活学习,能让学生将过去与未来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可持续性发展。

2.模拟生活,展现生活

向生活学习是道德与法治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包括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三个维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真实模拟过去和当下的生活,才能将正确的规则意识、道德意义展现在未来的生活中。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的第10单元“我们不乱扔”时,如何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乐于参加实践?笔者提前收集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如公园、菜场、小区等公共场所的两类对比图片,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用事实唤醒学生的公德心,使他们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二、构建活动化课堂,丰富道德认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课程,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有限,对道德原则与法治观念没有深刻理解,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

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讨论、收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执教“选个游戏玩一玩”时,通过现场的游戏活动,学生知道了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游戏条件、身体状况、天气情况、小伙伴的游戏水平、游戏规则等因素。帮助学生懂得,只有思考全面,选择恰当,游戏才更健康。游戏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的观念加深体会,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

敏感性。

再如执教“一起来,试一试”时,“金鸡独立”的挑战项目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坚持的意义,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想验”和“观验”也是很好的体验形式。

再如执教“我遭遇了不幸”时,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小水滴”的脸越来越脏,表情也越来越痛苦,形象地表现了原本洁净的水,一路是如何被污染的。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想自己身边的破坏行为,激发学生对“小水滴”的同情,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情感与危机意识,让无意识的道德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渗透进学生的生活。

三、构建开放性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开放性”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1.教学资源的开放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是一个生动的道德实践课堂,作为教师除了利用好课本上的文本,更要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掘各种有形、无形、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以促进学生道德的养成。

如执教“家乡新变化”时,教师可以播放展现家乡变化的公益广告宣传片,有选择地利用这些公益宣传片让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2.教学内容的开放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如在执教“健康过冬天”时,融入冬季保暖小窍门;执教“早睡早起”一课时,融入小学生睡眠时间常识;执教“吃饭有讲究”一课时,融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有关食品安全的10条原则等。

3.教学空间的开放

打破传统教学场地的限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工厂、农村,走进更为广阔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使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如執教“美丽的冬天”一课时,笔者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体验,学生找到了很多我预设时不曾留意的冬天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4.教学方式的开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接受和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我们的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绘本教学法等都可运用其中,要兼收并蓄,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儿童品德的养成、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峰源校区)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游戏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数独游戏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