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中的情感宣泄与心理健康

2019-03-27陈英

关键词:绘画心理健康

陈英

【摘要】 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是保证其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小学生面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离婚、疾病、犯罪、恐怖等多种内容时,因缺乏科学的交流与沟通,会产生焦虑、烦闷、恐惧、孤独等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绘画中情感宣泄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出发,在学生的教学方面、家庭方面以及发现情感方面这三个层面上分析运用绘画中情感宣泄对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情感宣泄 绘画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13-02

引言

一张画的完成,人们只看到直观的画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原象逼真与否,而不去探知孩子们画时的想法、情感。在家里为了得到爸妈的表扬,在学校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孩子们按照大人认为好模式发展……现实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画笔去表现内心真正的情感。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让这些孩子们都成为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创作,自由发挥,尽情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自由的健康。

一、认识绘画中情感宣泄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医籍《内经》就提出“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理论见解。人的生理和心理只有处在平衡状态,才是健康和正常的。当个体内在情绪被压抑或内在冲动处于强弩状态时,人就会有一泄为快的需求,以保护身心健康。艺术在处理人的情绪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这已为许多人所承认。艺术外化人的内心紊乱,倾吐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教育者通过观察和引导适时地给孩子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孩子通过绘画的渠道和方式来表达、释放自己的情感、情绪,以减轻或者缓解他们精神上的压力及心中的积郁,同时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情感表达、情绪调控能力,促进孩子情感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运用绘画中情感宣泄对心理健康的治疗

(一)在教学方面的主要运用

在小学低年级美术与教学中,我们应很好地运用绘画中的情感宣泄,强调绘画过程和娱乐性的美术活动,有助于儿童恢复信心,重入生活的怀抱。儿童由于羞怯、沉默、害怕等或一时的情绪的激动、悲伤恐惧,又因为语言文字能力低下等原因,很难与之成功的交谈。这就给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情绪状况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家长和教师正是通过儿童绘画达到了解儿童心理,再对症冶疗这一目的。

例如,岭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第一册第8课的《哈哈镜,笑哈哈》课题中,要求学生运用折叠与打开的方法,做出普通镜子与哈哈镜的效果。我鼓励孩子们在绘画时加自己的情感和想像:如想像自己、爸妈、小动物照哈哈镜会怎样等。孩子们觉得这样的课题很有趣,拿起笔开始自己的创作。这是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一般儿童都能在绘画与制作中得到快乐。可是有一个孩子在绘画时,不象别的孩子画一会儿又拿给别的同桌展示,而只是一直埋着头画,一声不吭。我想他一定是进入了一个绘画的境界,体验着其中的快乐。因为他平时可是一张小嘴难得安静的。我走去他桌前一看,只见他的画纸上是一个狰狞面孔,满头散乱的头发,狰狞的面容,睁着大大的眼睛,变形的是张大的嘴,里面跳出很多老鼠。我觉得奇怪了,很多小朋友画的是女孩呀,小动物变形,张大的嘴巴里也是一些可爱五彩的鱼。他为什么画出这样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画?带着好奇问了这个学生:原来他昨天又没有完成作业就出去玩,爸爸很生气,骂了他,也打了他。他觉得那个时候的爸爸就是这个样。我问他现在对爸爸有什么感觉,男孩说开始觉得爸爸很像鬼,边画边想着,画完以后又觉得爸爸还是很可爱的,只是自己平时太不乖了。他决定再不惹爸爸生气了,再不想见到爸爸鬼一样的时候……

(二)在家庭方面的主要运用

家庭教育中,我们同样的可以运用绘画中的宣泄来进行心灵抚慰,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有个共事老师,教育他的孩子有个妙方:即孩子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先给孩子一张纸让孩子画画,自己则在一旁听孩子的发言,或者有时只要静静地看孩子画,更有时让孩子自己独自无拘无束地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等到孩子宣泄完了自己的情感,再来问孩子生气或伤心的原因。此时孩子已能抛开情绪平静地讲述发生的事。有的事不用分析就已經知道自己错了,有的事稍微引导一下即可知道怎么样去处理。这样教育起来效果比打骂、哄骗好得多了。

