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窗棂艺术的探讨
2019-03-27杨梦杉吴智威赵航通讯作者
杨梦杉,吴智威,赵航(通讯作者)
(1.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24;2.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北京 100102)
窗棂是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是建筑装饰中富于变化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千态万状的式样表现了文化意象的丰厚内涵。传统的窗棂装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装饰价值,同时传递着优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窗棂作为中式设计风格的代表元素之一,为近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了百不获一的灵感来源。
一、窗和窗棂
(一)窗
窗,依附于建筑,是装设在围护结构上的建筑配件,用于通风、采光或观望等①。原始社会人类以穴为居,在居住的洞穴顶部开一个既能够通风排烟,又能够明亮室内的孔洞,这就是初期没有装饰效果的“窗”。随着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式有了日渐月染的改变,窗的结构也愈加多变、式样愈加各异,产生了各种功用的窗,如隔扇、槛窗、支摘窗等②。窗和门使建筑敞亮、通风,视野开阔,同时,也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装饰效果,强化了建筑艺术形式。
(二)棂
为使开窗的孔结构坚固,在其中设计分隔线条,这些用于分隔的线条称为“棂”。棂是窗的骨骼,是隔扇、槛窗、支摘窗等的格心部分,格心的木质结构精雕细琢成图案,与窗统称为“窗棂”。在棂上糊纸,可以为室内透光、保暖,不糊纸就起到了直接采光、通风的作用。
古代建筑发展至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隔扇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其功能趋于完善,棂条的组合样式层出不穷、变化各异。这时的窗棂称作格眼、格心、棂心等③。宋明时期,棂条纹饰简约朴素。时至清代,窗棂开始变得繁复绮丽,表现内容主要是各种树木花卉、绿水青山、吉祥纹样、博古文玩、历史文化等繁缛的装饰图案(图1),纹饰组合交错,窗棂丰富华丽,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较高。
二、传统窗棂艺术的美学效果
窗棂艺术文化积淀深厚,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遵从自然,力求创造如诗如画的建筑场景,秉承清雅的格调,正如造园名家张南垣阐述的“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④,具有明确的建筑理念,为传统窗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窗棂设计运用力学原理,遵循渐变、重复、发射和对称的构成规律,打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意蕴的艺术窗棂,彰显着简洁素雅的线条韵律美和结构形式的百花齐放,结构即是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充满诗意,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结构形式美
早期窗棂图样以几何形为主,运用直线、曲线交互排列的棂条搭建组成格心,格心结构受力均衡,使窗框牢固稳定。几何形的图案简单大方,形式赏心悦目,与建筑交相辉映,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图2)。窗棂样式和图案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变得富轹万古。到了清代,制作工艺发展到更高的水准,窗棂图案繁缛,雕刻工艺考究。这一时期,民间常见的窗棂纹样有几十种,常用动植物、文字、几何图案等做周边底纹,以浮纹图案互相交错组成棂心。这些纹样反复交错组合,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够满足窗的通风和采光功能,而且能够在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极富装饰美感,餮足视觉效果。
> 图1 窗棂装饰图案
> 图2 几何形图案窗棂
> 图3 如意吉祥图案窗棂
> 图4 在窗棂间增添其他颜色装饰
(二)寓意美
中国传统窗棂图的题材范围广泛,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表现了自然界的一切,并且皆与如意吉祥的理念密切关联。匠人们对图案雕刻极为考究,图案采用谐音、会意、象形、象征、比拟、借喻等方法表达寓意。比如,鹿和禄谐音,表达福气和俸禄的含义,鱼纹表达“年年有余”,莲花与莲子表达连生贵子的含义;又如,松、梅、竹、菊这些植物具有独特的象征性,松不仅耐寒,而且精神顽强,象征坚忍不拔、延年益寿⑤;再如,喜鹊和梅花的图案表示 “喜上眉梢”,鱼和罄表示“吉庆有余”(图3)。除了俗语和成语的吉祥寓意,借历史典故和宗教故事等为主题的系列图样装饰也屡见不鲜。人们停留在这些充满寓意美的窗棂围合空间中,体验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富足。
(三)光影美
传统窗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传递光线的载体。窗的光影表达着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和文化气质,它以清雅柔和的光、绰约多姿的影营造平和自然的意境,使空间具有灵动、变幻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阳光透过横竖交织的窗棂,形成多变的格心图案。如,有一定厚度的直棂,当一侧受光时,另一个侧面为暗面,人们在窗前走动时观察到两个侧面明暗反差很大的不同画面;又如,“一码三箭”相较直棂更为通透⑥,设计中利用这种自然光的变化,演绎着不同的光影美。同时,窗棂的光影效果随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夏天的光影盈满充实,傍晚的光影修长柔美,让人浮想联翩。
现代建筑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窗棂艺术的光影美,窗棂艺术作为一种空间创造手法,用于营造以人为本的空间光环境。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香山饭店,其在光影与空间构成上堪称经典,酒店的每个角落都体现着“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随着时间的变化,光透过格状天窗悄然落下,洒在室内的陈设上,使安静的粉墙、朴素的踏步、简单的扶手顿时“动”了起来,它们为光影运动搭建了背景和舞台。密密层层的光影在动与静中展现着各自的姿态,创造出光影交叠的空间效果,使安谧平静的氛围变得活泼轻快。
(四)色彩美
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窗棂的色彩个性鲜明。北方的皇家园林以金色、大红、大绿为主,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江南的园林以清白两色见长⑦,窗棂着色朴素淡雅,与粉墙黛瓦相映生辉,显示出文人墨客的灵秀。
随着历史的发展,建筑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窗的结构和造型也变化各异,色彩更加本土化,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窗。隔扇的色彩一般较为稳重,多为象征太阳之色的红色,在光的照射下,整体建筑氛围温暖和谐。除了使用红漆装饰外,还会使用清漆装饰,比如雕版装饰,透过清漆,使木材本身的颜色、纹路显现出来,给人自然、清澈、淡雅、安静的感觉;槛窗多用于女眷的房屋,为满足私密性要求,选用较密集的窗棂⑧,增多的红色木构使表面色彩更加浓郁。有时,在红色窗棂间增添其他颜色的装饰(图4),如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耳房的窗棂上安装了蓝色琉璃,与红色形成对比;支摘窗的形式较为简单,因而色彩更加鲜艳亮丽,通过支摘过程,在建筑的表面形成丰富的明暗变化;漏窗的色彩多为与外墙面统一的白色,常用深灰色进行收边处理,加强白色的装饰效果。
三、结语
传统窗棂传承与演绎着中国悠久文化的精髓,它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装饰元素,具有丰富的寓意及内涵,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给人返璞归真的心灵感受。研究传统窗棂艺术,要将精髓和内涵传承发扬,探讨现代与传统元素的契合点。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借鉴传统窗棂艺术形式,与现代创作手法和工艺珠联璧合,使建筑既有现代设计的简约美,又饱含传统悠然清雅的文化意境。■
注释:
①邵忠.苏州古典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②姚玉娟.传统木质门窗中的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及感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51.
③黄汉民.门窗艺术(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68.
④郑卫东,张宇红.漏窗造物之美的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4):90-93.
⑤齐伟民,米华.中国传统窗棂装饰纹样及其内涵[J].门窗,2016(6):35-38.
⑥吴倩.户牖之美——中国传统窗式之美给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J].大舞台,2013(10):118-119.
⑦李琰君,王文佳,等.关中传统民居窗棂解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0-64.
⑧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