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以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为例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文化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文化因素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文创产业应运而生,而后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使之已然成为全世界很多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其2017年成都举办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已经将文化旅游定义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下述状况:第一,游客对旅游体验感的要求和追求越来越高。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研究,人们的需要是由低级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向高级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逐渐过渡的。“体验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游客对传统的、单一的、单调的旅游形式已经提出了挑战和质疑,更加向往轻松休闲有意义的旅游项目;第二,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在逐渐的进行着转变。在获得充足时间的发展以后,游客外出参加旅游活动的观念从以前的盲目消费逐渐趋于理性,不再满足于简单快捷走马观花的游览,而是越来越喜爱像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等这种形态高级内容丰富的旅游方式。在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直接推动下产生了多元化的旅游方式,大多数的城市以及地区也都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物质条件。因此,旅游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改变目前窘迫的现状,旅游业应追求全新的发展模式[1]。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和其他的产业的结合产生新的旅游形式屡见不鲜,比如和工业结合产生的工业旅游,和生态产业结合产生的森林旅游、康样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两者属性相似,都包罗万象,其产业的边界又很模糊,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有与另一产业融合的现象产生。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崛起,伴随着出现的各种旅游经济与旅游现象,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值指明了方向。而在旅游产业中,各种的文化创意元素的镶嵌也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这些文化创意元素还延长了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并拉长了旅游产业的价值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产业的定义和概念关注较早,最早的研究者相关著作大概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后又延伸到产业相关理论、产业发展模式和实践研究。①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西奥多·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之后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Richard(2002)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产业,其中包括艺术和广义文化,或者仅仅是娱乐价值[2]。②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理论发展研究: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着重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发现创新受市场需求引导乃至制约的影响,需求比科技本身重要,提出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因素说”,罗默的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提出创意经济学,引发的创意经济理论。③产业创意发展模式研究: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手工业结合,提出创意旅游发展思路,引发出市场导向型模式,主张政府主导型模式[3];④实践研究:如重新提出产业集聚、提出了“创意城市”,分析了布鲁克林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模型,分析了城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分析了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了南非政府特别成立的牛顿文化行政区,分析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新加坡的文化创意产业。

国内目前研究的现状是:研究文献的数量在逐渐上升,近5年增长幅度最大;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趋势明显,但还远远不够,前后出现的研究城市有东部的泉州,西部的西安,暂时对中原地区的研究情况较少。国内关于产业的融合一般采用两个视角,从产业融合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行的理论思考与探讨;从融合的路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三方面对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的探索。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打算对中部城市—开封市的文旅产业融合加以研究。

二、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在研究了美国机械业发展历程后,首先提出了产业融合这一概念[4]。在这之后产业融合这一经济现象被世界上很多领域内的学者所关注。由于不同领域内的学者对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的研究出发点不同,所以对产业融合的概念至今也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简单的讲,产业融合就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或者不同产业之间互相重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后发展为一体,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的过程。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理论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主要体现在资源、文化、功能、技术、空间和业务六个方面,然而在旅游新业态发展实践中,各种融合路径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有时甚至是多种路径共同推进的结果。同时,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也可根据具体的融合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资源上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技术上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服务上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特色;业务上融合是产业融合发生的主体;空间上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集聚;市场上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最终结果。因此,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个过程便在上述六种路径的融合与发展中逐步实现。

(三)系统理论

系统里的核心观点在于整体观。整体观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使个要素都能够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存在的,所有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钱学森,1982;杨风禄,徐超丽,2011)[5]。

旅游产业自身具有着跨地域、多元化的系统特征。这意味着旅游产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Jafari(2003)指出,“要正确的理解旅游业,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来研究[6]。系统理论在旅游产业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分析旅游创意产业的实质,能够针对性地采取促进系统开放互动的措施,对研究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本文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核心价值特征、融合互动方式和融合程度大小,以产品、服务过程、市场等形成不同角度,将两大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类,旅游产业创意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

(一)旅游产业创意化的产业融合模式

1.旅游企业作为融合的主体

依靠旅游目的地独有的景观资源或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打破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现有的内容和运行操作,制作别具一格的具有当地风情的文化创新表演等创意产品,将旅游产业的价值链扩展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内,使该行业进行又一跨界融合,赋予了旅游产业新的文化创意功能和竞争实力。例如,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歌舞剧《玉龙雪山》。

