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风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9-03-26吴帆
吴 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天津30035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把家庭视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这些论述阐明了兴家与强国统一的发展理念和“家国一体”的社会治理思想。
一、良好的家教家风与百年树人
个人的修养与其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2]一个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能够促进家庭成员形成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等方面发挥优势;一个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能够带动家庭成员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树立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
百年树人始于良好家教,国之栋梁基于优良家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良好的家教、优良的家风,国家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成长为具有美好心灵、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社会公民,社会也就具有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二、新时期家教家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重,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能够对家庭成员随时随地开展教育,实现家庭成员在价值观、知识、技术和情感方面的积累,并对家庭成员接受的外部信息发挥着重要的过滤作用。但是现代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外化,而且现代家庭的父母往往更看重学校教育,并在很大程度上以学校教育替代家庭教育,削弱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在家庭内部的功能实现。目前家庭中的家教家风建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父母更为关注子女的课业学习,不重视甚至忽略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第二,许多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符合或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子女成长的需求;第三,随着社会发展,良好家风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许多父母不了解这些变化,从而影响到家教家风的完整性和与时俱进;第四,家教家风建设通常需要在家庭生活或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场所中进行,通过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休息娱乐等家庭成员间日积月累的相处得以实现,也往往表现为家庭中长者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工作作风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化,而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流动和生活安排的分离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造成一定影响。
三、树立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对于社会治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拥有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是社会的稳定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家庭是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家庭发展,以家庭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从这个意义上看,基层社会治理应该是“为家庭”的,要为树立良好家风、增强家庭教育功能提供支持,形成全社会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培养的整体氛围,建立良好的家教家风传承与发扬的社会机制。第二,家庭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家庭兴、社会稳、国家强。“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决定》提出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3],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是社区层面的主要治理主体之一,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
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有赖于全体人民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而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遵纪守法、敬业爱家的社会公民,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奠定基础。其次,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即社区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和居民自治的连接点,不仅覆盖整体社会治理事务的各个侧面,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环节,也涵盖家庭与个人的具体事务。在社区层面,政府与社区、规范与情感、组织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等要素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正是基于上述特点,基层社会治理更贴近社区和群众,更能理解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可以迅速回应公众需要的变化,并且可以通过多样性和针对性的服务来满足多元的需求。第三,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会团结的凝结剂。良好的家教家风与良好的社会风气是高度统一的,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并达成参与社会治理的共同行动。
四、妇联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妇联组织工作有以下几个重要着力点。
第一,发挥妇联的传统优势。妇联在社区有良好的阵地,在已有工作(如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活动)的基础上,寻找具有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在社区层面推广宣传,使这些具有特色的家庭更好地承担传承、维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的责任,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第二,准确把握良好家教家风形成与传承的困境。深入了解家庭在家教家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充分利用妇联组织体系的渠道和能力优势,以家庭的需求为导向,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宣传、开展社区活动、发放知识手册等多样化的方式,在社区层面普及知识,协助推进家庭的家教家风建设。
第三,整合社区现有资源。长期扎根于社区的妇女儿童工作在推进家庭建设方面已构建了坚实的基础。妇联要进一步统合社区教育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社区课堂等已有的社区服务平台,为良好的家风家教建设营造支持性环境、提供技能帮助,搭建社区交流与学习平台,促进家庭能力建设和家庭发展。
第四,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家教家风建设。一方面,广泛吸纳和鼓励以家庭成员为参与主体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如社区的文娱团队、志愿者队伍等,充分发挥家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培育和支持以家教家风建设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会组织进入社区,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
第五,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在社区引入和培育专业化力量,营造性别平等的良好家庭环境;鼓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更积极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一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家教家风建设的专业化。
第六,通过推动政策出台和开展公共服务支持家教家风建设。如为流动人口的家庭团聚创造制度条件,帮助家庭成员平衡生活与工作,针对农村留守家庭提供以祖辈照料为主要内容的家教培训和指导等,构建家庭友好型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