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供应链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再探讨

2019-03-25黄荣斌陈丹敏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

黄荣斌 陈丹敏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可视为中国的全球供应链策略,因此明确沿线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下游的节点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进出口额及各国的GD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国别异质性。沿线发达经济体逐渐成为供应链上游的品牌、渠道乃至技术供给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既是供应链上游的原料供应地,也是下游的销售市场,而沿线转型经济体则是供应链下游的销售市场。

关键词:全球供应链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贸易效应

引言

2017年10月13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加强与伙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赢,有利于中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即要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沿线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丁俊发,2016)。众所周知,全球供应链旨在提质增效,是协同分散的商业活动,通过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实现价值增值。

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逐步成为中国企业的投资目的地及重要贸易伙伴。直接投资方面,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存量为1294.1亿美元,占总存量的9.5%;而2017年中国共对沿线59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上升3.5%。贸易方面,2017年中国对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为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8%。规模庞大的投资与贸易往来,促进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员流动,奠定了全球供应链的构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基础上,供应链的上下游界限已被打破。但必须承认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不仅基于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结构,更基于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即不同国家基于全球供应链上的某一特定地位开展与自身要素禀赋相符合的投资贸易活动。一般来说,沿线转型经济体是中国重要的上游原料供应地,沿线发达经济体是中国下游销售市场,而沿线发展中国家则兼具上下游两种定位。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内部的转型升级驱动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动机和战略面临较大转变。资源导向型投资逐渐减弱,战略资产和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日趋明显,并由此导致发达经济体成为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重点地区。2016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16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对欧盟投资99.94亿美元,同比增长82.4%,这表明发达国家由原先供应链下游的终端市场正急剧转化为中国上游的技术、品牌及渠道供应商。因此,需明确沿线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地位,以便各国找寻利益契合点,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中国到2020年“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的发展目标。基于此,本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指出沿线不同经济体所处的全球供应链节点,助力双方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区域国际分工,实现共同发展。

文献综述

全球供应链已从企业核心战略转化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国际贸易和OFDI成为全球供应链活动的主要内容。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全球供应链的内在联系,丁俊发(2016)认为:全球供应链应以全球地域为空间布局,打造某些优势产业的“微笑曲线”,建立从战略资源、金融资本到制造生产再到销售与服务市场的全产业链与价值链。“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策略,也是沿线各国的供应链策略。围绕全球供应链的运行内容,学者们认为国际贸易是全球供应链运行的渠道,没有国际贸易就无法传递各节点上的产品,无法实现上下游分工。而对外直接投资是全球供应链的物质基础,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就不存在全球供应链的主体(于凤艳等,2017;宋華等,2014)。在动态分析全球供应链视角下中国OFDI的贸易效应时,李剑等(2016)指出,东盟国家逐渐成为中国供应链下游的销售市场,欧盟国家则表现为上游的技术提供方。此外,一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地位的攀升有助于提升其技术吸收再创新效率,进而促进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刘洪译等,201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与投资互动发展。长期以来,众多学者认为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贸易替代效应。然而,Purvis(1972)指出,发达国家的“顺贸易型”直接投资具有出口创造效应。与大部分关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研究结果相反,Frost(2004)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多数具备贸易促进特征。基于实证分析,Holtbrügge和Kreppel(2012)发现金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贸易替代效应。可见,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可能具有国别或区域差异。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方面,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宋勇超,2017;刘再起等,2017)。基于不同类型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刘薇等(2018)认为资源和效率寻求型OFDI具有较强的出口创造效应,市场寻求及战略配置型出口创造效应较小。

现有文献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领域较为丰富,但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此外,众多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文献中,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见,且这些有限的研究极少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开展。基于前人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模型实证检验全球供应链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样本选择与模型构建

文章选定样本区间为2005-2015年。为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剔除不丹、塞浦路斯、巴勒斯坦、马尔代夫、黑山和塞尔维亚数据,选定59个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同时,依据《世界投资报告》的经济体划分标准将样本国分为发达经济体(12个)、发展中经济体(32个)及转型经济体(15个)。选定变量为出口额(EX)、进口额(IM)、对外直接投资存量(OFDI)、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CGDP,GDP)。其中,进出口额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OFDI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GDP数据来自历年《世界投资报告》。

文章基于Goh(2013)的双向投资贸易引力模型,沿用邢晓丹等(2015)对模型的修正,并对所有变量取对数。设定模型如式(1)及式(2):

其中,lnEXit 、lnIMit分别表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年出口额、年进口额;lnGDPit 、 lnCGDPt 分别表示沿线各国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lnOFDIit 表示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

