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68例临床分析

2019-03-26鲁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感染泌尿系糖尿病

鲁云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详细情况,为临床有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该次研究时间段,选择对应时间段内68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时期该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无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实际情况并做出组间对比。结果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血糖恢复较慢,且和糖尿病未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比例、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多见于女性人群,且年龄越高发病比例越高,留置导尿管、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等可能为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干预。

[关键词] 糖尿病;泌尿系;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043-03

泌尿系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多数患者会处于自我保护或羞于启齿等原因,迟迟未就医,这导致其感染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并发症,甚至引发肾功能衰竭等现象,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了严重威胁,故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做出有效的分析[1],该次研究则基于工作实际情况,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目的在于为有关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现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次对68例患者的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选择该院内68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4例和44例,患者的年龄为33~78岁,平均年龄为(66.32±2.09)岁,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为2~23年,平均病程为(6.32±2.34)年。

选择同时期该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无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68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1例和47例,患者的年龄为32~79岁,平均年龄为(66.29±2.01)岁,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为2~22年,平均病程为(6.71±2.18)年。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该次研究前均将研究概况向患者或家属做出了说明,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病程时间、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等情况均相近(P>0.05),因此组间可做对比。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实际情况并做出组间对比,包括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和年龄分布相关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和血红蛋白水平、是否留置导尿管等,按照组别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此外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治疗:即按照患者血糖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或选择优泌林胰岛素或诺和灵胰岛素等对患者强化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患者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防止对自身恢复产生影响,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血糖检测,以期将空腹全血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餐后1 h血糖控制为6.7~9.4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为≤7.8 mmol/L。

对于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其控制感染的治疗:对患者实施尿检,并按照其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常用的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以期达到抗感染治疗的目的,如果患者尿潴留较为严重,则应该持续对其进行导尿干预,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膀胱,避免其感染现象发生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时间时间;同时对其年龄分布、血红蛋白水平、是否留置导尿管等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将SPSS 25.0统计学软件作为该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x±s)统计研究中计量资料,并应用t实施检验;使用[n(%)]统计该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并采用χ2实施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快,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比较

观察组68例患者中,有3例年龄在35岁以下、26例年龄为36~50岁之间、39例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管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血红蛋白水平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代谢综合征疾病,高血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而导致胰岛素受损,不排除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现象,使得患者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得其伴随心脏、肾脏、眼睛和其他周围组织的慢性损害,最终在其内分泌长期异常的情况下甚至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现象;而受到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的影响,糖尿病发生后具有慢性特征,因此患者的主要表现均为病发后的持续性血糖水平升高,当血糖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时,则容易出现多种感染现象,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3]。泌尿系感染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可能性原因是糖尿病的发生可使得人体周围神经受到累及,往往伴随有神经性膀胱、膀胱过度充盈、残余尿量增多等现象,此时患者的尿糖升高,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基础,同时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现象,对患者的肾功能同时产生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可达到16%~36%之间,发病率仅次于最为常见的肺部感染[4];因此及时就医、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多数患者在泌尿系感染发生后,对于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较为缺乏,且由于女性发病的原因,往往羞于启齿而不会及时就医,因此临床需要及时针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做出分析,以期总结出疾病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针对性宣传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情况展开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女性患者居多,且合并症患者的血糖恢复较慢,和糖尿病未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比例、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为: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免疫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得患者身体素质逐渐变差,进而伴随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现象,加之糖尿病使得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利于多种细菌的滋生,进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较高的原因可能为:女性的生殖结构相较于男性特殊,即泌尿系的环境相对潮湿,利于细菌的定植和繁衍,故而女性更容易在个人卫生不洁等因素影响下滋生细菌和感染现象,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发病比例;导尿管的留置则使得细菌接触增加,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感染,因此临床在必要对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应该加强无菌操作干预,对于污染的导尿管则应该及时更换,避免因为细菌的留置而出现感染现象[5-6]。目前内分泌科对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最为常见的治疗办法即实施细菌培养,而后对其进行药敏实验,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进而帮助患者得到恢复,若足量敏感的抗生素仍然难以帮助患者得到较好恢复,则需考虑其是否可能存在肾周围脓肿或梗阻现象,以期进一步对患者做出对症治疗,确保患者可得到较好恢复。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多见于女性人群,且年龄越高发病比例越高,留置导尿管、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等可能为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干预;此外合并感染患者的血糖恢复时间显著比未合并感染的患者长,这提示临床改善患者感染情况可能為控制其血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池兴兰.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3-124.

[2]  鲁礴,杨玉梅,张萍.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1(30):33-34.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1):1-6.

[4]  张小云.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河北医药,2018(6):914-917.

[5]  马杰,彭心宇,吴向未,等.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34):4093-4096.

[6]  王艳,刘彦,张真稳,等.糖尿病合并社区感染败血症临床特点及预后多因素相关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5):44-47.

(收稿日期:2018-11-01)

猜你喜欢

感染泌尿系糖尿病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