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19-03-27
(陕西省安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陕西 安康 725000)
水环境监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有效评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加强水环境监测分析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真实、客观、权威性,也是正确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体现污染专项治理成效、为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所在。
一、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发展更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天蓝水清,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的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为引领,严控监测数据分析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用科学权威、有社会公信力的监测数据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承担着水质监测数据的真实、客观的重大责任,如何在水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水质进行科学、高效、准确的监测、分析,确保出具的监测数据、报告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等条件,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中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影响水质监测分析质量控制的因素
影响水质监测分析质量控制的因素较多,人员、采样仪器、气候变化、采样点位、样品运输、保存、处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样品采集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误差,主要表现在:1.采样人员专业知识。认定一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在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工作实践。专业技术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取得项目认证考核资格证,熟练掌握水质环境监测的操作技术要领和方法,熟知监测法规、标准;2.采样仪器。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要配备专人对监测仪器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采样所用的计量分析仪器、玻璃量器、计量器具,要定期送质检机构进行校准、检定、维护,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进行定期核查。采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监测项目要求选择合适材质的采样工具,不同水质按规定要求采集、保存,减少容器材质对样品成分的吸附作用所产生误差,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3.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水系统氮含量的关键因素,春季气温升高,伴随风暴对氮径流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河流水质影响更为显著,风力、风向、降水也会造成水体污染物分布变动。采集水样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规划采样点,减少不同点位监测采样出现误差;4.采样频率。因为各类水环境的采样时间和频率存在很大差异性,对于饮用水源地、国控水系监测断面、污染事故的采样时间和频率必须按规定实施,获得代表性样品,以真实的监测数据直接掌控环境污染的原因;5.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容器是否符合技术指标,使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的水质和监测项目要选择不同的采样容器。使用特殊材质的采样工具,要根据不同的水质和类别分类专用;6.采样点位的适用性。采样点位的选择.必须事先做好采样之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该点位所在位置的气候、地质、水文和地貌特征;点位城市分布及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及排污状况;水体沿岸资源状况;了解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水质采样点;7.样品保存影响。在完成水质样品采集之后,采样人员要迅速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不能超出水质规定的时间段,避免因不同水质保存剂的影响给监测结果带来误差。
三、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提高监测分析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
1.抓好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运行
在环境监测管理中要定期召开质量内审会议、质量评审会议,防止日常管理中不重视质量体系运行,要把质量体系运转做为监测工作的日常来抓,技术负责人把技术放在第一位,全面把握技术质量,及时召开内审会议。
2.加强水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
监测数据是管理、决策的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对实验室专业能力的考验,水质监测分析中,数据处理是水质监测最终环节,也是得出实验结论的关键环节,所以水质监测数据必须是有效的数据,处理必须按《水环境监测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有关规定进行。出具数据报告前,应对采样、分析测试、分析结果的计算等环节进行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才能上报。审核过程中,采样人员或分析测试人员的差错及样品损伤或破坏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数据必须去除。
3.严控监测全程的质量控制
水质监测,从采送样品、数据分析到出具监测报告都要全程控制。监测报告要严格三级审核,不能只重视分析,轻视采样,要看最终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一般的环境事故调查要本着量力而行、能说明问题的原则来采样,采样时布点问题不能随意行事,不能因采样人员不会布点,导致采样简单随意,该设的断面没设置,致使最终说明不了问题。
曾经有个污染调查事件一个污染源对河流造成污染,监测结果显示污染源上游的水质比下游的水质污染更严重,最后调查发现是采样人员因为赶时间,交接样品时把上下游标签贴反了,后来虽纠正了错误,但增大了工作量,影响了时效性。因此,在水质监测过程中,要全程质量控制,不能只重视实验室分析而忽视了现场采样。
4.实事求是出具监测报告
数据是监测的生命线。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监测数据,有可能用于环境管理决策,也有可能是关系居民安全的饮用水评判依据,所以说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对一些有疑问的数据要进行核查重新测定。
比如农村新打了一口井,为了确保水质,群众会灌一瓶水送到监测部门或检测机构检测水样,看这里的水质对生活有没有影响。有的县级站能力不足以对饮用水水质做出全面的判定,这时监测部门就要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及污染物特点做一些选择性分析,并注明监测报告的适用范围,让群众知晓。
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在保证质量体系运转情况下所出具的监测报告具有相同法律效力,不是上级站的数据质量高,下级站的数据质量低,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出的数据性质是一样的,而对一些还没有经过认证还在可研阶段探索的新分析方法所出具监测数据只能是内部交流不能对社会公开。
结语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人们对生态环境及生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优化,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只有把整个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放在首要位置,重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精密、准确、真实的数据决策依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