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爱教育”实践探索

2019-03-27许开忠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品性仁爱情感

许开忠

“仁爱”既是基于中华民族,又是基于人类共同性、普遍性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重庆市育仁中学通过对“仁爱教育”的实践探索,努力构建意识、情感、行为三维立体的“仁爱品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学校层面的仁爱目标,指导培育实践;构建实践操作体系,通过环境熏陶、课程引领、活动践履等方式进行具体培育,构筑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坚定教师“以爱育爱”的信念,努力培育学生的仁爱品性。

一、“仁爱教育”实践探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是践探究的目标。“仁爱教育”实践探索的目标包括:通过实施“仁爱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仁”的特性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品行修养;建设以“仁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共融的局面;以“仁爱”理念为指导,探究化解校际关系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仁爱教育”,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践探究的内容。“仁爱教育”实践探索的内容包括:研究“仁爱”教育的学校理念文化;研究“仁爱”教育的校园文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校面临的各种矛盾,探寻以“仁爱”为指导的解决办法。

二、探索“仁爱教育”实施途径

由于品德心理结构的复杂性,故有关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学校认为仁爱品性是知、情、行的整合结构,即它是由意识、情感、行为三要素构成的三维仁爱品性(见图1)。意识、情感、行为三者相互关联、彼此合一,揉合在一起,在每一个方面既可以成为仁爱品性的表征,又互为基础,三者均存在于行为主体的仁爱品性之中。对仁爱品性进行结构分析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和活动设计。

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操作,以促进仁爱意识的树立、情感的培养、行为的养成为目标。以环境熏陶,以课程引领,以活动践履,既重视文化感召、以爱育爱,又注重实践体验。

1.环境熏染,建设“仁爱”的校园文化

育仁中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打通自身的文化精神内核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壁垒,通过理念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方面,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现代教育制度。同时,以“仁爱文化”作为制度形成和运行的依据,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让优秀文化入脑、入心。

学校用美的环境营造以“仁爱”的校园文化。校园里,绿树掩映着楼台亭阁,处处鸟语花香;飞檐画壁古色古香;教学区、运动区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LED全彩显示屏、文化橱窗等尽显人文关怀,富有时代特色。学校立足自身特有的将军文化,弘扬将军的爱国主义情操,倡导刻苦学习的良好品质;办将军班,打造学校品牌;建将军路和将军广场,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军人气质,塑造学生完美品质。

2.课程引领,形成“仁爱”的课程文化

一是学科渗透。教师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仁爱”的渗透,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日积月累地逐步理解和提高对仁爱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学科文本中仁爱精神的感悟,是进行学科跟进有效手段。一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将其同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机整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另一方面,仁爱精神体验需要从情感体验入手,以实现对学生处世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为目的。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强化与“仁爱”的有关内容,让求知过程成为情意并举與精神丰盈的过程。

二是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仁爱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爱心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情境的创没,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景讨论、感受、体验人性之美;鼓励学生敞开心灵,真情诉说。如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路历程,或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将仁爱意识内化成自己的品质。

三是活动实践。倡导日行一善。鼓励每个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事不论大小,只要对他人、对集体有利即可。学校的“心中有他人”仁爱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抓手。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帮助别人,在体验助人之乐的同时,也获得一种成就感。倡导关爱自然。学校进行了绿色和谐宣传语的征集,并将其张贴在每个班级的墙面,或安置于草坪中。同时,还开展了环保小课题研究、保护御临河、走向大自然的系列活动。

三、“仁爱教育”实践的成效

一是培育了学生的仁爱品性。“拾金不昧”已然养成。拾金不昧,不仅是诚实的表现,更是为他人着想的体现;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质。在学校里,无论丢失了什么东西,都会回到失主的手中;只要是被学生捡到的东西,学生都会想尽办法还给失主。“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学校的爱心志愿者、爱心小队拥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定时定期参加服务活动。近几年来,志愿者人数和爱心小队的个数都在逐年增加,目前学校志愿者人数约占在校生人数的36%。“尊重关怀”由衷而发。学校的仁爱教育,使学生们对仁爱的理解更为深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多年的培育,使学生们体验到了行善的快乐,懂得了关心别人、珍惜生命,懂得了尊重、亲善和包容。

二是坚定了教师“以爱育爱”的培育信念。学校教师付出爱,同时也享受着被爱的快乐;“工作在爱中”成了学校教师引以为傲的一句口头禅。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更坚定了“以爱育爱”的信念,努力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

三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仁爱教育”的实施,使学校涌现出了肖洒、彭馨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征文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市级、区级奖项的达1000余人次。学校也因此被命名为全国创新型学校、重庆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殊荣。如今,学校正在全力打造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高中、国家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品性仁爱情感
情感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台上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