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19-03-26易健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可能性必要性模式

【摘要】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能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改革 模式 可能性 必要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9月立项的湖南省教改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67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29-02

教育的本质在于受教育者对受教的内容不断内化而外化為自己的行动,而研究性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能提高其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有发展创新学习能力的要求,这是“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本前提

现在的“概论课”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有人说是大学扩招以后学生的素质差了,真是这样吗?笔者以为未必。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的根本原因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要求。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更加追求个性,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更强,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正是适应了大学生有发展创新学习能力的要求。

(二)“概论课”教师队伍的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是“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重要保障

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的认识到传统的“概论课”教学的弊端,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我国高校的“双一流”转型建设,唯有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才能创建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笔者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学校的“概论课”教师进行交流,虽然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方式上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对于研究性创新教学改革的看法却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方向保障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载体和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转化为大学生的信念和行动,必须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它的实践性,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注重大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为“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方向保障。

二、“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有之义

2005年2月7日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而言,实效性应该是重中之重。而研究性改革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而“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地位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是提高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正确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式的灌输教育无法做到的。研究性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知识不是机械式的背诵和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进一步达到实践的目的。也就是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和体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大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三)“概论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可以促进“概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相得益彰

科研和教学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对立表现花在教学的时间多了,在科研上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大学一段时期以来的扩招,学校规模变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时普遍比较多,不少教师也常感慨想做科研但是很疲惫少时间。但其实科研和教学又是相互统一的,科研能够促进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而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能很好的解决“概论课”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矛盾,它寓教于研,寓研于教。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它要求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研。

作者简介:

易健华(1974-),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可能性必要性模式
观念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小学数学《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设计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