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浅谈
2019-03-26李炳淑
李炳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部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很好的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28-02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本文笔者简单的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然后给出了一些如何培养模型思想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许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单纯的理论讲述有时很难使其理解和接受。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模型思想能够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简单化,化未知为已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改要求教学不仅是应付考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课程素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中尤为严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很好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拥有了模型思想在更好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课的举例内容一般都通俗易懂,但是课后的习题就很难理解解决,对于小学生来讲,将课堂的例子举一反三变通到课后习题上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学生拥有了数学模型思想,通过模型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就容易的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给学生灌输模型的概念,教他们用模型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学会的知识。
二、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
1.创造模型思想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堂课的教学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内容贴近生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告诉学生答案。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了一圈分针只能走一格,时针更慢。这样就使学生在观察和解决问题时无意间形成了模型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不同于高中数学,没有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小学数学大多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举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路程、时间、速度”一课中,教师的举例内容就可以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小轿车2小时行驶了150千米,大货车6小时行驶了360千米,谁的速度更快呢?3小时谁跑的路程多?跑120千米谁用的时间最短?”通过简单的计算结果,学生就能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运用到一些生活实际中。如此就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3.增加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模型思想。教师需要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将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这样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配,向他们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据教师的安排,学生会积极的测量身边的物体,在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得出结论,不仅加深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模型思想,有利于他们今后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可以通过创造模型思想的学习环境,强化思维训练,增加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等途径来实现。当然这些方法的应用还需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郄海英.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3(10)
[2]向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课程资源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15(17)
[3]张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