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格列酮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03-26唐棣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

唐棣

[摘要]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依照不同的治疗药物将其分为对照组(n=47)与试验组(n=47),对照组施以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施以罗格列酮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微量清蛋白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各指标值均显著降低,并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血脂功能,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關键词] 罗格列酮钠;阿司匹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3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081-02

糖尿病十分常见,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多将产生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症状,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目前临床中治疗该症状的主要药物包括罗格列酮钠与阿司匹林,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2],该文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对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依照不同的治疗药物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为36~62岁,平均年龄为(49.1±4.9)岁;试验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37~62岁,平均年龄为(49.5±5.1)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糖尿病合并症。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②有其他原因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该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4021119)治疗,采用口服方式,于饭前使用适量水送服,1次/d,100 mg/次,连续服用3个月。

试验组予以罗格列酮钠(国药准字H20074065)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罗格列酮钠采用口服方式,1次/d,4 mg/次,连续服用3个月;阿司匹林的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微量清蛋白变化情况。

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水肿、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心悸与头晕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F-INS、TG、TC、LDL-C、HDL-C、尿微量清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各指标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合并症,将会对患者的机体代谢功能产生较为严重的损伤,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临床医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且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罗格列酮钠与阿司匹林等[3]。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的血脂代谢水平进行一定的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机体血脂代谢水平的稳定[4]。但经过诸多的临床实践后证明,该药物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使其承受较为严重的额外病痛,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对治疗药物进行慎重、有效的选择,才能够提升治疗效果[5]。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临床医生主要选用罗格列酮钠联合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罗格列酮钠是PPAR-γ的受体,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依据临床研究可知,PPAR-γ反应基因参与脂肪酸代谢的调节过程,并且人体的PPAR-γ的受体主要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中,例如肝脏、脂肪与肌肉组织,罗格列酮钠能够有效的将PPAR-γ的受体进行激活,并且可对参与葡萄糖生成、转运与利用的胰岛素的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除此之外,该药物还能够对胰岛素的抵抗行进行降低,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代谢综合征中的其他不良症状,使患者获得较为全面的治疗效果[6]。经过诸多临床实践后证明,该药物将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因而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形成机体保护。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能够对胰岛素抵抗现象进行改善,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7]。依据实验数据可知,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F-INS、TG、TC、LDL-C、HDL-C、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至6.38%,主要原因在于上述两种药物联用能够有效的激活PPAR-γ的受体,从而能够对整个机体的代谢功能进行调节,平衡患者的机体代谢水平,因而使其获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该文认为罗格列酮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作为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首选药物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温春成.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79-1880.

[2]  张向荣,王云龙.降糖汤联合罗格列酮钠治疗糖尿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3):103-104.

[3]  汪天湛,霍清萍,傅晓东,等.基于益气化聚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伴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9):1065-1071.

[4]  何积源.罗格列酮钠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4):66-67.

[5]  蒲艳.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61-62.

[6]  冯玉兰,赵雪梅,陈卫红.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10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1,39(1):91-92.

[7]  徐芬.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疗效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636-638.

(收稿日期:2018-11-02)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司匹林该怎么服用?
阿司匹林不是人人都能服
三聚磷酸二氢铝/载硫硅藻土催化合成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