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的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2019-03-27王文婧徐宏亮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语治国

王文婧,徐宏亮

(阜阳师范大学 a.信息工程学院;b.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领域中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的提出和世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倡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发布的党政文献、重大会议文件以及中国领导人对内对外的讲话,都已成为国内外进一步了解和探析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执政理念、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的有效窗口。凝聚了习近平思想和智慧结晶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向国内外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治国方略的重要政治文献,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方针和对内政策,是了解中国国情、读懂中国政治的权威读物。该文献多语种版本已面向全球同步发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加强对这一重要文献的研读和翻译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治国方略和改革发展理念,洞悉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同,有助于加快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翻译视角

翻译是不同语言体系下的文字转换过程。于此同时,翻译过程又必定会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是译者完成完整翻译过程的必经阶段,把翻译置于文化交流的视域来考虑,即文化翻译[1]。文化翻译,顾名思义,涉及语言、文化和翻译。学者Hall认为:“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是生活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的成员共有且理解的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文化背景不同也是造成二语翻译中指代对象和联想意义上信息不对称,跨文化交流失败的主要原因。”[2]因此,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流的成败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翻译家Bassnett和Lefevere在其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一概念[3],进一步强调翻译研究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上的互异,更需着力于深层下的文化因素不同,应全面地从文化视角探究源语、目的语、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更是其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即所产生的跨文化交流[4]。文化翻译视角就是从文化角度来探析翻译文本中翻译策略运用及其体现的翻译思维。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入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5]、第二卷[6])及其英译本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7],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8]为研究素材,考察政治文献英译的常用策略。

二、政治文献翻译的目的、要求及原则

翻译政治文献,目的是向国外读者传递本国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加强文化宣传,促进有效交流沟通。在中国语境下,做好政治文献的翻译,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中国国情现状、发展理念和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大舞台的重要宣传手段。

政治文献涉及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从外宣角度来看,关乎国家形象和国际外交。从事政治文献翻译需要遵循“信”的基本要求,紧扣原文思想,不能随意发挥和增删;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责任感,在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和语言表现形式的灵活性中找到平衡点,避免犯政治性错误[9]。要发挥政治文献的呼唤功能,达到对外政治宣传的目的,译文既要符合原文内容,准确地传达原意,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可读性,符合目标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黄友义认为,政治文献翻译有其特殊性,除了必须遵循“信、达、雅”这一基本翻译原则外,还需遵守“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0]。政治文献的翻译,既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到源语读者的需求,能够体现中国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又要符合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在目标语中最大限度地优化对受众产生的效果。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策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向国内外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治国方略的重要政治文献,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习语表达、政策方针和古文典籍引用实例十分丰富,本文拟从文化翻译视角对这些语句实例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析该政治文献中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体现的翻译思维。

(一)凸显中国文化特色之习语翻译

习语一般以短语短句的形式呈现,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提炼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称之为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11]。习语语言形象生动、结构清晰简明,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世界各民族的语言文化虽有不同,但也有共性,这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基石,也是翻译得以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的前提条件[12]。当源文的指称对象和联想意义与目的语的指称对象和联想意义一致时,直译法是最佳策略。这一翻译策略的应用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援引的习语例子就可见一斑。

例如,在要求领导开展工作时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习近平总书记使用了“十个指头弹钢琴”[7]403这一习语。翻译时直接翻译为“it is like playing the piano with all ten fingers”[7]450,保留了原文的生动、形象,意义一目了然。钢琴本就属西洋乐器,英语读者对其再熟悉不过,且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属同一指称对象,其联想意义也相同,因此将其直译不仅形象地表达其含义,而且向英语读者传播了我国的文化,传递了我党多管齐下、统筹发展的治国理念。为了表达“团结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使用了习语“众人拾柴火焰高”[7]227,传递了只有团结好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理。译文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将这一简单的道理通过英语的一个复合条件句传达出来,“When everybody adds wood to the fire,the flames rise high.”[7]249,结构清晰,简明扼要,同时也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直译法在符合目的语语法规则且能引导读者进行正确词义转换的基础上,既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源文的语言风格,展现中国文化特色,又能使目的语读者正确理解译文信息,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13]。而有些在我国读者看来相当容易理解的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并没有与之相一致或相近的指称对象,这时候采取直译法就会使目标语读者困惑不解,达不到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目的。这时就可以按照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归化意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所有远离中心城市的县城干部对党忠诚时,形象地把对党忠诚比喻成政治上的“定海神针”[8]142。而“定海神针”属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的一部分,而英语语言文化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对象,因此在没有相关文学知识背景输入下的国外受众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译者此时采用了意译法,对其进行归化处理,将其意译为“an anchor of faith”[8]154,以此达到外宣目的,实现跨文化交流。

因此,翻译凸显中国民族特色的政治文献中的习语,应根据习语语言性质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当源语和目的语拥有共同的指称对象和联想意义时,采用直译手法,既能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又能向目标语读者传播相应的语言信息,展现源语文化特色。而当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与源语相一致的指称对象时,为了满足外宣翻译“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一要求,译者可采用意译归化法,符合目的语读者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以促进语言文化交流。

