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
2019-03-26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003)
一、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意义
1.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客观要求
相对而言,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低下,迫切需要进行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实现从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的顺利转移。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为第二、第三产业提高了庞大而且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从而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能够长时间保持成本优势,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3.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农村劳动力有效高效转移,各地都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根据培训主体的不同,系统、层次的进行培训,但也是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制方面
(1)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工作还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一方面,这项工作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几乎没有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的独立的法律存在;另一方面,全国大多数地方到目前也仍然没有开展相关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立法工作。
(2)激励机制。我国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政府对相关各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来有效吸引大力支持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总的来看,作为一种机制,客观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根本上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一个体系,更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而存在。
(3)监督机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全方面的监督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从我国目前来看,一些已经有的制度规范没有能够很好的落实。比如,一些培训机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但是他们通过不良途径获得批准,大量骗取国家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培训资金。
2.技能培训机构方面
(1)培训环境不达标。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机构多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技术院校等,这些学校无论从内部教育环境还是外部教育环境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培训机构教学环境简陋,实训设施、设备达不到标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区域内职教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教育质量偏低。
(2)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地域性。现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配套的教材大多是为了市场需要而出版的教材或本单位人员编写的小册子,不适合农民的学习层次和阅读水平,并且缺乏针对性与地域性。
3.农民素质偏低
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农民一般为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甚至有的是小学文化程度,对技能培训的重视度不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易接受现代媒介教育,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建议
(一)创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机制
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来讲,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机制是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1.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法制保障机制。应制定全国性的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制度性文件,明确设立目标,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责与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强化其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建设,组织制定其地方性的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制度性文件,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确立法制保障。
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可靠性,高质量的土建工程随着时间的考验,安全性和适用性强,便于人们的长期居住和使用,因此任何的土建工程想要达标,都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使工程建设达到国家的标准,增加工程的稳定性,并且保证施工进行的效率,为人们的舒适生活提供保障。施工质量控制需要分为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阶段,相关领导和施工人员都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落实。尤其是近几年的施工事故频增,再次印证了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保障机制
(1)强化科学规划,注重相关环节顶层设计。各级政府根据所辖范围的整体规划,科学制定本地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把握各种具体情况;二是分行业制定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标准;三是按行业、分项目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课程体系、标准、教学大纲等。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政府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整合教师资源;二是建立专家库;三是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四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有效的课酬标准。
(3)精心组织、强化实效性。一是按需培训,因材施教;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三是注重课堂讲授与生产实践要紧密结合;四是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培训手段;五是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更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3.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管理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需要国家资金支持的事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为此给予了一定的财政支持,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必须看到,仅仅依靠财政支持是不够的,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必须广辟资金,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程序,并制定相应条例,基层财政部要设立专账。设立违规举报电话,对违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加强监督工作,首先要强化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职能。政府机构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担负着日常监督的责任,应该加强其监督责任,确定其监督职能,细化其监督职责,确保政策能有有效的执行;其次要提高社会大众的参与监督。建立社会监督网络,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做到政务公开,信息共享,加强网络互动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二)改善培训机构环境
1.加强组织管理。首先,培训机构要完善管理队伍,确定管理人员的分工,避免职能机构重复设置,多重领导的现象,并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培训总目标。制定各项规范条例,赏罚分明。充分利用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
2.改进培训教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材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培训者的不同需求,不同教育水平,选择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教材。
(三)改变农民观念,培养学习主体性意识
培养农民学习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对教师和培训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对农民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系统的学习。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有着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政府、培训机构、农民自身各个参与主体的作用,做到政府主导,培训机构主动,农民自愿的培训体系,以目标为导向,树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观念;以实用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以保障为导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