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3-26吴小娥
吴小娥
[摘要]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ICU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达法进行分组,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较护理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ICU糖尿病;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155-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仍然是世界级的医疗难题,尚无根治方法,仅能通过用药、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等形式控制血糖。从糖尿病的患病人群占比上来看,中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而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这提示临床上要不断丰富糖尿病的干预方法,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3]。优质护理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护理模式,该次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拟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100例ICU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现报道研究过程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是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50例/组。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病的人数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从38~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13±2.28)岁;糖尿病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年,平均为(6.21±1.35)年。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病的人数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从39~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08±2.21)岁;糖尿病病程最长12年,最短2年,平均为(6.28±1.41)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两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纳入标准[4-5]:①该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且患者病情危重;②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完整,且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研究,且可获得后期随访;③本着患者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给药,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饮食方案,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值,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生。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ICU优质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同时,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若患者呼吸道有痰液,则辅助吸痰,并进行气道的持续湿化。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每两小时测定两次,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其次,入院后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若72 h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则给予其肠内营养,静脉滴注高能量和高脂肪的肠内营养剂,病情稳定后逐渐到流质食物。最后,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ICU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脊液漏等,在护理过程中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测,若出现有并发症的发生的迹象,则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按摩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进行测定,主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并对两组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空腹血糖检验:受检者在抽血前的12 h禁食,抽取2 mL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氧化酶法进行测定,连续监测3次空腹血糖,取三次的平均值。餐后2 h血糖检验:在患者用餐后的2 h开始测定餐后2 h血糖水平,抽取受检者的2 mL静脉血,并采用氧化酶法进行测定,连续监测3次餐后2 h血糖,取三次的平均值。
②满意度评价标准[6]:评估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度评估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问卷中包括10项内容,每項内容均有非常、基本和不满意3个评价等级,前两者均为满意,计算比较组间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资料和对比数据分析处理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在两组比较过程中,涉及到计量指标均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而检验方法均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对比中涉及到计数指标用[n(%)]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χ2检验。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测量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糖值较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比例更高,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更为突出,具体见表1。
2.2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34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6.0%。经统计分析,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6<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出了对患者的尊重,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护理干预[7]。
此次研究比较ICU糖尿病患者护理上常規护理、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第二种护理模式的优势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血糖更稳定;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这再次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该结果与熊菊华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熊菊华[8]报道中得出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为100%、常规护理的满意度为79.59%,这再次说明,该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具备科学性和可信性的。
综上所述,ICU糖尿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燕尔,王彦芬,郑丽华.优质护理服务在ICU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133-134.
[2] 陈立晶.优质护理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75-176.
[3] 孙悦,黄士宏,叶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55-156.
[4] 于淼,邹香妮,孙巍,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13):237-238.
[5] 罗小娟.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30-231.
[6] 张晴,高延荣,秦桂云.优质护理在提高ICU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24-225.
[7] 陈丽玉.优质护理在提高ICU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5):1833-1834.
[8] 熊菊华.优质护理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66-167.
(收稿日期: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