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篮球运球能力的研究
2019-03-26王文强
文/陈 威 魏 敬 王文强
一、研究目的
经过多年的篮球课堂教学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篮球运球技术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刚接触篮球时,兴趣很浓,但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失去新鲜感。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的兴趣点不能保持太久,需要不断的刺激。再如,在学习技术方面,学生对运球手型、球的落点、运球节奏等细节掌握得不够准确。那么,对小学生就要采取一些能够规范动作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已经探索出了一些适用于小学篮球教学的策略。本文将这些篮球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验组的课堂中,与传统篮球课进行对比研究。从学生的兴趣、运球动作的规范程度、控球的熟练程度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基于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验组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更浓了,且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边运球边观察场上情况的能力、保护球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以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各年级抽取100人,三个年级共300人,研究时间为两年。两年内无转学、退学情况。
(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具体研究方法略)。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对学生篮球运球能力进行调查
实验前对300名研究对象的实际篮球运球能力进行了测试。对一年级研究对象进行了原地运球的测验,三年级进行了直线运球的测验,五年级进行了曲线运球的测验。并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年级、性别、学习兴趣、运球能力进行平均分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表1 实验前学生篮球运球能力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的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和曲线运球水平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在运球手型、触球部位、球的落点、运球节奏、抬头运球的意识、护球能力、控球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普遍偏低。
(二)有效开展多元化篮球教学策略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得知,要想有效开展小学篮球教学,就要做好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方式的组织以及学习评价的把握,让课堂富有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篮球技术与身体锻炼并进,运动参与与社会适应同得的效果。下面从策略教学实验组挑选几个游戏案例进行展示。
1.策略一:利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基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在篮球课堂的组织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显然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表2 游戏案例1、2
表3 游戏案例3、4
表4 游戏案例5、6
2.策略二:运用生活常识,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运球的枯燥而降低对篮球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采用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篮球运球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交通标志中挑选了一些常见的标志,将体育课中的篮球运球技术与这些交通标志巧妙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此种教学法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交通标志或者运球技术,而是将学生的运球状态生动地比作“小型机动车”,让学生边巩固运球技术边学习交通标志知识,了解交通规则。
3.策略三:以任务驱动为动力引导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技术
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很多弊端,体育课效率不高,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直线运球的教学,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利用小“飞碟”(彩色双面圆形纸片)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学习直线运球技术,巧妙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验后对学生篮球运球能力进行调查
采用不同教法及形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相同的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在实验末期,再次对两组学生的运球能力进行调查。
表5 实验后学生篮球运球能力的调查
表6 实验前后学生篮球兴趣调查表
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两年的篮球课堂教学,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运球手型、触球部位、球的落点、运球节奏、抬头运球的意识、护球能力、控球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远远超过了对照组。
(四)对实验前后学生篮球兴趣进行调查
实验前对全部研究对象的篮球兴趣进行了调查,并统计了数据。实验过程中,两组采用不同教法及形式的教学,利用相同的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实验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篮球兴趣进行调查,并与实验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前大部分学生喜欢篮球运动,主要基于篮球运动富有时代感、趣味性强以及健身的功能,且两组学生实验前对篮球运动的喜好比例基本一致。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喜欢篮球的人数有所增加,而对照组则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技术教学过多,以及动作难度大、不易学。由此可见,同样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策略不同,对学生的兴趣影响效果也是不同的。从而说明多元化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从而提升运球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亦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前文提到的策略之一就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既提高了兴趣,又学会了篮球运球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
2.提高运球的综合能力
以兴趣为出发点,去体会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有任务驱动的游戏,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并提高运球能力。例如,在看交通标志选择不同运球方式的游戏中,首先学生要抬头运球,然后再按照标志去完成相应的运球,既培养了学生抬头运球的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控球能力。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篮球游戏多以团队合作类型为主。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不只是提高了篮球运球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在游戏中,学生学会了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懂得了守规则、讲秩序,明白了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共同进步,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让队伍更加强大。
(二)建议
1.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前文提到的几种策略没有先后顺序,可单一使用,也可叠加使用。这取决于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运球水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同学跟不上的现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灵活变换策略,换种方式让学生提高运球能力。
2.更多关注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
不得不承认,不同年龄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是存在差距的。同一年级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同一教学内容,有些学生你说三句他就懂了,有些学生你说十句他也是模模糊糊的,这对篮球运球教学的开展有一定阻碍。针对接受能力不强的这类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关照,让他们尽可能跟上大家的进度。
3.对于“困难生”,要更多鼓励
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小胖子”,他们中的多数都是动作缓慢、身体不灵活的类型。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篮球动作,其他同学都能达到标准,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每次都完成不了任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篮球这项运动失去兴趣。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他们所要完成动作的难度,这个难度是需要他们付出努力才能达到的标准,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