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财政若干理论性问题的探讨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财政学财政政府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20)

一、财政本质

我国学界公认的“财政”一词最早是从日本“舶来”的,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时将西方的“Public Finance”翻译成了“财政”。我国官方正式使用此词应该是120年前的1898年清末光绪帝推行戊戌变法之时,在“明定国是”的诏书上首次提及“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数千年来,由于日本和中国在文化和文字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必日本在当初翻译“Public Finance”时就做了比较深刻的思考,今天看来仍然有值得深入理解的必要。

从字面上简单地讲,“财政”就是“财”加“政”,但却透出了其二元内涵的特性——因政而聚财,由财而行政。“财政”或许从她汉字诞生之日起就预示着其与国家政治、国家治理的天然联系。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而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行使政权,就有了行政,其重要的财权便来自于此。财、政的关系便是以政聚财,以财控政。政权就意味着合法化的权力,无论是社会契约论或者当今民粹主义的新论调,也不能否认政权是聚财的坚强保证,聚财为控政,不仅仅是政权(亦或是国家)的平稳,更重要的是政权由合法化变为合理化。故财政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活动,即关于政府的收支活动,以收财为政为国为民,支财为政为国为民这一指导性的原则来实施的一种收支活动;一种方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否用好财政这一工具关乎国家生存,公民安康,故可以理解成为“术”,即御国(关乎国家独立的战争、国防、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御民(维持政治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之术。

“财、政”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是先有政后有财。然而,政府一旦行使政权获取财政收入以后,如何用财便自然成了实现国家治理终极目标的主要手段。这样看来,由财而行政更是国家治理的常态。此二者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很难泾渭明晰、黑白区分,财里有政,政里含财。可以这样说,财政就是国家政权的代表——政府,通过聚集和使用财力达到社会治理目的的一系列经济行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重要支柱。

二、财政学科属性

所谓学科一般是指知识或学习的一门分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尤指在学习制度中,为了教学将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安排,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一般而言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定位;二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关键是第一个要素。

一直以来,我国财政理论界也就财政学到底是什么、财政学科如何构建、该向何处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例如,有的学者认为财政学及其学科应该创新,应该向公共经济学方向发展(齐守印,2013),也有学者认为财政学应该向财政社会学方向发展(李炜光和任晓兰,2013),还有学者认为目前的财政学应该叫国家治理财政学(刘晓路和郭庆旺,2017)等等,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财政学的本源、职能、缺陷以及发展方向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科研上亦是如此,对财政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学层面展开,而常常忽略了作为国家治理层面的综合性、社会性、政治性等要求,进而在建言献策上也常常会出现以偏概全、在过于追求经济学意义帕累托最优的前提下而忽视了操作层面的可行性与复杂性。

简言之,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的一门学科,研究如何使得国家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问题的学科。政治学,顾名思义研究政治的学科,政治分开来解释便是,如何治政,犹如治学,治医之义。政是解决国家是什么?民主是什么?谁来决定公共意志?等等的问题,政治学就是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财政学的主要问题,政府收支,都是采用国家这个统治工具的强制力来实现的,简言之无政便无财,无财便无政。解决好政治学基础性问题才能解决好财政学的问题,不然就会社会动荡,国家不安。

三、现代财政制度与财政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们目前国家治理的目标——政治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上维护市场统一、优化资源配置;社会治理上促进社会公平。而这一阶段的财政理论与政策实践都要服务于这些国家治理的目标,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故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必须向国家治理的总目标相一致。

财政制度即政府收入制度、政府支出制度。冠以现代二字,就是强调财政制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要满足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国家安全保障的需要,生态环境界限的需要,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政治安全与民主化进程的需要。其中尤以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的需要最为重要。故笔者认为,满足此三种需要的财政制度即为现代财政制度。

邓小平同志曾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所以改革就是解决问题,改革二字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内涵,附带了锐意进取的精神。随着我国进入新时期,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结合期。由此,小的修修补补便不再适用,真正适宜的就是全面而深化的改革。由此,财政改革就是改革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所不相适应的部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财政是国家引导经济发展的基石,财政制度的改革就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具体讲,提升政府公信力需要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预算不透明税收筹措不可能规范,支出数据不公开公众不可能知道税款去向,也就无法体现税收的公平性。

与此同时,有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恰恰是建立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的财力筹措基础。税制改革必然牵动财政体制中的政府间收入划分制度改革。

建立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要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和支出标准体系以及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为基础。因此,只有三方面改革同期推进,才能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取得预期综合效应。

猜你喜欢

财政学财政政府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政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