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以大理喜洲为例
2019-03-26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乡村发展后续无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在相对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提出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旅游的出现为民族地区推进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就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关于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少,而以乡村振兴为载体来研究民族旅游如何发展则更少,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主体的关联考察尤为不足,因地制宜的模式和探索还不够,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普适性。基于此基础上,本文将把乡村振兴与民族旅游联系起来研究,从宏观微观角度出发,探索应该如何发展民族旅游来推动乡村振兴。
二、喜洲概况及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一)喜洲概况
喜洲镇又称大厘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的一个古镇,有着一千多年的白族历史,距离市区32公里,是喜洲镇政府所在地。喜洲镇地处北纬24.9°,东经100.3°,东临洱海,南连湾桥,西靠苍上,北与大理著名的旅游景点“蝴蝶泉”相依。
截止2017年11月底,喜洲镇总人口达68135万多人,其中农村户籍总人口有63914人,非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喜洲镇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大理州重要的旅游窗口之一,全镇分布着上百院明代、清代、民国及当代各个时期的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
(二)喜洲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大理州的旅游业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旅游产业的规模也逐年扩大,201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859.18多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31.78%,旅游总收入达534.48亿元,比2015年增加37.64%。其中喜洲2017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人344万人,比2016年增长6.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逐步提高,旅游业进入了连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首先,对喜洲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统一全面的目标规划,政府加大了投入资金。在村寨规划方面,不跟风乱引进项目,根据旅游特点优化村寨布局;在旅游景区建设方面,通过整合基础好的景区资源,并把景点的文化挖掘出来,使文化成为景点旅游的吸引力,如白族民居景区、花甸坝景区、洱海的水文化以及白族本主文化;而在优化景区旅游环境方面,首先保护和美化景区的生态环境,其次优化垃圾处理系统,最后完善安全救助体系。让喜洲这个“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再次绽放出旅游的魅力和光彩。
其次,基本服务设施继续改善。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条件、通讯、村寨容貌、环境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大凤公路、大丽铁路、上鹤公路建设项目总规模170.4亿元。这些为喜洲发展民族旅游业为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使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更加美观,提升了景区的声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喜洲镇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保意识差
近年来随着喜洲镇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旅馆客栈野蛮生长,餐饮业也大肆崛起,由餐饮、住宿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全面爆发,使地区地区的海岸线严重遭到污染,进而污染了整个洱海的水质,大量游客涌入喜洲留下的垃圾也使村寨的整体环境遭到了破坏。据了解,2016年酒店、食品和餐饮行业将污染排放到洱海的污染超载,比2004年增加了50%或更多。喜洲本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古朴小镇,但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度假旅游,游客的数量超过了喜洲的环境容纳量,2015年有近296.8万人,到2017年就已经超过344万人,旅游业野蛮发展。旅游人数的疯狂增加给洱海水质带来了极大的污染,破坏了洱海的自然景观,迫使政府强制关停了未依法取得法定必备证照的餐馆和客栈,喜洲旅游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可想而知喜洲旅游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一方面,喜洲民族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如“绕三灵、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等技艺都已经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们都属于白族民间文化遗产。但是喜洲对这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只停留在表面,大多是把传统文化与技艺以音乐、舞蹈的形式生硬的展示给观众,观众只是看的热闹,并不了解其深刻的内涵,尤其是“绕三灵”,观众更是没有机会看到演出,这种状况就导致了白族文化价值面临缺失。
另一方面,目前旅游都存在一个共性——旅游产品雷同,没有特色,也就没有让游客花钱消费的欲望,喜洲亦是如此。一个旅游产品的好坏,除了它能吸引游客、让游客有消费的欲望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能够让游客满意,从而形成良好的旅游宣传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来消费,树立正面的旅游形象。而从现在的旅游形式上来看,喜洲的旅游产品开发过于盲目,甚至是为了迎合游客而设置,造成民族旅游的发展失去了竞争力和特色。
(三)旅游基础设施较差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是喜洲旅游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第一,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自驾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因为停车场的不足常常会出现车子一位难求、高价车位的现象,进而带来的就是车子随意乱停的现象,导致喜洲的交通拥堵,在喜洲堵车的情况屡见不鲜,浪费的游客的时间,交通混乱还会引发公共秩序的混乱。第二,缺乏旅游指示路标,或有的指示路标遭到破坏却没有及时的进行维修,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三,公共厕所的数量较少,游客因找不到厕所而去村民家借厕所解决的情况经常发生。第四,喜洲镇目前只有一家银行,和一个自助的取款机,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还不是很普及的喜洲,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的极大的不便。
四、喜洲民族旅游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一)改善村镇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说道“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足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喜洲民族旅游的发展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优化和改善喜洲镇的民族旅游的生态环境,既能推动喜洲民族旅游的发展,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价值。
改善喜洲的旅游环境问题,首先加强排污管道的建设是关键,喜洲原住居民大概6.8万多人,加上大量的客栈等,生活污水排放是污染洱海的最关键的原因,在几年前,喜洲的生活污水排放都是直接排向洱海,日积月累洱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清澈的海水已不再有,有些水域水质发臭,影响了旅游的质量。排污管道的建设将会阻止污水废水等直接排向洱海,实现向洱海零排放的目标。洱海的水质变好了,喜洲的旅游也会持续发展,喜洲的旅游依靠着洱海,可以说洱海风光是喜洲旅游的一张明信片,因此保护好洱海环境,喜洲旅游才能持续发展。
其次严格监督和控制喜洲洱海周边客栈和餐馆的兴建,对已经开业的客栈和餐馆进行严格检查,只有取得客栈服务业法定必备证照和餐饮业法定必备证照的才能予以继续营业,对没有取得必备法定证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处罚。政府部门应该不定期对这些商家进行抽查,以确保客栈餐馆对洱海的零污染。
(二)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增加旅游产品多样化
旅游景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给游客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感受,而人文内涵的开发利用则会给游客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受,形成更具持久的影响力量,带动更多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故发展民族旅游,应当坚持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原则,既注重自然资源开发,也注重人文内涵开发。
一是要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旅游景区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拥有更深的文化功底、更优良的导游讲解能力、更好的文明礼貌以及多样的语言服务,能给游客带来更加舒适、快捷、方便的旅游体验,二是培养景区原生居民热情好客的氛围。原生居民是最了解当地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的人,能提供原始又详细的旅游知识,居民热情好客会加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景区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分,提高景区的口碑。三是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旅游产品,游客在观赏景点的同时能感受到当地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会加深心理体验,感受更高质量的服务,通过提高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建立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而系统地整合,以适当的方式较为完整性地保存并展示给游客。比如打造一批精品的特色海景客栈;打造有特色的农家乐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以同一着白族服装的服务员为基础,将白族歌舞融入其中,让游客可以全方面的体验到白族风情;开发一种最具有喜洲特色的伴手礼;为每一个白族民居景区编写故事册等。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高度重视,以政府为主导。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现代服务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地位,可以强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使人们对旅游业更加满意。如在景区制定多语言导览图,方便世界各地的人对景区的了解;将本地区的一些故事传说编成册,让游客深入了解该地人文;在村落里多建设一些公共厕所并设置厕所所在处的标识;制定一种以上能代表喜洲的特色旅游商品,可以让游客带回家送予亲朋好友;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解答游客的疑问;因为喜洲镇地理位置一面靠海一面靠山,所以考虑到游客在洱海边和苍山上的安全问题,可以规划出一套旅游安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进喜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结语
目前喜洲镇的民族旅游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存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旅游资源整合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的效果不明显。选择正确的民族旅游发展路径,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解困,还检验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对全国广大农村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