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
2019-03-27常纪锋杨颖张小笛
常纪锋 杨颖 张小笛
[摘 要]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以及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黑龙江经济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后又陷入了新的困境。本文首次从战略地图思维视角来研究国企改革,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国企改革的关键因素,针对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内、外现实困难,构建战略地图思维导向的国企改革新理论框架,提出解决现实困难的可行路径,并将可行路径应用于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实践。
[关键词] 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地图思维
[中图分类号] F27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2-0132-03
一、引言
自黑龙江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经济曾一度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之下,黑龙江省经济在经历这段时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今又陷入了新困境。在黑龙江,超过50%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能源工业的促进,对于作为资源大省的黑龙江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重大。要重振黑龙江省经济,从战略的角度,须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构建一个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全面振兴、可持续的改革路径。
二、黑龙江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国企改革虽成绩斐然,但深层次困难也日益凸现。目前,黑龙江省正面临诸多方面压力,例如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国有企业大规模的不景气是最直观的表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困境,与国有企业改革不深入、不到位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比分析不同的国企改革现状,分析国企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分布结构,提出解决现实困难的可行方法,制定明确的模式及不同阶段的改革路径,从根本上破除使黑龙江经济陷入新困境的体制障碍,深化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科学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才能帮助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尽快走出困境。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困难分析
(一)财务层面
1.财务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国企改革战略路径的要求。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混改后的财务管理体制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由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构成,不能满足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需求;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以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为核心,忽略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不利于企业财务的战略发展。
2.资金使用不合理,资本负债率较高。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形成了“投资决策不科学—国有资金的浪费-省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难以满足投资需要-形成资金缺口-通过举债补缺口-资本负债率高”的恶性循环,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资金监管不到位,企业存在资金挪用的现象,造成国有资金使用效率低。
(二)客户层面
1.产品结构单一。黑龙江省各地区国有企业产业趋同、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产品细化水平不足。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产品特征未能充分体现,缺乏行业竞争力,对产品的细化不够,造成了产品的创新度低,山寨、高仿产品多,客户满意度不高,对客户的吸引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国企形象面临挑战。当前,国企的社会形象构建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媒体经常对国企存在的局部问题进行放大处理,以偏概全;经常对国企个别干部员工的不当生活方式进行夸大播报并贴上国企的标签,给国企的形象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内部流程层面
1.“靓女先嫁”的问题亟需改变。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存在相对严重的“靓女先嫁”的问题,将资本负债率低、经营效率高、实力强的企业先推进改革来实现业绩目标是万万不可的,这不利于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整体水平的战略性提高,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考核制度实施力度有待提高。在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中,董事会和监事的发言权难以真正的发挥作用,国有企业高管层约束力度小,国家制定的国企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在各国企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学习成长层面
1.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面临困境。在人才培养上,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未能结合本身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针对性培训;在人才引进上,引进方式单一,人才引进薪酬设置不具有竞争性,针对不同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薪酬体制突破难,对科技人才薪酬激励力度不够,人员配置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黑龙江省各大高校培养的人才距离新型创新人才还有很大的距离,从而使得人才不能促使企业的创新性机制的形成,此外,校企合作缺乏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黑龙江国有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员工升职加薪靠的是工齡累积而不是创新成果的研发。
四、黑龙江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财务层面
1.以国有企业混改战略路径为基础,全面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满足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主体多元化需要,形成一个同企业战略路径完全对接的体制机制;转变财务目标理念,由资产保值增值转变为经营效率的提高。
2.合理配置资金。通过引入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战略性;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内增外补的有机持续性增长;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资金收支的管理,杜绝资金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客户层面
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升级产品结构,细分产品市场。科学统筹精准细分产品市场,培育发展更多的原创性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吸引力,加速战略性产业的整合,利用技术手段推进产业升级,形成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协同开放合力。
2.多角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首先,转变企业形象传播理念,将此问题上升到战略的层面,利用国有企业的优势,促进国企形象的改变;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传播体系,传播媒介多样化,逐步向微信平台、直播平台渗透传保持传播活力;最后,建立专业的传播队伍,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传播人才。
(三)内部流程层面
1.国企混改应在宏观战略上分层推进。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多样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优先考虑那些竞争力较弱、效益较差、活力较低的企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放大国有企业的功能,增值保值,提升企业活力,市场竞争力,将国企做优做强。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国有企业中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发言权能发挥作用对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约束力,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权力的均衡化;确保国资委制定的央企考核制度的稳步实施。
(四)学习成长层面
1.采用“引人-训人-留人”一体化方案。以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为基础,对引进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采取校招、社招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多样性的薪酬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合理配置人员,做到人尽其用。
2.以国有企业创新路径为重点,激发创新内动力。首先,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建立创新人才项目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其次,高校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构建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体系。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评价体系
战略地图是一种有效描述、规划战略的工具。从战略地图的四个层面设计各个战略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采用信息熵值法给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企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战略地图思维,从国企改革的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财务、客户四个层面描述改革的现实困难,挖掘关键影响因素,设定不同层次改革的战略主题及目标;构建各个层次战略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值;以评价结果为基础,设计解决不同层次现实困难的战略可行路径;并将可行路径应用于黑龙江省国企改革实践,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可行路径的科学性。
六、结论
结合黑龙江省改革中出现的现实困难,借助战略地图思维分析了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模式与改革的路径,从战略地图思维视角来研究国企改革,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国企改革的关键因素,针对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内、外现实困难,构建战略地图思维导向的国企改革新理论框架,提出解决现实困难的可行路径,并将可行路径应用于黑龙江省改革实践。对于逐步深化的国企改革,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方针政策和改革的模式与路径。黑龙江省国企占比较大,存在国企不活、国资竞争力偏弱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进行国资国企改革的时候,必须谨慎选择改革模式与路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要明确企业改革最适合的模式,在改革模式明确的前提下,将改革的目标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通过分区域、分类别、分产业的实证分析检验,提出解决现实困难的可行方法,制定明确的模式及不同阶段的改革路径,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有利于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推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巩娜.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路径及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18(5):101-105.
[2]姜凌,许君如.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26-35.
[3]綦好东,郭骏超,朱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阻力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7(10):8-19.
[4]钱婷,唐孝文.国有企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治理完善路径研究:基于“集团治理”概念框架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7,37(4):56-59.
[5]唐现杰,李新宇.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7(60):45.
[6]王曙光,徐余江.混合所有制經济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J].新视野,2016(3):17-23.
[责任编辑:纪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