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土地托管服务圈 打造“三农”服务新样板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当阳市节约三农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

一、瞄准新型市场,不断创新经营方式

一是以集约定位发展方向。规模才能产生效益,规范才能防范风险,合作社结合“三农”变化的新特点,一改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模式,探索出“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肥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规模经营模式,通过全程机械化服务带动周边村镇20多万亩小麦——玉米的一体化发展,采取入股、流转、托管模式,带动农户近千户。通过土地托管,在合作社建立了一个储运中心、一个农机维修保养中心和一个绿色有机粮食基地。近几年,除了自身流转2600亩地以外,还有近2万亩的保底分成托管。专业合作社因其具有规模化的高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带给社员发展的信心,并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

二是以合作定位发展根基。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抓住现代农业发展机遇,以提供机械设备服务、仓储物流和土地托管为平台,大力开展和农户合作。合作社选择约翰迪尔设备,出资近千万购进农机设备,购买各种型号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吸纳54名农机手加入合作社,另外聘请农机手60多名,为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机械保证,不仅能保证全体社员的任意一个生产环节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而且抓住农时季节,保证农作物正常产量。近年来,合作社结合农村粮油种植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托管模式、入股模式、流转模式三种模式供农户选择,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自身需求,为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提供保证。合作社社员谭士权用收割机土地折合股金20万元加入合作社,从2011年至2018年工领取分红70多万元,其中,按产品产量分红35多万元,和加入合作社以前相比,收入要增加一倍以上。

三是以效益定位发展目标。草埠湖镇的前身是1954年2月经国家政务院批准在湖北创办的大型国营机械化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原有的近10万亩耕地分产到户,劳动力人均达到10亩耕地以上,并且属于典型平原,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降低投入,扩大产出,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即通过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促效益,提高规模化促效益,提高规范化促效益。为了提高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合作社根据当地的土地划分等级和平均产量,设定每亩粮食最低产量线,高于最低产量线,合作社和农户50%分成;低于最低产量线,合作社按差额100%赔偿。“小麦350公斤,玉米550公斤。低于这个数,合作社全额赔付;高于这个数,和用户五五分成。”农户在加入合作社前,每亩种植成本(施撒农药化肥、播种、耕种、收割等)在合作社前达到416元/亩,合作社规范管理后为350元/亩,节约成本66元/亩。通过互惠双赢,提高其吸引力和生存力。

二、突出项目建设,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要有发展后劲,必须要有项目发展做支撑,并通过项目建设把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变成合作社实实在在的发展,变成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一是因地制宜产业立项。为了更好的带动服务农户,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合作社成立了当阳市金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认识到农业仓储物流对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仓储物流项目的建设力度。原草埠湖镇棉花公司破产后,土地一直闲置,公司获知这一信息后迅速立项,目前,已取得该宗土地的使用权,并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2万吨农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占地35亩,仓库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该项目环评消防等均可达到规定要求,符合建设仓储物流企业,项目建设后将极大带动合作社发展壮大。

二是政策支持科学立项。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合作社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稳定承包权、用活经营权,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农”的支持扶助政策,增强合作社的发展潜力,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2018年,合作社在市农业局争取到了土地深松项目,项目资金60万元,在农经局争取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项目资金340万元,惠及河溶镇、草埠湖镇20个村5000多农户14万多亩。项目支持,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借力助力合作共赢。为更好地开展系列化服务,当阳市供销社拟与湖北农资集团合作,为合作社提供农资供应,让社员和农户享受星级服务,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专业合作社为了发展壮大,与供销社建立紧密联系,当阳市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与当阳市草埠湖供销合作社达成协议,当阳市草埠湖供销合作社在当阳市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参股35%,为合作共赢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多点发力,推动产业滚动发展

聚焦中央提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保姆式”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发挥电商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集中采购农资,厂家直销减少中间环节,如三宁公司生产的45含量复合肥50公斤包装,市场价120元一袋,合作社到厂价只有95元一袋,每亩可节约成本60(两季)元,种子低于市场价10%,每亩可节约成本10元,农药低于市场价15%,每亩节约成本10元,以上可为社员节约成本亩平80元左右。通过微信网络平台销售粮食,可提高粮食价格0.1元/公斤,每亩增收100元。

二是发展粮食烘干产业为增收提供保障。合作社多方筹资2000万元,建成三套粮食烘干设备,日加工能力达到1500吨,合作社一举成为我省最大的粮食烘干基地,建成投产以来共加工小麦10万吨、玉米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3000万元。服务半径逐年扩大至荆州、荆门、襄阳等地。由于烘干的粮食质量好,中储粮、正大饲料、稻花香、海大等多家公司纷纷上门开展合作,合作社收粮价格比流动商贩高出3-5分钱/斤,为此粮农每年可增收1200万元。

三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促推绿色发展。针对农作物秸秆焚烧禁止难的实际,合作社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投资200多万元购进秸秆打捆设备3套,2015年共打捆销售秸秆6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为农民节约机耕费用40多万元。2016年以来打捆销售秸秆25000吨,销售收入600多万元。2016年合作社又投入500多万元购进生物质成型设备3套,可为企业提供5万吨清洁卫生生物质燃料,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既增加了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又彻底解决了禁烧难题,更为持久美丽蓝天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当阳市节约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节约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节约
节约
当阳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