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暑期学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平台建设
2019-03-27徐广标郭珊珊
徐广标,郭珊珊,黄 晶
(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一、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生暑期学校就是利用暑期,委托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向全国招收在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科讲授若干门基础课程;同时开设选修课程和前沿学术报告,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1]。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对于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培养单位之间相互承认学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东华大学)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积极贯彻与落实教育部有关进一步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精神,在“2006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和“2008全国纺织学科博士生暑期学校”基础上,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支持下,2012—2018年连续7年举办上海“国际纺织”研究生暑期学校(以下简称研究生暑期学校),充分利用暑期,在相关学科领域内面向全国招收在学研究生和少量青年教师作为学员,采用海外名师教学、东华讲堂和学术论坛等方式,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若干门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前沿学术报告,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进一步加快我校与国外高校办学接轨进度,营造国际化办学环境,强化国际化办学特色,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增加学校师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不断探索开放办学与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前沿,有效实现国际国内资源的汇聚和共享,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
二、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基础与条件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9年。一直以来,我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2004、2009、2012年全国学科评比中名列同类学科第一;入选2012年“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A类);在2013年底上海市高校学科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联合承担的“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动态分析”项目中,本学科分析结果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15年本学科获批上海高校Ⅰ类高峰学科建设。
纺织学院作为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主体学院,具备雄厚的学科基础,同时与美、法、加、意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现有13项人才国际交流项目,构筑了本科生交流互换、硕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定向互访的多层次、体系化机制,在引进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和科研资源方面进行了多种新的尝试。自2010年纺织学院开始大规模招收全英语硕士和博士学位国际学生,每年招收20余名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和大量国际交流学生,正在成为规模最大的国际纺织教育中心。同时,学院已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在世界范围内汇聚本学科权威教授开展交流。
三、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主要内容与举措
研究生暑期学校聚焦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纺织新材料技术等领域,集聚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国内行业专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邀请海外名师,紧追学术前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为指导思想,秉承“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工作理念,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强化国际化办学为重点,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纺织科技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从而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引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打造全球纺织人才教育中心。
1. 汇聚优质海内外名师,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研究生暑期学校自201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七届,逐渐成为国内纺织领域研究生每年暑期关注的“学术盛宴”,极具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是暑期学校顺利举办的保障。暑期学校集聚一批纺织领域知名海内外教授,打造一支国际化授课队伍。2012—2018年共邀请海外教授70余人次,包括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南达科他州立大学、费城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法国鲁贝国立高等纺织工艺学校、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肯尼亚基里尼亚加大学等13所国际知名纺织院校的30多位教授,还有本学院的骨干教师30余人次。
2. 聚焦纺织学科前沿方向,建立创新型课程体系
聚焦纺织领域学术前沿,瞄准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需求,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着力于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纺织新材料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设计与营销管理等领域,暑期学校以学科发展重点领域为基础,开设多门类课程及讲座。2012—2018年,研究生暑期学校共开设课程33门,包括纺织软物质材料、纳米技术、生物医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复合材料、数字化纺织技术、国际零售管理等;开设讲座95次,包括国内外纺织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现代纺纱技术、纺织新材料等)研究进展、科研方法、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等。
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打破了传统教学学期的限制,课程体系分为课程授课和专家讲座。课程授课每门课为12~16学时,使学员系统了解某个专业方向的前沿知识,对纺织专业领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能力进行总结与提升;专家讲座每次2学时,帮助学员拓宽学术视野。课程授课与专家讲座时间合理穿插,保证学员学习效率。
创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和教师的国籍限制,把研究生暑期学校作为一个高端平台,吸纳世界各地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一流学者一起进行深层次交流。它适应了学员和社会需求,突破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效益提高的瓶颈,帮助研究生夯实专业基础、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设丰富的纺织领域课程,采用海外名师教学、东华讲堂和学术论坛等方式,精心传授各类学术前沿知识,有效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国内外专家通过举办多领域讲座,拓宽了学员的学术视野,同时还引入研究生科研方法、论文撰写技巧等实用性讲座。每门课以考试或者分小组口头报告的方式进行最终考核,同时学员根据丰富多彩的讲座撰写总结报告。
3.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育
除了专家授课和讲座外,研究生暑期学校还通过举办学术论坛构建交流平台,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通过该平台展示自身的研究成果,与同领域学者探讨。论坛还邀请国际知名纺织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点评,达到拓展思路、创新思维、反思不足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共举办学术报告48次,邀请来自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青岛大学等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作报告,参加论坛500余人次。
