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2019-03-26高聪聪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时代

高聪聪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时代发展方向,反映时代主旋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法、激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深入人心。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178-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历史潮流,指引时代发展方向,反映时代主旋律,回应时代最强音,有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法、激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三个方面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学术性。这个理论体系要掌握群众,必须在话语和表现形式上实现通俗化,形成大众话语体系。列宁曾经讲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生动形象的群众语言,创制了与公众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相一致的“亲近性文本”,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述的新范式,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推进新境界。

(一)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力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2]先进的理论要有效地“化”大众,就必须首先要让大众接受。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讲故事、举例子等,来构建契合大众需要的内容体系。我们需要通过将理论送回“生活世界”,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于理论,关注现实,并且运用群众的语言,把问题讲得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增强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学习和使用人民群众的口语化语言,如用“苍蝇”“老虎”这类大众常用的生活词汇比喻腐败分子,用“蛮拼的”“点赞”“朋友圈”这类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用“不忘初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类语言来鼓舞群众不断奋斗,等等。总之,要不断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不断被大众所接受,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力,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先进的理论只有转化为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才能更好地反作用于人民群众对时代、对社会、对社会制度的理解与认同。我们要努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渗透于每一个民众的内心之中,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动机、心理定式、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从社会成员关心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敏感问题出发,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阐述,帮助人民群众消除疑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力量的语言必通心房,总书记就总是可以通过其语言触碰人心,感召心灵。总书记的语言直击人心,他总是从实际出发,从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切身感受出发,运用人民大众愿意听、喜欢听的话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势,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所以,我们也要通过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发挥着无可比拟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在讲话中,他经常使用易理解好记忆的词语来表达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比如,他使用“中国梦”来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使用“四个全面”来强调我国当前的战略布局,使用“经济新常态”来表达我国经济发展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用“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来向世人表明中国的外交思想。这些词语都非常简短精练,不仅易于理解,而且也非常容易记忆,让人们一听就能深刻理解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并且能够深入内心。尤其是像“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这类表达外交思想的词语,也深受国外友人的喜欢。

总之,我们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断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力,发挥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眾化。

二、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法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法。我们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向灌输,还要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促进双向互动传播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向灌输的传播方法,而是要通过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柔性方式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通过人民大众所熟悉的民俗谚语来阐发深刻道理,通过人民大众所熟知的历史典故和诗文古句来征服人心,他还常借用日常生活中人民大众所熟知的事物作为喻体,通过形象比喻来阐发科学哲理。他通过人民群众所熟悉的事物及语言,来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共鸣感,从而不断促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除此之外,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并非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他放下架子,从每一个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感受出发,去讲授深刻道理。也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讲话风格,才不断促进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我们要通过“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增强语言的朴实性和幽默性,摆脱单向灌输所带来的“我说你听”的局限性,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受尊重的心理需求,从而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互动创造了一个开放、平等、选择的空间,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良性互动的和谐气氛中取得实效。

(二)促进显性和隐性结合传播

在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总书记总借用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各种事物,如苍蝇、老虎、空气、生命元素“钙”等来表达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同样可以通过间接的、迂回渗透的方式,使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此同时,这种隐性与显性互补的方法,使得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使其影响具有持久性。

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向显性和隐性结合传播方法转变,从而不断推动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方法与显性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在发挥显性方法作用的基础上,理论工作者将会以“润物细无声”的理念,不断推进理论深入人心。

(三)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爱从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着手。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不讲空话、套话,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实践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3]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他立足于社会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在强调环境问题时,总书记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形象地表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实际出发,让人民群众将生态保护的理念内化于心。在强调食品安全的问题时,他用“舌尖上的安全”来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新时代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予人民群众以思想启迪。同时也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播方法,使得人民群众不仅能够在社会现实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能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播方法,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法,可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三、激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

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平台建设,推进大众传媒等多样化宣传载体建设,激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一)激活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平台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途径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正式的途径和非正式的途径两种。两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在谈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似乎只是政府、学校、党团组织、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等正式机构的事情,很少有人会考虑到类似于家庭、社区等这些非正式途径所发挥的作用。而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内心,这就不仅需要政府、学校这类社会组织采取各种手段去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需要各家庭、社区去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激活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平台。

(二)激活多样化宣传载体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不再单纯地依靠某一种单一地方式,而是进一步依托大众传媒、人格示范等多样化的载体。

首先,我们要激活网络媒体电视节目这一载体,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为人民群众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目前广受欢迎的《马克思靠谱》这一节目将观众定位为80后、90后,秉承“内容很红,形式很潮,不枯燥,不戏说”的原则,得到很大的反响,让广大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要激活理论通俗读物这一载体。例如,《新时代面对面》就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最后,随着理论知识的通俗化,人们要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花灯、歌曲、小品、相声等民族民间文艺之中。在2018年春晚(下转181页)(上接179页)中,歌曲《赞赞新时代》《我和2035有个约》《我们的新时代》、钢琴曲《新丝绸之路》都将理论知识融入进去,通过这种生动鲜活的形式解读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马克思是个90后》这首歌曲,也通过流行文化的方式,将马克思这个亿万中国学生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与当今备受关注的新一代青年90后联系在一起,唤醒了潜藏在新一代青年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之魂,用青年的意气为马克思主义赋予新的生命。

总之,我们要激活多样化的宣传载体,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网络、影音等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果,抓住公众的视线,在更广的范围上得到传播和认同,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