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以贵州省G校为例

2019-03-27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1]明确了第二批国家区域示范“双创”基地,其中贵州省包括: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遵义市汇川区。贵州省委对于创新人才的重视,贵州高校在省委创新创业的倡导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创新创业教育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 建设“教学型”双创教育的现实依据

(一)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走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拓展阶段和成熟阶段[2],我国东部地区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处于较为成熟的水平。自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来,还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教育模式,今年国内形成的三种较为经典的模式: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关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思维;其次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为典型代表,提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与实践的教育模式;第三种是以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强调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3]。就国内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历程和东部高校发展较为成熟的情况来看,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期和探索期的过渡阶段,双创教育发展初始,还处于模仿和借鉴的阶段。

贵州高校对发展双创教育非常重视,设立创业园区,聚集地有着孵化器、产业园区等,开始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因地域等因素所带来的差距,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贵州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对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平台等中层体系构建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在双创教育发展的模式探索上不适宜东部高校发展的模式,这需要贵州高校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对创新创业教育正确定位,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 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的要求,是高校当前创新创业发展的指向标。社会的创新主要来源于企业和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政府、企业和高校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者,也是创新创业风险的承担着;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和设施的提供者,以及对市场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为双创人员提供物质帮助和方向指点;高校则是创新创业人才的供给源,是双创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4]。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输送的主要阵地,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养成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增长实践本领,为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质量个案分析

贵州省G校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并于2017年荣获“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承担着贵州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担。笔者以贵州省G校为例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了该校创业孵化园;为了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当前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于2017年11月7日至2017年11月10日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人员(D01-03)、教师(S01-02)学生(S01-04)等。从访谈中发现G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课程体系关注度低、师资力量薄弱、缺少评价机构、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不足以及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一)双创教育定位不清

G校虽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关注,宣传力度大,学生群体也有着高度的热情,然而在访谈中管理人员(D01)也很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但创业想法多不成熟,没有较好的市场定位,针对性不强,想的太简单,而且学生群体所面临的资金问题、沟通问题、人脉问题等,都是学生群体当前发展双创活动的主要障碍。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们的创业想法主要是来源于自己的喜好,较少关注市场的需求,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将创业和就业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根据自己的喜好而不注重市场的需求和走向,功利性太强,这并不利于双创的长期发展。当前贵州省G校大学生的创业成果虽然能够短期持续,但是存活率不高,这也都和学生初期的创业想法不够成熟和后期运营面临的问题有关。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创业上的有效帮助,遇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在问到学校对自己创业是否出台政策帮助自己的时候,访谈时有学生(S01)意识到学校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他们不知道怎么找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教师群体和管理人员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也是有待加强的。一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推进下,部分教师群体(S01、S02)仍然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关注;二是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对教师进行培训,部分教师对双创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只是理论知识和讲授法为主。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完善

当前人才的输送和市场需求是不对称的。创业园管理人员(D02)谈到:“市场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还不完善,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说,高校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安排,仅仅只是将其作为活动和讲座的形式开展。

(三)高校尚未建立双创的师资培养体系

当前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也是引起G校双创发展不完善的原因。贵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G校创新创业师资较弱,很多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素养不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在访谈中有学生(S02)说:“教师水平并不清楚,但感觉教师没能给到自己实质性帮助。”且还有管理者(D03)说:“当前双创教师很少,现有的教师实操性不强。”由上访谈中可以发现,双创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缺乏实操性强的教师,教师授课主要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面。

(四)双创教育缺乏相应的评估监督机制

G校缺乏对双创教育的评价机构。在访谈中发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后期评价和监督关注度相较于发展前期来说要小很多。G校管理人员(D01)针对双创教育评价上讲到:“当前有第三方评价机构,但高校和第三方机构没有合作关系,评价只能依靠高校自己进行。”高校与第三方机构的沟通联系不够,从课程设置、开展到评价都是自己进行,总结和评价工作开展不好,高校在很多时候不能客观准确地发现已有的问题,且不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直接影响双创教育在之后的进步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发展。

