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的研究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福利养老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128)

一、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现状

建国近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里,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一套以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国家、集体举办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举办的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居家智慧养老”发展迅速,当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时,“居家智慧养老”将老年人福利带入了一种新模式,这一集纳线上与线下的系统,能够通过信息平台、物联网、互联网APP,实现对老年人的全方位监护,是老年人社会福利领域的重大突破。

二、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政策上的根本保障

较高的老年人福利水平是以成熟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体系为前提的。以荷兰为例,健全的法律体系使得老年人在享受社会福利时有据可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是老年人社会福利展开的基础,保障了老年人的应当享受的各项权利。

然而,我国缺少针对老年人福利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福利实施的时效性和刚性大打折扣。关于保护处在特殊困境下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我国目前仅有一部1996年颁布的非常有原则、无所不包的并且已滞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而且具体的老年人福利项目的实施依据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其立法层次低,主要是一些政策、规章和法规,因此,完善老年福利制度的立法迫在眉睫。

另外,缺乏老年人福利评价体系和标准,缺乏一系列连贯可操作细则,例如服务场所房屋租金和服务补贴不足,社会专业组织进入困难等。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异地享受福利困难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由农村、中小城市不断向大城市流动,离开老家来到子女工作大城市的“老漂族”日益增多,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流动的形势下,许多人已经开始面对或者即将面对异地养老的问题。随迁老年人养老地点发生改变,受户籍政策的影响,他们的社会福利环境会发生相应变化,面临老年人福利津贴、异地就医、养老机构地区差问题。

(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我国目前现有的服务队伍远不能适应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的客观需要,专业化水平低,管理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专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在养老人才稀缺的大环境下,值得让人反思的是高校养老相关专业面临困境。缺乏专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是国内养老专业的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师资力量欠缺,很多是学校要开设养老专业而从别的专业临时调转过来的。同时,社会认同度低,学校招生困难,一些机构人员将服务工作看成单纯的体力劳动,有的单位甚至向社会招募临时工,不经培训直接上岗。这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福利服务内容、项目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相关立法,提供政策保障

我国急需调整社会政策,来解决老年人社会福利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首先政府要针对福利政策不完善的方面,主动承担起建设福利政策的责任;其次要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和分配资源,最大程度地加强社会福利[8]。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应当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可以通过扩大覆盖范围、眀确责任承担、拓宽服务对象、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等路径来实现。

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使老年人福利有可靠保障,就必须制定出老年人福利的专项法律法规,如老年福利法、老年保健法等。所以我们要从制定政策,完善政策和落实政策入手,尽快落实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律和法规[2]。国家应当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在医疗服务、财政补助、税费减免、资金投入、土地供应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为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支持。

(二)破除老年人社会福利区域壁垒

一致性、普惠性和广泛性是芬兰养老政策的基本特点,这保证了在全国范围内养老政策的平等和统一,以便于为每一位老年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支持。这种“全面养老保障”包括的对象既涵盖边远地区的渔民和林业工人,也涵盖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或其他纳税人。芬兰的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养老福利政策的实施而且还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使每一名公民都不会因为老、残、障、病等因素影响正常生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老年人社会福利安全网。我国可部分借鉴芬兰的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相对统一,以此解决部分异地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跨区域的养老服务和老年福利方面的身份和户籍壁垒。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省市也在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无法统一的福利政策,可借鉴京津冀地区的先进模式:根据《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北京按照“政策随老人走”的原则,在天津和河北地区选定一批试点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实行北京市的综合养老保险、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大饼保险等政策,实现相关政策的互联互通。

(三)培养高素质的老年人服务队伍

而对社会来说,应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精准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进一步畅通基层护理人员的上升通道,明确其职业前景,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给予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技术院校、高等院校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减免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气氛。除院校对口专业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社会工作事业也显得尤其重要,建立多层次、多方向的职业培训体系,为集体、企业、个人兴办老年人福利事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为缓解相关领域人员短缺的问题,应倡导志愿者为各类相关机构提供志愿服务,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去老年人福利机构做义工。

对学校来说,要做好的就是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造就一大批具备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最终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个暂时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作出应对,在老龄化“跑步前进”的大环境下,不断发扬敬老爱老美德,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有价值的社会福利。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福利养老
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著述的发展逻辑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养老之要在于“安”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