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

2015-12-11张爱娟唐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融和品性罗素

张爱娟++唐华

一、定义及内涵

1.品性的概念

在希腊名著《品性》中,“品性”被定义为“不朽的符号(或痕迹)”,而在现代生活中,品性往往等同于人的品质、道德水准、行为举止。在美国, 人们比较公认的对品性的定义包括:⑴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具体说来有关心他人、有同情心、诚信、公平、责任感、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等等;⑵积极的个性特征。包括勇敢、对未来充满希望、乐于与人沟通, 等等。

2.融和品性

根据《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融”含有融合、调和之意,“和”含有相安、谐调之意。“融和”即融洽、和谐的意思。“融和”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雅量,一种欣赏的智慧,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团结,容纳百川。“融和品性”就是指具有融会贯通,悦纳自我,尊重与包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3.品性教育

⑴品性教育的概念

品性教育, 顾名思义, 即作用于品性的教育。它包括如下因素:

①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家长和学生除外的所有社会成员; ② 教育的接受者——学生,通常是在校学生(也包括参加短期培训或进修的学生、老师、社会人员等);

③教学内容——如上所说的核心道德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简言之,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的有目的的培养。

⑵品性教育的特征

①可操作性。品性教育不是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活动,这些方案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②层次性。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品性教育的内容也要相应地划分阶段和层次,使得品性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③多样性。品性教育的开展既要围绕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要围绕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多样化的开展品性教育工作,使得品性教育活动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乡土气息,充分体现教育的多样性。

④实效性。品性教育注重实际效果,不高谈阔论。

4.不同地域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行为习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外国的相关研究

品性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较早的对品性的了解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在这方面动手较早,是因为他们较早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⑴西方早期的思想

西方较早阐述品性教育重要性的是哲学家、教育家罗素先生,早在20世纪初,罗素就在他的著作《教育与美好生活》中阐述了关于品性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关系。在罗素看来,品性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罗素重视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早期教育可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品行”。传统的做法是将品性教育与知识教育截然分开,罗素认为这种做法没有培养儿童的道德理性,只是道德教条的灌输。他认为品性教育与知识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某些美德是一个接受教学的儿童所需要的,而大量的知识则是众多重要美德的成功实践所需要的。”

⑵现代美国的品性教育

到了现代,美国对学生品性教育的认识越来越迫切,先是美国“全国优质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这份报告中阐述了品性教育在当前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缺失,美国教育部相继提出“中学认可计划”和“小学认可计划”。1985年由教育部长William Bennett提出的“小学认可计划”即闻名世界的“蓝带学校颁奖计划”,其目的是确立并公开承认那些在全美表现突出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颁奖计划每隔一年举行一次,先由各个学校提交申报材料,再由教育部通过评定,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授予“蓝带学校”奖。“蓝带学校”所提倡的品性教育是基于“德行可教”这一哲学理念的基础之上。“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的决策者和教育者认同利克纳在《培养品性的教育》一书中界定的良好品性的概念,认为良好的品性是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国内品性教育相关研究

⑴品性教育的早期研究

人的品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争论,各家各执一词。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①性无善恶论。②性善论。③性恶论。④性善恶混论。⑤性三品论。⑥“刚柔善恶”品性论。

⑵我国当前对品性教育的研究

我国的品性教育起步较晚,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共识:

①品性教育在早期的重要作用。人的素质主要在于人的性格培养,而教育开端也应该从培养人的性格教育入手。

②品性教育具有全民性。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缺少某种知识储备或者技能,但绝不可缺少道德。

③品性教育属终身教育。一方面从内容上看,品性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个人道德修养,而且包括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从过程上看,人“修身”的前提和基础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要想做一个良好品性的人,还必须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成为自身一(下转第27页

猜你喜欢

融和品性罗素
罗素悖论
关于监狱学的学术品性
《花开富贵》画题诗
重塑狼王品性(二)
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好品性早养成』教育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