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对训练的影响与合理运用

2019-03-27李国志

关键词:运动负荷中学体育训练

李国志

【摘要】 新课标背景下,在体育课中,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对训练的影响,有助于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此,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研究了运动负荷在训练方面的影响及其合理运用。

【关键词】 运动负荷 训练 中学体育 影响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204-01

运动负荷实际上具有“刺激”作用,通过这种刺激,可以保持、巩固、发展运动状态。目前,体育教学与训练领域普遍应用运动负荷,因为运动负荷的适用性十分广泛。现阶段,体育老师必须能驾驭运动负荷参数,即通过按体育项目类型,对运动负荷参数的调节,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成效,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

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对训练的影响

1.在体育课上,安排训练时,应控制运动负荷在适宜的范围,以确保心率曲线呈“波峰”状变化,即心率从小到大进行变化,然后渐渐回落。

2.应根据教材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按各种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搭配。通过有机结合上、下肢,跑、走,动、静等,实现合理安排。

3.如果无法妥善安排教材,则应从其他方面出发,将运动量适当调整。

4.针对每堂课,均应精心进行设计、周密进行安排。在备课时,教师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合理选择运动负荷。

5.每堂课均限制了时间,教师为了确保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则应在运动负荷适宜的情况下,坚持“精讲多练”的基本原则。

二、中学体育教学合理运用运动负荷的方法

1.安排合适的教学课程、将课时任务明确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基本上能确保体育课训练具有合理的负荷。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应考虑学生的体能与兴趣。在教学中,合理进行搭配,互相穿插,交替安排运动量大小不同的项目,并按教材的内容特点,安排合理的练习密度。在新授课上,“以练辅助教学”;在复习课上,“以导辅助练习”。此外,也不能传授太多太难的技术,运动负荷适宜即可。同时创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在设计篮球训练负荷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情况与练习的季节。首先,应科学地安排负荷,篮球的练习密度正常约为55%,并保持中上运动负荷。高中生的平均训练心率约为140次/分,心率最高为180次/分。按运动负荷,在训练篮球时,可进行如下安排:开始2min,徒手操、熟悉球性均为4min,分组运球、传接球、投篮各训练10min,比赛教学20min,结束花5min。该堂课复习了篮球的技术组合、练习了比赛,以运用、训练技术为主,学生具有较高的练习热情,有多种传接运球形式,通过投篮等比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协调性、速度、耐力、灵敏度等。

2.适当调节负荷、重视体验

随着体育课上运动负荷的改变,学生也在变化感受与体验。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些表现,能判断出他们承受的运动负荷。如果体育训练不同,则运动负荷也会不一样。在教学中,应按体育项目,合理确定训练负荷,科学地安排训练。比如,羽毛球的训练负荷便比足球训练的小很多。在训练羽毛球时,预计运动负荷约为练习密度的一半,中等运动负荷,心率平均约为135次/分,心率最高为160次/分。具体安排如下:开始2min,徒手操、侧并步移动、慢跑各8min,握拍复习2min,高远球技术学习22min,移动Y字型8min,结束3min。该堂课主要学习高远球技术、练习Y字型移动,让学生了解高远球规则,熟悉发球站位与发对角要领;通过练习Y字型移动,使学生明确中心的重要意义。在学习正手发高远羽毛球技术时,锻炼了学生的上肢力量与协调性,具有中等偏小的运动负荷;在练习Y字型移动时,发展了学生的灵活性与下肢力量,具有中等偏大的运动负荷。而学生的反应为中等运动负荷,具体如下:①学生精神饱满、练习欲望强、体力充沛。②微汗、中等出汗各占一半。③结束后,学生多微笑、情绪高涨。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观察与询问,明确学生的体验与运动负荷,合理调节负荷节奏。而根据人体的活动与心理变化规律、学生情况、教材特点、气候、器械等,确定合理的运动负荷曲线。在调节运動负荷时,应坚持循序渐进、依次上升的原则,以保持平稳,再渐渐下降至安静状态。此外,在对负荷节奏进行调节时,还应顾及生理负荷影响因素。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确定每堂课合理的运动负荷曲线。对于各种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来说,均应控制运动负荷在适宜范围,即进行结合高低、交替动静的调节。

3.根据场地条件、将每堂课上的运动负荷安排好

目前,场地小、器材少等问题普遍存在于许多高中学校,无法满足规定中的器材、场地标准,客观条件无法满足高中生的运动负荷。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有足够强的责任心,重视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增强,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努力开动脑筋。针对现有的条件,合理进行利用,尽可能地将场地的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体质、增强运动负荷、保持健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对学生进行组别划分,分组轮换展开教学,由此将学生的练习密度增大,将运动负荷增强,以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高中生的训练效果直接由运动负荷来决定,因为很多因素均会影响运动负荷,所以教师应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具体训练与锻炼情况,及时对教学与训练进行调整,以合理运用运动负荷,进而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为将来的生活与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张红.监控长春市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000米负荷强度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

[2]刘丽娟.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郑绘美.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中学体育训练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