2.文化创意业企业作为融合主体

通过开发独特的创意性产品,使用别具一格的含有文化元素的创意手法、技术手段和制作方式,将包含景观资源或空间场地等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活动延伸到文化创意产业中,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别具匠心的用户体验。这种融合的方式就是借助于旅游景点的名气来宣传产品,其中旅游景点和网络游戏的结合就是这种方式最典型的代表。在网络游戏《大唐风云》中,其开发运营商就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把丽水的一处真实景区虚拟化,这种融合达到了虚拟化土地和真实性土地间的价值交换[7]。

(二)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的产业融合模式

此类型的融合方式发展的核心是依托文化创意企业为融合的主体,借助于文化创意所在市场方面所体现的影响力庞大的特点以及其独有的引人入胜的神秘魅力,把文创产业价值链扩展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去,将范属于两种产业的价值实现融合,然后把旅游功能嵌入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中,经过融合的文化创意项目或者旅游项目都既有文化创意内涵,又拥有旅游功能。最终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局面。比如,具有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功能的创意空间。

四、开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一)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文化发展现状

清明上河园景区位于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园区占地面积600亩,景观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已成为中原大黄河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的宋文化旅游区。景区在1992年开工建设,1998年10月和2005年9月南苑、北苑分别竣工并投入运营,2008年4月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正式对外公演。

(二)清明上河园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类型

1.旅游演艺类

开封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旅游演艺类形态发展是以宋文化为基础的。特别是在2017年艺术表演场馆接待观众人数28.60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接待观众人数达201.5万人次。同时郑汴洛交通便利,更给予旅游演艺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开封现特有的旅游演艺产品,例如:《大宋·东京梦华》舞台实景表演、万岁山·大宋武侠城实景表演都受到游客的好评,而这些旅游演艺产品业也成为了开封的代名词。

2.特色展馆类

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中,开封市占有一席之地。至2017年博物馆数量达32个,藏品有10万件,2017年接待观众人数达150万人次,同比2016年增加55万人次.同时还有开封星空错觉艺术馆、山陕甘会馆、艺秀苑艺术馆、茗壶居紫砂艺术馆等特色展馆为游览者带来了视觉、文化、艺术等多重体验。

3.主题公园类

尽管在数量上看,开封的主题公园总数不多,但随着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后,开封的主题公园的质量明显上升,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规模上看,开封市的主题公园除了较大规模的清明上河园、小宋城,其他都较小。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开封市对于主题公园的建设与质量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例如2016年创办全国第一个大型菊花文化主题公园,同时拟建的还有开封恒大童世界、主题广场、珍稀特色植物园、文化娱乐城、文创商业街、旅游产品、商业中心和温泉小镇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4.旅游节庆类

开封的旅游节庆活动,在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开封每年要举办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有“清明文化节”、“中国翰园碑林春节大庙会”、“大宋武侠节”、“东京禹王台樱花节”、“天波杨府、郁金香节”等。这些活动分布在全年的不同月份,其成功举行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时间分配来看,节事一年四季合理分布,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使得节事旅游常态化房展,可以用旅游节事活动来营销开封的城市旅游、丰富旅游创意产业的内容,增强开封旅游的吸引力。

五、开封文旅产业结合发展建议

在国家和文化旅游部的政策号召下,开封的文旅产业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本地文旅产业发展核心,根据不同类型制定针对发展策咯。同时要注意文体结合,在文化发展中促进旅游宣传,在旅游实践中开展文化熏陶。总体提升质量发展没推动文旅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各类型针对性发展,整理提升文旅产业实力。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后的类型,要激发融合类型的活力。对于旅游演艺类这类王牌节目,除了保持原有的高质量水平之外,应注意推陈出新。目前城市夜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时间段的扩展更有利于宋文化的传播和体验。景区应把握这样的良机,开展一些新鲜的夜游项目配合演艺节目的开展。对于特色展馆类,文化比较厚重,很多游客可能目不暇接,甚至不能领略其中风采。可增加公益人工讲解、手机在线讲解等新科技手段。很多名贵物品也可以制作一些仿品现场排放供游客欣赏、触摸,激发游客兴趣,促进其对展览艺术品的深入了解。对于主题公园,规模比较大当数清明上河园无疑,拟建设的主题公园和此遥相呼应。建成后可以细分市场人群,开展一些新奇有趣的主题活动。这样可以达到分流的目的,同时也能增加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对于节庆活动,是吸引游客的最佳主题。在具体的节庆活动中应融入开封或者河南的民俗,让外来的游客深深感受宋文化和豫文化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