研究生暑期学校还通过参观东华大学校史馆、上海科技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以及举行暑期学校闭幕式文艺汇演等活动,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员,使学员对纺织领域的历史沿革和特色内容、上海的城市文化等有了直观的认识,给学员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员沟通交流,寓教于乐,获得更多的收获。
4. 细化过程管理,保障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举办
上海市和学校给予研究生暑期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在资金方面,通过自筹、学校专项拨款、国际大师课程,以及上海市创新项目计划支持确保研究生暑期学校正常举办,学院成立筹备小组,专人负责,分工合作,东华大学校办、研究生部、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学生处与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协同合作,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研究生暑期学校每年5月发布通知,面向全国招生,鼓励有科研基础、有创新能力、有思想活力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暑期学校设立了专题网站(http://texcolss.dhu.edu.cn/),实时更新招生简章、教师介绍、授课安排、学习生活手册等相关信息。网站还设立了往届暑期学校的图文回顾和相应链接,如课堂剪影、学子风采等,以便让感兴趣的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报名结束后,由专家组成小组进行选拔,如2018年共收到300余份申请书,选出120余名符合要求的学员加入。暑期学校开始后,在专题网站上及时更新相关报道和开幕式等相关视频;同时,开辟微信宣传板块,设立专题微信公众号“纺院研究生”,每天实时更新暑期学校的课程进度及相关信息。暑期学校举办期间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及时收集教师和学员的反馈意见,从招生环节、课程设置、教学和考核形式、外教上课评价、后勤保障等方面查找问题,及时改进,为下一届暑期学校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成效
1. 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成果
研究生暑期学校践行教育部提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营造开放办学的氛围,依托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与特色,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我校品牌学术活动,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同时增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学习,加强研究生校际交流。我校2012—2018年连续七届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通过集中授课与系列讲座,教学成果显著。2012—2018年共邀请来自国外15所国际知名纺织院校教授70余人次,国内教授30余人次,开设课程33门、讲座95次,研究生做学术报告48次,招收学员1 044名,包括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青岛大学、苏州大学、五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新疆大学等23所院校,授予结业证书980份。
2. 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特色与创新
研究生暑期学校旨在积累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实施经验,有效整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及相关学科资源,拓宽研究生培养思路,使研究生培养形式更灵活、新颖、多样。主要特色与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探索了开放办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2012—2018年我校连续七届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其中,2014、2016、2017、2018年成功获批上海市研究生创新项目。连续七届暑期学校不断探索开放办学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汇聚了一批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优质师资,构建了运行良好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宣传与选拔、过程组织、培养办法、后勤保障及管理等一整套体制机制,招生通知、致学员的一封信、教学简报、专家采访、学生采访等举措实现了国内外资源的汇聚和共享,促进了本学科的国际合作。
(2) 开拓了学员国际视野,丰富了学员知识结构,提高了学员创新能力。采用海外名师教学、东华讲堂和学员学术论坛等方式办学,海外名师教学内容包括纺织软物质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业用复合材料、纺织服装营销与时尚产品开发等,扩大知识面,启发新思路,全英文授课也提高了学员的英语水平。通过举办多领域讲座,拓宽了学员的学术视野,加深了研究生对中国纺织产业现状、产业用纺织品、数字化纺织技术、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功能纤维材料等纺织前沿知识的了解。通过学术论坛,学员交流各自的最新科研成果,了解兄弟院校的科研现状,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
(3) 构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纺织院校研究生学术交流。研究生暑期学校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大知名纺织院校的专家教授、研究生、青年教师,通过交流激发创新思路,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参观东华大学校史馆、上海科技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等活动,使学员了解纺织历史沿革和特色内容,增强学员对建设纺织强国的信心。学员采访、建立讨论群、每日微信推送、联欢会等形式加强了学员的沟通交流,多样化的形式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使他们获益匪浅。
3. 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社会效益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是一条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新渠道。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在暑期向其他高校开放的同时,也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开放,通过知识传播切实为社会服务。此外,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在回校后,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增加自己研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我国纺织技术的发展。
研究生暑期学校还为学员提供了出国深造的良好平台,学员可以与专家零距离接触,探讨在课题研究中的想法与困惑。对于有出国深造意向的学员,可以针对性地接触国外专家,了解他们所在院校的情况,争取出国攻博或联合培养的机会,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纺织行业。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毕业后出国深造的达10%~15%。
五、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2012—2018年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金筹措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优质师资尚不足;(3)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因人设课的情况;(4)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上仍以讲授为主;(5)学校暑期的后勤保障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保障研究生暑期学校将来能够良性举办,建议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建立预算制,把暑期学校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在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利用“111”引智基地与学校平台,海外名师采用专兼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优质教师队伍。适当控制教学规模,加大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比例,增加参观与学术交流活动,变学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组织与后勤保障方面,加强学校相关部门的协作,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