(三)在发现情感方面的主要运用

首先,应从绘画的显性画面中发现孩子的情绪。其次,应从绘画的隐形画面中发现孩子的情绪。所谓隐形画面,指的是孩子使用抽象的构图、色彩、符号、线条对自己情感思想进行表达的形式。例如,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绘画描边的有关训练,让学生围绕“线条在散布”画出一幅画,绘画过程中需要无意识、漫不经心地将竖线、横线这些线条画出来且不能中断,如同牵着宠物狗在路上自由的行走,绘画完成后无需写名直接交上来即可,我按照各幅画构图、线条的特征,分别说出来这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个性。部分绘画的线条表现出细致、严谨的特点,说明这个孩子非常认真,部分绘画的线条表现出松散的特点,说明这个孩子做事情马马虎虎,部分绘画别出心裁,说明这个孩子的创新意识较为强烈,部分绘画大气磅礴,表示这个孩子具有一种宏大的气质,部分绘画畏畏缩缩,说明他的性格怯懦而且非常胆小,俗话说画如其人,我猜得非常准确,充分通过绘画发现其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与对应心理特征。借助不同学生行为举止和绘画,对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之后,以深入沟通与交流为基础,询问学生该幅画想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展开相应心理辅导。

最后,发现孩子的负面情感后应积极疏导学生,帮助其将负面情感宣泄、释放出来。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他们时常会遭遇各种类型的烦恼,如考试不及格、和他人争吵、学习吃力等。当学生产生烦恼时,有的人会表现得郁郁寡欢、生闷气,有的人则会做出打架、破坏物体等行为,这些情感的压抑和释放方式都是不正确的,还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和他人。正所谓心病要由心药医,解铃需要系铃人,如果要同时做到疏导学生和学生宣泄情感这两方面,便可采用绘画情感宣泄治疗这种方法。在学生的情感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时,我们不需要跟他们说太多的东西,为他们提供一些画笔和画纸,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将内心的事物画出,对不满、压抑的情感进行发泄。学生乱画乱涂也好,撕纸、啃纸也好,当学生情感稍加稳定之后,我们再教孩子如何通过绘画中的色彩、形状、线条进行恐惧、愤怒等情感的表达,这时学生就会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听取教师、家长所说的话,通过美术活动进行自我表现,分层剥离自己的负面情感直到消失为止,而且还潜移默化的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个美术的种子。

三、在运用绘画情感宣泄冶疗应注意的问题

绘画活动可以成为宣泄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我们要注意宣泄有两种方式:一是计方法和效果,另一种不计方法和效果的。在正常的美术活动中,这两种方式都是允许的。前者可以公诸于世,成为可以外向交流的作品,后者则是由于一些原因不宜公诸于世而自我内向交流的作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属于哪一方面的。孩子的作品或是只求心理畅快,不想把自己涂画的东西给别人看,此时不能用家长或教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否则孩子的心理反而受到更大的伤害,连这种发泄的方式也会抛弃,而且使得自己与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孩子的心理更是无法进入。

绘画的治疗作用十分广泛,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在具体的事例中,应对症冶疗,还可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画一幅画,下一盘棋,做一下运动或者修剪一下花草,理理房间,都可以缓解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使心情得到舒畅,正常和高尚的情感得以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将绘画中情感宣泄运用到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对绘画中情感宣泄重要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充分将绘画情感宣泄治疗运用到学生的教学方面、家庭方面以及发现情感方面,从而让学生的情感通过绘画得到发泄,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 参 考 文 献 ]

[1]宋扬,牛桂红.游戏化教学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为基础[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5):4-8.

[2]黄潜妍.碧草轻线妙如双花开朵朵淡墨痕——试论线条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与情感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7,(07):92-93.

[3]沈闻佳,朱丽,徐嘉文.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特色课程创建与实施——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在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3):42-45.

猜你喜欢

绘画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