(五)高校双创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不足

在访谈中发现,学生群体在创新创业上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困难。访谈中学生群体(S02、S03)谈到:“没最大的困难,就是钱呀,没有钱感觉什么也做不了。”高校和创业园对于学生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经费资助、提供平台和机会等,但学生群体太大,想法也太多,项目资助并不能全面覆盖,再加上没有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在实际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则成了最大的阻碍。实际上当前G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众多学生的创业想法中能够得到转换和长远发展的其实是比较少的。不仅是G校,贵州其他高校多数仅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对于成果的转换关注度还不够,双创成果低效。

(六)高校双创教育平台建设缺乏

G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主要是帮助学生孵化创新创业想法,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受访者(S02、S03、S04)都谈到了一个问题,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所给予的帮助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比如:怎样将不成熟的想法完善、怎样从市场需求来找到想法以及资金问题的解决上等,这都是学生需要得到帮助的地方,但管理人员却不能为学生解决。创业园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对学生创业思维的培训和引导做得不够;对实施学生创业意向,并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和高校的合作程度不对高校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不够,从外部环境建设上来看,没能给学生群体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是导致学生个体的创业热情慢慢减弱和创新创业教育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 “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

(一)“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概念

美国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美国的创业中心对创业教育的帮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三大功能上,一是研究功能,组织专门的研讨会,研究创业学学术发展,探讨创业教育的进展;二是教学功能,结合创业教育的研究更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又将新课程作为学生培训的内容;三是支持功能,广泛地争取校外的创业资源,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联系的桥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型企业实习,创业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管是资金方面、理论方面,都推动了高校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发展[5]。在当前,美国创业中心可分为四类:①教学型创业中心:关注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②科研型创业中心:关注创业研究的发展;③外联型创业中心:为学生创业者提供资源;④整合型创业中心:关注教学、研究和服务[6]。有学者提出教学型高校主要是培养能够让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具体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型人才,要在目标定位上体现服务区域的目标定位、服务形式的目标定位、培养类型的目标定位;在能力素质培养上要求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心理品质;在培养对策上要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为核心[7]。

文章认为,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关注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首先要以高校为中心,政府和企业旨在为学校提供保障和服务;其次,“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学生群体,就G校双创教育发展来说,需要大批独立成熟的双创人才;最后,还需要重点关注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理念的设定、双创制度建设、相关课程的开设、师资队伍的建设、评价机制的设立等方面。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中心的主要职能:主要关注学生培养、课程设置和一些创业活动的开展。麻省理工学院不仅完善了创业课程体系,更是制定了完整的全球性培养方案,创业课程包括学术类、实践类、团队项目型创业课程三种类型。创业课程打破专业的界限,实现了跨学科与多学科的融合。创业中心与英国、德国、亚洲等地区机构共享资源,创建海外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实验室,真正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球化发展[8]。

(二)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特征

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关注高校内部双创教育的发展(如图1)。第一是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建设创新人才强国的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在本地区特殊的经济情况下,发展创新创业则是对人才培养的重大挑战,以及学生对双创教育的参与度,都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地方;同时高校双创管理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领导高度支持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第二,关注课程建设,课程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双创课程,需要完整系统的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为高校在新时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充足准备;对校内和校外的活动开展都是重点关注的地方,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融合,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共同开展,为打造教学型双创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从课程安排、教师对学生引导以及反思进步等方面,教师群体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群体的特殊性都需要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和实训教师队伍,其中可充分发挥校内师资资源,校内教师需积极主动地进行培训或是参与到双创教育中来;实训教师可发挥校外资源,企业或已有经验的人才可外聘作为实训教师,建设一支力量强大的师资队伍。第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作,从阶段性任务开始,高校对双创教育进行长期监督和检查,从评价中找到不足,以改进自身教学工作,不仅校内进行评价,校外第三方机构也进行评价和指导,高校与第三方机构拥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图1 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结构图

四、“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G校建立“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集中构建长效机制,建立有比较规范、稳定的制度体系,找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动力源,使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的动力机制建设

1.强化市场导向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学生创业时之前,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市场的需求为参考标准制定高校的发展目标,充分与市场联系,解决G校因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创新创业不活跃、企业不来、中高管理人员不来等问题,积极主动构建与市场的紧密关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建立基金平台,成立校友企业联合会,争取多方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打造创业导师团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资金支持[9]。建立激励机制,对学生实施性强的想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再对获取成果或荣誉等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观察思考,以成就感和荣誉感来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构建高校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

