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纺织品综合设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26金关秀胡海霞盛冠忠
金关秀,胡海霞,盛冠忠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当前我国正在从世界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1]。国内纺织面料设计师应在时尚流行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大创意设计的力度,同时不断提升原创设计能力[2]。与纺织先进国家(地区)相比较,国内高校的纺织品设计教学尚属起步阶段。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颠覆传统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方法,为国家、为行业培养输送具备原创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责无旁贷。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目标性并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3]。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关键是对学习情境进行逼真的模拟,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表象得以唤起[4],然后通过任务的布置,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改善教学效果。在纺织品综合设计实训课程中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原创设计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 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我校2015级纺织品设计专业共43名学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27名。探索通过时尚流行趋势这一情景的创设,以情绪版制作为任务导入,创建纺织品综合设计实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任务分解。
1.1 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纺织品综合设计实训是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与结构设计、纺纱技术、机织技术、纺织面料设计理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纺织品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纺织面料设计师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该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目前的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缺乏有效的创新思维和纺织品创意设计训练;偏重于纺织品的技术设计教学,即教学的重点局限于织物结构与纺织原料的运用与设计方面,艺术设计(本课程中主要是指纺织品色彩和图案)教学占比很少;与纺织品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定位不够精确。
1.2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过程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时尚流行趋势”,围绕任务——“情绪版制作”展开纺织品综合设计的训练,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的过程,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掌握纺织面料原创设计技能。
具体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如下:
(1)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4~6人/组。合理分组是保障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分组时须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习小组之间相对平衡、组内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从而在有效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创设情境。讲解时尚流行趋势的概念及其捕捉方法,指导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市场调研、数据整理及其分析预测。每组须得出不少于4个流行季(教师指定)的流行趋势主题,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然后由老师作点评。
(3)任务驱动。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版”制作,要求学生自行选定一个流行趋势主题(本组调研结果中)后,从各种渠道(可以从网络,时尚杂志,所看过的某部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寻找灵感)收集与本主题相关的图案,进行排列组合,达到可引起某些情绪反应的效果,以此作为设计方向与形式的参考。
(4)讲解纺织品设计方法,指导学生从情绪版中提炼出时尚流行的色彩、图案、风格等元素,将之融入纺织品的设计过程中,即据此确定纺织面料的季节流行元素——纤维材料、色彩、花型、织物结构、特殊后整理工艺。然后运用素织物CAD进行面料设计,并进行织物工艺参数计算和产品生产可行性分析等后续设计实施作业,从而完成整个创意设计过程。
1.3 课程考核方法
设计相对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是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中,学生拥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5]。为确保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必要让学生在考核中拥有较大的评价权,实施“全过程的评价”、“全员评价”。
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实践成绩(60%),设计实操考试成绩(40%)。其中实践成绩由老师评价(40%)、组间互评(40%)、组内成员互评(20%)三个部分组成。将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以合理的权重系数相结合。课程评价内容包括情绪版制作的质量,小组汇报的点评结果,主题织物设计的原创水平评估,设计作品效果,并结合平时考勤情况与课堂纪律、互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由上述可见,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单向传授和灌输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该指出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情境创设、任务布置、实训成果展示和效果评价中均起着主导作用。
2 教学改革效果的分析
根据学校麦可思(MYCOS)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反馈的信息,对纺织品综合设计实训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学生中的认可度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的8个题目(均为正向题)分别为:(1)该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或实践课课题设计合理;(2)该授课教师会充分讨论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与成果,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3)该授课教师教学组织有序,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过渡得当或实训教学安全规范,组织有序;(4)该教师 “解释说明清晰易懂”或“操作指导方法得当”;(5)该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密切”;(6)该教师的授课有助于您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促使您学到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7)通过该任课教师的授课,您对该专业的兴趣不断增加;(8) 在您将来的职业中,该课程有助于把目前的学习与工作相联系。答案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档级。从本班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对本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持认可态度。在对上述8道题目的回答中,选同意和非常同意这两项的比例之和最低为90.70%(8题),最高达100%(1题、3题、5题),其中选非常同意的比例最低为86.05%(7题),最高达95.35%(3题)。
教学改革已初显成效。从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本班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很认可,认为所学课程知识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目前本班学生中有的已初步成长为企业的设计骨干,如文芳同学(该生在校时曾经获得全国高职高专纺织面料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在短短1年左右的时间内为所在的杭州龙帛纺织品有限公司设计了多款面料新产品,得到客户的好评并获得批量生产的订单。
3 结语
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亟需大量创新型的本土纺织面料设计师,一线企业对具备扎实的纺织面料创新设计基础的高职毕业生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运用任务驱动法对传统的纺织品设计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弥补了我国学生在幼儿、童年、少年时期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的缺失。借助情绪板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践行“授人以渔”,使学生领悟到今后应不断加强这方面素养的提高。同时,任务驱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纺织品设计的实践运用能力、适岗能力,教学活动主要就流行趋势研究追踪和应用进行展开,模拟企业设计师的实际工作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们得到系统的纺织面料原创设计训练,为今后从事纺织面料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