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边际效用微观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经济学的性质和范畴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关于人们做出最优决策的科学。微观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条件,单个经济主体在一定目标且能实现的前提下,为了解决资源稀缺性的问题,在市场中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则,对利益和代价的权衡后这些主体所做的选择行为。虽然也有其他学科对理性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但是微观经济学是特指在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相互交换,消费者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门学科。它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一个主要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后一个要解决的是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问题

(一)对均衡的认识

在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均衡与最优化。分析均衡问题依靠的是需求供给分析;最优化主要解决效率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它采取的方法是边际分析法,还使用了数学工具进行辅助。解决均衡问题,主要依靠市场价格理论。社会的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市场出清时,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数量一致,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当价格不是均衡价格时,社会福利必有损失。但是以上所提到的这种供求均衡,是以需求、供给曲线理论的成立为前提的。从生产者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润π等于总收益TR减去总成本TC,即π=TR(Q)-TC(Q)。厂商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即MR=MC。而MR是等于平均收益AR等于价格P,即MR=AR=P,所以有P=MC(Q)。也就是在每一个给定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成立,从而实现最大利润,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表明了这种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短期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厂商在价格P大于平均成本AVC时,才会进行生产,所以厂商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表示,它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从消费者来看,根据基数效用论的三个假设:效用可以具体衡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假设消费者有既定收入I购买商品X、Y、Z,获得的总效用为U,商品的既定价格为PX,PY,PZ,以QX,QY,QZ表示它们的数量,λ为不变的货币边际效用,MUX,MUY,MUZ分别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为获得效用最大化,根据拉格朗日条件极值得出等式:L=U+λ(I-PXQX-PYQY-PZQZ),可得到λ= MUX/PX = MUY/PY =MUZ/PZ。即消费者把他的货币支出分配在不同的商品上所得到的总效用达到最大限度,MU=λP。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边际效用MU必然同比例于P的增加而增加,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需求量的减少,边际效用MU才会增大。因此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需求曲线也就向右下方倾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两条曲线总会相交使得市场中有均衡的存在。

(二)对最优化的认识

最优化的问题也是效率的问题。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追逐利润的行为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并满足了他自身可能不想满足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厂商追逐最大化利润的条件是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的利润π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厂商收入等于产品市场价格乘以产量,即Y=P*F(K,L),厂商成本即C=wL+rK。因此利润的等式π=P*F(K,L)-wL-rK,可得出:MPL/MPK=w/r,即两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是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即MRTSLK= MPL/MPK=w/r,它表示厂商对两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因此在满足上面等式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化,要素处于最优配置状态,就能达到生产效率最优化。同样根据前面等式结果,MPK=r/p,MPL=w/p,前者是资本的实际报酬,后者是劳动的实际报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位劳动、单位资本的实际报酬分别等于劳动、资本的边际产量。再根据欧拉方程:F(aK,aL)=aF(K,L)。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等式对a求偏导得出,MPK*K+MPL*L=F(K,L),表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产出完全的分配给了劳动力和资本两个要素,没有剩余。也就是说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因此如果分配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分配效率也能达到最优化。

三、市场失灵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均衡和最优化。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等于价格,即MR=MC=P。价格P既能反应收益,又能反应代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诸多使得价格不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即引起市场失灵。第一种情况是公共物品,这种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零,那么任何消费者不会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这样市场就不再是竞争的。第二种情况是垄断,厂商不再是价格的接受者,垄断厂商可以凭借自己的垄断力量对产品制定垄断价格,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扩大利润,从而造成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第三种情况是外部性,指的是单个企业或者消费者未考虑到所有相关成本和收益的活动。外部性的影响既可为正亦可为负。第四种情况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最后一种就是政府管制引起的竞争性失衡。

四、小结

本文是自己对微观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总结。现今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与看法还有所欠缺,对微观经济学的系统认识还很不足,对借用数学工具去推导和说明经济问题还很不熟练。在今后学习过程中还要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思维逻辑,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经济学的认知。

猜你喜欢

边际效用微观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微观的山水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