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专业“数码印花”课程教学探析
2019-03-27王莉,朱明
王 莉,朱 明
(河南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业形态和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型纺织产业链应运而生,其功能涵盖了纺织品制造的所有流程。从纤维到纺织成品,涵盖纺纱、织布、染色、制衣、水洗、包装等行业,行业的融合日益加剧[1]。例如,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涉及纺织品设计、数字化图案信息采集与传递、生产与营销等环节。但传统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围绕纺与织进行设置,且由于学时所限,传统纺织工程专业往往只开设一门“染整概论”课程来完善学生在纺与织后工艺方面的知识体系。因此,为适应现代纺织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纺织品“数码印花”已成为现代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知识体系繁杂,学生此方面基础知识又薄弱,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高效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为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数码印花”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上应不同于染整技术专业的同类课程。
1. 教学目标要明确,整体安排要合理
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主要是纺与织相关技术,对染整技术中的滚筒印花或丝网印花也有所了解。但数码印花技术采用的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它涉及计算机、数字图案采集、设计、色彩学、纺织品性能、墨水、喷墨印花设备及喷墨印花工艺流程等多方面知识。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除了熟知纺织品性能,计算机有一定基础外,其他知识均很欠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的确是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备课要充分,对所讲内容的相关学科有深入了解,博览群书后从整体上把握所讲内容的内涵与知识体系。根据学时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充分体现较大的知识容量,再根据学生对新事物一般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先总后分,逐步深入。具体内容及顺序如下:数码印花概述(基本概念、特点,基本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色彩学(图案成色原理);计算机数字化图案采集、设计(图案数字化设备与工艺,常用软件等);纺织品性能(数码印花对纺织品表面性能的要求);墨水(墨水类型、特点,墨水与纺织品的适应性);数码印花设备(工作原理、核心技术、类型及特点);数码印花工艺(直接喷墨印花和转移喷墨印花工艺,成熟典型工艺)等。
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一定要透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授内容既要忠实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把经自己辨识、整合、消化和优化的知识详略恰当、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科、专业及内容的擅长及热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倘若教师自己对所讲内容一知半解,无法融会贯通,那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保证课程教学效果。
2. 成熟理论传授为主,前沿技术简介为辅,拓展教学宽度
数码印花属于图文数字化传播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高校的教学活动应走在技术的前沿。针对有限的学时及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果跨越成熟的理论基础,直接传授先进的前沿技术,这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所以如何合理分配喷墨印花较成熟的知识体系与前沿技术的讲解学时值得研究。笔者认为,应以成熟并广泛采用的理论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例如按需喷墨印花(气泡式和压电式为主)和连续喷墨印花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印花图案数字化常用设备及方法(扫描仪、数码相机、图文处理软件),常用墨水类型、特点(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型墨水及颜料墨水等),较成熟的喷墨印花工艺流程(纺织品预处理、直喷、间喷、汽蒸固色)等内容需系统重点阐述。另外,教师应及时查阅相关专业网站、书刊等,多参加国内外大型印花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了解行业最新进展,走在技术前沿,拓展教学宽度,把最新技术和资料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主动地关注学科发展,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及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自行探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既掌握成熟的学科理论,又了解当前技术发展,从而既具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又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
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载体(图文、实物等)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根据课程性质,“数码印花”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此时许多学生为了个人前途,在课余时间都在备考研究生、公务员以及各种证书。如果此时课程教学没有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出现学生旷课现象,即使学生走进了课堂,也是人到心未到,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为此,教师应注重教学媒体使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媒体使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日常教学的基本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传递量大,能方便地实现数码印花生产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码印花设备及产品,可以轻松地理解课程知识。但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例如板书)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另外,平时要注重收集合适的实物样例(例如染料、颜料数码印花产品,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数码印花产品等)作为教具,因为合适的教具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但使用教具时应首先明确所选教具的使用目的,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同时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时间,做到时机适当,方式恰当,时间合理,用量适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十分重要,好的教学设计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深度。
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鲜明的形象能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实性,真切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广远的意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2]。例如,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展示一条具有精美图案的数码印花围巾,让学生说一说它是如何制作的,这会马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实物演示、语言描述、图画再现等,但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本人性格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阐述简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
其次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通过具体活动来实现的。它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教学时不能像教中小学生那么简单明了,需要选择时机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借题发挥,点到为止。例如在“数码印花”课程教学后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T恤、桌布或手帕,当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好的教学过程实际是内隐方式和外显方式的巧妙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又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大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重在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对未知的探索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谓教学的艺术,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方法可多种多样。
首先要因材施教。大学教师可能每年所教是同一门课,但一届又一届,学生轮流换,虽然课程是老的,但学生是新的。尤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年代的学生有明显不同,所以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当调整,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教师授课时应研究学生特点,特别留心品悟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3]、兴趣点和认知状况,备课时以“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对什么有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其次,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因为教会学生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非教会的。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布置作业,恰当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码印花”是实践性很强且方便实践的课程,许多教学环节学生都方便入手。同时要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介绍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引导学生自学。只有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积极思考,才会在学习中产生疑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疑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4]。
三、 课程考核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检查与管理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内容。传统的课程考核以平时成绩和结课成绩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为主,结课成绩多以理论笔试为主。根据“数码印花”课程特点,其知识面宽,知识容量大,实践性强,易产品化,许多知识需课外自学并实践。所以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听课、实践、复习、小结、拓展等的检查,督促学生在课外查阅课程所涉及但课内无法细讲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
针对“数码印花”课程实践性强、易产品化的特点,结课成绩以实物作品为考核内容更为合理。例如让学生自行制作一件数码印花产品(T恤或手帕等),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合适图文设计软件设计出理想的数字化图案;根据产品类型选择合适的纺织材料、墨水;操作数码印花设备进行印花,直到成品。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能系统掌握数码印花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四、 结语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要能有效地完成课程赋予的教学使命,帮助学生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可有多种多样的模式。授课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寻找自己合适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但是对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对课堂教学规律的遵循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