3.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学生群体需要充分了解创新创业内涵,减少低质量的创业尝试。创新创业不是简单的“就业”,就业仅仅是其一个功能。当前学生群体出现的创业想法上的问题,比如:创业方向根据兴趣选择、创业想法不成熟等都是对创新创业内涵认识不充分的体现。学生全体观念的更新,不仅是要认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补充,主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在认识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前景等问题上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

(二) 创业教育学生培养的运行机制建设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做到精准定位

G校在当前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来看,需要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双创教育的实操性;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要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并且推进贵州高校的科研发展。高校需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

2.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深入到各级阶段的教育中,高校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当前G校双创课程不规范不完善,高校必须重视双创课程体系建设,迎难而上,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期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双创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等,共同推进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良好的课程理念,针对当前课程体系在探索发展的情况,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将课程体系建设纳入到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来,用正确的观念面对创业课程这个难题;其次,建立相关的双创课程管理队伍和保障机制,多方面促进和监督高校对双创课程的重视。

再次,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双创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分为理论类、实践类、团队项目类三种课程类型。理论课程重点关注对学生双创思维的构建和想法的引导与帮助,将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保障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则需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及开展创业模拟实践,并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企业去体验和实践。

最后,面向学生主体开发和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课、指导课等课程,将其开设为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以学分或其他强制性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双创课程的关注和参与度。在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使贵州高校与发达地区或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多地区的实验室和实践平台,重点关注高校课程的多元化设置。

3.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首先高校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加强实训平台的建立。重视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训练中心等实践平台的建设,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充分利用新资源为学生发展创新创业服务,重视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螺旋结构所能发挥的实训作用,打通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关系,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其次高校要重视创业园的发展,高校创业园积极主动吸引企业入驻创业园,不能像当前创业园有的企业中高层领导没入驻的情况,企业主力军应当要进入到创业园,在与高校的合作关系中,要为高校提供机会和平台,带动高校双创发展;而高校需要在企业的帮助与合作中大力培养双创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

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比赛活动的开展,比如:“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此类创新科技、创业计划活动;积极建立相关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协会等学生机构;开展创业方向选择等创新创业主体的讲座,以及开展创新创业成功者和学生的交流活动等,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重视学生实操性训练。

4.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当前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较少,高素质师资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操经验的教育师。首先高校要重视校内教师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教师的发展与培训,重视有双创经验教师群体的利用,重视培训专业教师;其次也要注意和校外高技能人才合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然后需要重视校友,建立人脉关系,针对有双创经验的毕业生或是正在进行双创活动的学生,开展相关的讲座或其他活动,可以请相关校友参与进来交流经验;另外,教师需要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新创业灵感。

(三)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的监督机制建设

1.出台相关政策监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10]要关注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促进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关注。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和监督,对高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对学生群体的关注,都是在快速发展中需要监督的方面。

2.建立第三方评价和监督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11]当前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自提出以来就已经非常高了。

但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政策需要关注口号鼓励高校自主编制培养计划,且高校依然需要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当前贵州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上不够,实际上第三方机构能够根据当地市场实际需求为高校提供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等,这都需要高校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联系与合作;另外,高校需要第三方机构对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评价,根据本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高校成果转化及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四) 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的保障机制建设

1.构建和谐健康的创新创业环境

各高校要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行动自觉,高校构建和谐健康的创新创业环境。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期高校部分人员对创新创业教育热情低,以及部分家长对创新创业的不认同等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选择双创成功案例,丰富宣传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体系,包容创新创业失败的情况,营造一个敢于想象、敢于冒险和宽容和谐、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2.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资金渠道

政府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国家在不同地区的高校经费投入差距太大,各级政府更应该为各高校争取和分配更多资金;高校在拥有充足经费的前提下,将经费合理安排解决学生创新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解决学生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建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想法,提高高校的双创热情。高校需要拓宽资金的来源,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资金获取渠道上,不能仅仅只依靠政府投入,高校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与企业联系,深入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改变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落后的现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贵州高新区建成西部首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示范基地,就急需贵州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确保高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健康稳步发展,为实现贵州“人才强省”的梦想注入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