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非智力因素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2019-03-27汪国泽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转化策略成因

汪国泽

【摘要】 学困生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种类型。高中生物相对另外几门理科而言,难度稍小,所以高中生物的学困生应多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生物非智力因素学困生的成因,并针对其成因,试从教学观念、教学活动、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以课堂实例为据,论述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非智力因素学困生进行转化。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非智力因素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34-01

学困生的存在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科学习特点、教学水平等因素相关,但是归根到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现象的多归非智力因素。为了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依据导致学生产生学困情况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使学生不断增强学科素养,提高学习成绩。

一、高中生物非智力因素学困生的成因

(一)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预习方案的制定、听课的方式、复习方案以及考试作业等方面,总的来讲分为课上的学习方法与课下的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产生学困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讲求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阶段相对高中来讲,课业压力没那么大,授课过程当中教师讲得细致,课上会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知识点,留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也较长。考试过程中只要学生记准了知识点及公式,进行对号入座普遍来说都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但学生进入高中依旧采用此类学习法,就会导致“学困”情况的出现。

(二)行为方面

学生不能保证独立保质保量完成生物作业,课前不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放弃,课后不复习,对于老师作出的批改不及时纠正,自控能力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甚至存在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学生强大的自尊心不许老师批评,对教师的教育常带有抵触心理。导致学习态度,行为不端正的情况。

(三)思想情感方面

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而言,普遍存在一些同学对于生物缺乏兴趣,没有求知的欲望,不能自主定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生物学习计划,即使是制定了计划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乐意动脑思考,课上不认真听讲,对于老师的讲解漫不经心,对待考试无所谓。高中生物的学习不能单单依靠教师的强拉硬拽,还需学生自身的思想情感的转变。

二、高中生物非智力因素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在生物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其在生物知识与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来,通过自主认知理解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例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在曾经的教学中,我为了赶进度,很多实验都是直接讲解或放视频,同学们被动式地接受,学习效果非常差。如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以前我也是直接讲解,在讲解的时候我特别强调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事项和一些物质的作用(如CaCO3、SiO2等)、以及实验结果中四种色素在色素带上的排列顺序等等。自己认为讲得非常清楚并且还多次重复,但在后来的考试中却让我大失所望,就连四种色素在色素带上的排列顺序大多数同学都记不住。后来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无论是隔几周还是一个学期再把相关练习拿出来让学生做,学生做起来就非常轻松容易。如此对于学困生而言也能轻松的理解掌握生物知识,更好的开展日后高中生物的学习。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其责任在于尽可能多的在课堂当中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因此教师应需反复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设计出更具创新意味的教学过程,利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具使课堂层次分明节奏明快,让学困生带有十足的新鲜感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讲DNA空间结构时,可形象地比喻:“DNA分子好似向右盘旋而上的摩天大楼的楼梯,两条排列在外侧的主链是栏杆,排列在内侧的碱基对好似台阶。”这样把抽象的空间结构通过形象比喻,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再如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可简化为“一吸二注三合成,复制释放再侵染”。这样对繁杂零乱、难记易忘的知识通过提炼,编成简单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句话,学生易记易背、不易遗忘。

(三)对于学困生实施鼓励性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都是漠视的状态,学困生难以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过多的关注优秀学生使得学困生越来越不想学习生物知识,使得教育模式的转变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对于非智力因素学困生应当依据其心理诉求,选择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其敞开心扉乐于学习生物知识。

例如,在生物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每节课都可以设计一些学困生能答上来的题目,当学困生正确说出答案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敢于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除此之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多与学困生进行交流,让其明白不是因智力原因导致成绩低下,只要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總而言之,对于高中生物而言,面对非智力因素的学困生只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转变策略,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通过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帮助高中生物非智力因素学困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高效化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鲁文慧,井乐刚.高中生物学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J].林区教学,2018(02):82-83.

[2]胡继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困生的成因分析[J].学周刊,2014(30):60.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转化策略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