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包容型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包容性全员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

一、包容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概念

包容型领导(Inclusive Leadership)的主要特征是包容性,包容性思想最初源自教育学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学校呼吁包容性教育,在种族、地位、宗教和性别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习者间要一视同仁,这使学校的管理者对包容性更加关注,同时也展现出了更多的包容性。包容型领导的概念在首次由Nembhard和Edmondson(2006)提出,将包容型领导视为领导者接纳和欣赏员工的贡献的领导行为,包容型领导帮助跨学科团队克服差异,优化团队成员的工作过程的研究将包容型领导引入了组织管理学领域,成为后期对包容型领导研究的开端。包容型领导具有尊重、支持和认可员工的特质,包容是领导者与员工合作的本质,在包容的前提下合作领导者与员工能够实现共赢。Hollander(2009)从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关系视角研究包容型领导,认为领导和员工应相互尊重、认可、理解并共同承担责任,形成合作的氛围,实现双方的共赢。Carmeli(2010)将包容型领导定义为具有开放性、有效性和易接近性的领导,属于关系型领导,研究了如何通过包容型领导在工作中培养员工创造力。Carmeli对于包容型领导的定义包含与员工的互动,是目前认同较为广泛的一种概念。

为了维护组织和成员利益而牺牲其他群体利益,并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称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Umphress(2010)等首次提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概念,此概念包含两个核心成分即本身的非伦理性和行为的故意性。同时给出此概念的三个边界条件。首先,这种必须是有意行为,而不是无意识做出的。其次,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判断依据是行为的出发点而非结果,只要非伦理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组织,不论结果对组织是否有利均属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最后,如果非伦理行为仅为私利,而不是为了组织,不属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即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基于利他动机的非伦理行为。自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学者们已尝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释该行为发生的机制,具体包括: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这些理论分别关注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不同侧面。

二、包容型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包容型领导具有易接近特质,领导者在员工遇到问题时能为其提供帮助,使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满足了归属需要。对包容型领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积极影响,忽略了其消极影响作用。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员工倾向于认同那些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领导者,并且愿意内化其价值观。当员工受到领导的尊敬时,员工易形成产生回馈对方的意愿和行为,有助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为了组织利益做出非伦理性行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对组织有利但会伤害组织以外群体利益,具有非伦理性和亲组织性双重特性的行为。在包容型领导环境氛围中,更容易引发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当组织面临挑战时,具有较强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更愿意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护组织在竞争中不会受到威胁。根据主动性人格的特征,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呈现出高水平的组织承诺和组织责任感,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采取积极行动以改变组织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于为组织谋利的心理而从事一些打破常规的非伦理行为,即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包容型领导过程中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超越一般的经济交换,更多的体现为情感交换,领导者愿意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资源和支持,员工也乐于为组织投入更多的精力,维护组织利益。

三、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对策

(一)提高组织领导者道德水平

领导作为重要的组织情景因素,是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包容型氛围下,员工更容易产生追随行为,以高道德水平的领导者为榜样,更好为员工产生示范作用,良好的道德榜样,激励员工学习、模仿,从而有利于从而有利于激发其表现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受高道德组织领导力的影响,能够显著降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产生,避免员工因企业眼前威胁做出亲组织非伦理的行为,有效保障企业长远利益的发展。

(二)增强组织内全员监督机制

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内全员监督,严格实行员工监督制度,员工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能及时发现并阻止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充分发挥组织员工的监督作用,努力形成全员监督的良好局面,避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产生,正确引导员工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发挥组织内员工伦理道德监督的作用,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全面提高道德伦理水平。

(三)加快组织内伦理制度建设

增加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提高组织员工自律意识,对非伦理行为起到防范的积极作用。加强组织员工伦理道德水平,一方面需要组织员工的自律,树立严格的伦理道德意识;另一方面需要组织建立起规范完善的伦理道德制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抓好组织内部伦理制度的建设,在企业原有制度基础上,强化伦理制度建设,要求员工遵守伦理制度,减少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产生。不断加强组织伦理制度建设,尽快完善制度管理,保障伦理制度落地执行,维护企业快速发展。

四、结语

在目前的研究中,多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行为和态度的积极影响作用。本文提出包容型领导对组织发展也存在消极影响作用的一面,应正确看待包容型领导类型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更有效使用包容型领导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措施规避包容型领导的消极作用。通过提高组织领导者道德水平、增强组织内全员监督机制和加快组织内伦理制度建设,可以有效降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包容性全员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