(二)直译+注释巧宣政策方针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出现了诸多的发展目标、政策举措、发展目标、执政理念等专业政治性术语。据统计,中文版中对这些专业政治术语的注释共计270个,英文版注释255个[14]。大多数政治术语,特别是如“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这类的数字类缩写语,对于源文读者而言,尚需认真阅读文中注释才能体会其含义,对于不熟悉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英语读者而言,他们对这些政治术语的了解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胡家英指出:政治文献的翻译目的就是为了让目的语读者准确无误地接收源文信息,以达到外宣的目的[15]。而注释,作为翻译最重要的一种信息补充方式,是实现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翻译策略[16]。因此,对于这些专业政治术语的翻译,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再适合不过了。

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42是我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强调的是和平共处这一外交重点,因此在译文中用“Peaceful Coexistence”相当明确地诠释了这一外交政策内涵,同时通过注释的方式使用“non-aggression和non-interference”这一并列否定名词词组和“equality and cooperation”[8]42这一肯定名词词组,传达出我国在外交方面尊重他国、平等互利的信号,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理解我国在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愿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邦交关系的意愿。

“五位一体”[8]37是十八大最新提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译文中采用直译法,在注释中选用五个形容词准确全面地阐述了“五位一体”中五个发展方向,同时也符合原文正式规范的语言风格,系统地向国外读者介绍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方向。“四个全面”[8]37分别从民生、改革、法制、党建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也是我党目前总体的战略布局。译文同样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进一步向国外读者阐述了四个全面的具体内容,达到了准确外宣的目的。“两个一百年”[8]37这一发展目标在第二卷中共计出现25次,是十八大所提出的新时期我党和国家的伟大奋斗目标,译文采取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注释中不仅向国外读者明确解释了两大奋斗目标所要实现的具体内容,也点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成立的时间,使得读者对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节点有了具体的时间概念。此外,如“两学一做”(Two Studies,One Action),“三个代表”(the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等数字类缩写语的政治文献翻译均采取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既直观地解释了短语本意,保留了源文语言格式,又通过注释全面深入地向国外读者传达了此类政策方针的具体内容,达到外宣的政治目的。

(三)阐述中华民族思想,弘扬传统文化之古典文学翻译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古老的智慧结晶,为我国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古人治国、齐家、修身的引经据典高达数百条。大多数外国人对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对外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在准确理解原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用符合目标语(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对原文进行阐述,进而解释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礼记·大学》中的一句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8]356该句意思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必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教育不好,那何谈教育他人。译文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What is meant by‘in order to govern the state rightly,it is necessary first to regulate the family’is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one to teach others while he cannot teach his own family.”[8]385其中以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担任主语,内容上对应原文的第一个分句,系动词后紧接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解释了原文第二个分句的内容。句法上采用英语读者较为熟悉的“主语+系动词+表语”的句法,与原文句型结构基本对应,向英语读者系统地阐述了此句话的含义,符合“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需求”这一翻译原则,达到了准确外宣的目的。

对于熟悉历史典故的源语读者而言,很容易理解典故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而对于目标语读者而言,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典故所指,因此也要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点明其中的背景知识,或采用完全意译归化法来阐述其中的思想内涵。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四风”问题的种种表现,他提醒全党都要谨防“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否则会出现 “霸王别姬”的局面[7]370。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项羽个人性格中的严重缺陷,将其送上政治生涯的断头台,最终乌江自刎。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差异,英文读者并不一定熟悉该典故所指及其内涵。如果译文采用意译的方式,会使这一典故中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历史人物的形象性荡然无存;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译文根本无法通过“farewellmy concubine”这三个单词将“霸王别姬”这一历史典故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深层的文化寓意向国外读者传达,因而采用直译加注释的译法,通过注释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同电影片段一般展现在国外读者眼前,同时注释的最后还点明了“霸王”失败的原因,使英语读者充分领悟到典故背后的深层寓意。

在强调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杜绝“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8]200。“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意思是平民百姓中,富裕家庭的财产成千累万,而贫困家庭却只能吃糠咽菜。描述贫富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均这一社会现象。如果选用直译法,无法突出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的这一决心,只能放大贫富差距大这一社会现象。译者采用意译法译成eradicate the hug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8]220,通过一个英语动词短语“eradicate the gap”重点强调消除贫富差距这一举措,并用形容词“huge”来描述差距之大。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对古文典籍的翻译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针对中外读者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都可领会的古文表达,可直译传达源文的思想内涵;对于具有中国典型文化特征的历史典故,则要选择“直译+注释”的翻译策略,才可有利于国外读者的信息获知;而对于古文翻译,直译很难准确传播源文内容,因此采用了舍弃古文表现形式,同时省略注释的“意译+省略注释”的翻译法。这种源语古文表现手法的缺失使译文无法同时企及音美、意美、形美“三美”的翻译要求[17],主要原因是语言差异及文化背景不同,难以避免[18]。当保留源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传达源语的文化实质内容二者无法兼顾时,译者应以准确忠诚地传达源文信息为基本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使政治文献翻译达到“融通中外”这个最高要求[19]。

结语

在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政治文献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本文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丰富实例,从文化翻译视角考察了其中的习语表达、施政方针和古文典故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源文的内容和翻译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不同,翻译策略也呈多元化态势,比如习语翻译可直译也可意译,以达到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政策方针一般采用直译加注释法,以向国外读者全面详尽地解读我国大政方针的具体内容;而古文典故根据翻译需求可直译也可意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政治文献翻译不仅是源文与目的语之间语言体系的转换,也是源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的传播。这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功底,精通政治、历史、文化等相关背景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语言文化翻译为桥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达到对外交流、政治外宣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语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