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2019-03-27王双凤

关键词:教学素养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王双凤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的效率下降,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固定化,教学过程形式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教学环境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充满约束力。因此,通过科学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低效化 教学目标 教学素养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44-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现象的分析

(一)尚未明确教学目标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教案设计,忽视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形式化,枯燥的学习氛围,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也就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固定化

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素养也会对教学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文,依旧是逐字逐句的进行讲解,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文言文的含义,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即使有的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多时候都是边玩边学,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并不高。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对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缺乏有效的师生活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即使老师在课堂中进行提问,也是会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无法形成有效地沟通,长期以往,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控制教学的时间,强迫性的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补习班,或者是占用课下时间,针对这种情况,虽然教师是出自对学生的负责,但是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并不能刺激学生的主动性,反而会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维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互动,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指引教学活动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之前就应该基于教材和标准,明确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安排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科学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既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教学目标确认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应该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有着透彻的了解,认识到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而不是单一的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对此,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单一的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学会创新。所谓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利用多媒体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针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案例,例如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科学的控制教学的时间,比如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在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得出自己阅读课文得出的结论。然后教师在针对学生的结论提出问题:《背影》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件?文中提到了几次背影?举例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通过不同问题的互动,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延伸到的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增强师生互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坚定自身的理想和信念,以学生为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总结教学经验,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一味的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愿意提问,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和同学之间维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为学生作为典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就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改正。此外,教师可以在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活动中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而不是的单一的从成绩判断学生的优劣。针对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化现象,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思考,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獻 ]

[1]吴乾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成因分析及改进策略[J].新教育.2017(13):40-41.

[2]许仲文.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56.

[3]臧卉.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21-123.

猜你喜欢

教学素养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从教学效率角度分析英语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