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03-26李敏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3期

李敏

[摘要] 目的 观察予以宫颈癌并糖尿病者对其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取笔者所在科室于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65例确诊为宫颈癌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30例与B组(常规护理+心理干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B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OQL-BREF)各维度均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糖尿病控制优良率为94.29%,较高于A组73.33%(P<0.05)。结论 心理干预用于宫颈癌并糖尿病临床护理中,能提升疾病控制效果,优化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宫颈癌;糖尿病;心理干预;生存质量;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118-0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分身体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最近几年,宫颈癌的患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3%,且有年轻化倾向[1]。糖尿病为常见慢性病,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时,病情复杂性与治疗难度同步增加,影响原发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是优化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65例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引导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65例确诊为宫颈癌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符合WHO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参与,排除精神类疾病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年龄(57.5±2.3)岁;糖尿病病程(9.5±2.6)年;宫颈癌分型:I型19例,II型11例。B组年龄(56.7±2.5)岁;糖尿病病程(9.7±2.4)年;宫颈癌分型:I型23例,II型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症护理、血糖监测、有关化验与宫颈癌专科护理等。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认知干预  结合宫颈癌疾病的治疗特征及患者的文化程度,协助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包括宫颈癌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与预后等,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观念,构建有助于疾病治疗的心理环境,提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

1.2.2 心理支持干预  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度偏低、疾病相关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等,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躁、抑郁等情绪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况给予适宜的心理支持。积极与患者交流,明确其不良情绪的诱发因素,给予患者充足的尊重、理解、关心、同情等,以促使其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支持,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人文關怀,进一步提升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与配合度。

1.2.3 行为矫正  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以放化疗为主,且以上疗法同步进行,病程相对较长,这对患者体力提出较高要求,故此在放化疗期间患者要有足够营养,保持较充沛的体力,进而去应对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这和糖尿病对饮食、运动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存在矛盾,因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思想上的困惑。笔者认为应在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基础上,对行为进行有效矫正,加强患者的科学饮食与运动行为、血糖自我检测行为、遵医用药行为等的全面干预。耐心指出患者不健康的饮食与运动行为,数次强调,协助其逐渐养成良好意识与行为习惯,为漫长的放化疗创造良好条件,最终实现对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确保宫颈癌临床治疗工作运行的顺畅度。有研究指出,科学运动有助于更明显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特别是那些合并其他多脏器病变、运动耐量降低者,同时和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之间不产生矛盾[2]。

1.2.4 化疗后的干预  在化疗药物的作用下,患者可能产生恶心、呕吐、头晕等多种不良反应,身心承受巨大痛苦,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符合自身口味、淀粉含量低的的食物,引导患者吸入柠檬片气味,以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化疗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集体、户外娱乐活动,例如广场舞、外出旅游、看电影等,以实现有效宣泄不良情绪,维持较好心态参与后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WHOOQL-BREF[3],共计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优良。

1.3.2 血糖控制情况  ①优: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血糖(2 hPG)分别为4.4~6.1 mmol/L与4.4~8.0 mmol/L;②良:FPG≤7 mmol/L与2 hPG≤10 mmol/L;③差:FPG>7 mmol/L与2 hPG>10 mmol/L。优良率=(优+良)/总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WHOOQL-BREF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后,B组WHOOQ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尿病控制效果比较

B组糖尿病控制优、良病例数分别为26例、7例,A组糖尿病控制优、良病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可见B组糖尿病控制效果优于A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约为40 d,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并出现并发症,需花费较长时间控制并发症,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就医成本的同时,宫颈癌临床治疗效果也受影响,患者要承受高额的就医费用,同时也产生较大的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

宫颈癌是一类生存质量较差的疾病,放化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但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难以完全解除。笔者认为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促使患者易消极态度参与治疗,促使其细胞免疫能力降低,影响预后与生命质量。伴随“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与推广,传统治疗性护理干预做出改革势在必行。在对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积极应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对其开展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控制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对生理、心理的双重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

曹威[5]选择80例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与试验组46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结果表明,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3±9)分、(42±12)分,均低于对照组(53±10)分、(52±10)分;护理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9±3.0)mmol/L、(8.1±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9.7±3.1)mmol/L、(10.2±3.0)mmol/L。曹威得出了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狀态,改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指标的结论。在该次研究中,B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A组,糖尿病控制效果优于A组。由此可见,心理干预用于宫颈癌并糖尿病临床护理中,能提升疾病控制效果,优化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楼程英,王运根,章玉兰,等.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HPV感染的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43-146.

[2]  胡利霞,涂雪松,李枫,等.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4(2):154-156.

[3]  江敏,曲海芹.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76-177.

[4]  张国荣.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82-183.

[5]  曹威.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化学治疗期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0):1148-1149.

(收稿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