实证过程

文章首先对样本进行固定效应(FEM)、混合效应(POLS)及随机效应(REM)估计。

(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面板回归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中的拟合优度及F检验统计量值等可知,中国对沿线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及转型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研究均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具体的进口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出口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表格略。

(二)FGLS、PCSE估计及结果分析

选用FGLS和PCSE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有效处理复杂的面板误差结构。

中国对沿线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估计。表2显示,中国对沿线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具有进口互补效应,但FGLS估计显示互补关系是显著的,而PCSE则显示不显著。这是由于相较于进口规模,中国在沿线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规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中国对沿线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存在国别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斯洛伐克、匈牙利、以色列、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克罗地亚。此外,中国从沿线发达经济体的进出口额与双方的经济总量显著正相关。这与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有旺盛需求,以及企业产品需要利用消费潜力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市场销售有关。

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估计。表3显示:第一,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规模与自身的经济总量显著正相关,因此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中国对其进口,具有高度显著的进口互补效应;第二,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额与双方的经济总量也成正比,表明双方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其开展出口贸易;第三,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但出口互补效应不显著。

中国对沿线转型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估计。表4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中国对沿线转型经济体的进出口额与双方的经济总量成正比。其中,沿线转型经济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国对沿线转型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存在进口替代效应。

结论与展望

上述结果论证了沿线三类经济体内部个体间存在着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国别异质性。

第一,中国对沿线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存在进口贸易互补效应,而出口贸易效应不具备统计显著性。进口贸易互补效应显著,大体表明沿线发达经济体逐渐转变为全球供应链上游的品牌、渠道及技术提供方。中国对欧美的直接投资逐渐表现为以获取技术、渠道等战略资产为特征的垂直型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效应不显著,表明中国在当地的直接投资并非旨在促进出口,而是为了引进关键技术等战略资产。短期内,中国企业很难依靠个体力量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因此,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开展战略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

第二,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互补效应均显著。表明沿线发展中国家既是上游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也是重要的下游销售市场,这与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返销直接相关。而出口贸易互补效应显著,表明中国对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是资源、市场寻求复合型直接投资,即借此开拓海外市场,以投资拉动出口。

第三,中国对沿线转型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替代效应显著,出口贸易效应不显著。一方面,表明沿线转型经济体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下游市场,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是一种市场、效率寻求复合型直接投资。当前,中国对沿线转型经济体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开拓海外市场,这与东道国市场潜力大、生产要素价格较低,中国企业以在当地生产取代出口有关。通过直接投资,中国不仅可以转移国内优势产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成本优势,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同时,此类直接投资也为东道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对沿线转型经济体开展直接投资旨在更好开发及利用当地市场。在此过程中,除了实现中国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为沿线东道国提供大量资本,支撑其经济增长。

因此,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是我国构建全球供应链战略的三大关键目标。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未决背景下,把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视为沿线各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亟需以培育终端市场为重点,在宏观上厘清沿线各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区域国际市场平台;在中观层面上应以产业链整合为重点,以要素禀赋为切入点,明确沿线国家的产业关联度,持续拓展国际产能合作;在微观层面上应以企业为主体,以价值和利润创造为切入点,增进沿线各国的财富增长。唯有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富裕和包容性增长,方能破解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和担忧,真正落实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因此,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OFDI不再是单纯谋求在供应链上的稳定地位,保障战略性资源供应和推动产品出口,而是积极应对沿线国家在全球供应链节点位置的战略转变,通过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自身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以全球产业链布局和全球价值链提升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将成为推进中国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和应用重要中心的关键驱动力。这有利于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有利于打造以中国为终端市场的国际市场平台,有利于沿线各国摆脱产业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对欧美終端市场的依赖以及既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依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9)

2.Purvis D D.Technology,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Economic Journal,1972,82(327)

3.Stephen Frost.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how big are the flows and 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region?[J].The Pacific Review,2004,17(3)

4.丁俊发.“一带一路”与全球供应链[J].全球化,2016(7)

5.Holtbrügge D,Kreppel H.Determinan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BRIC countries:an explor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2012,7(1)

6.宋勇超.“一帶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6)

7.刘再起,张永亮,王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J].学习与实践,2017(8)

8.刘薇,李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J].价格月刊,2018(1)

9.于凤艳,朱颖.制造业全球供应链制约美国对外贸易政策[J].国际论坛,2017(6)

10.宋华,贾景姿.全球供应链模型构建及相关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4,56(2)

11.李剑,姜宝,邢晓丹.全球供应链视角下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新常态[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11)

12.刘洪铎,陈和.全球供应链分工地位如何影响—国服务贸易部门的出口技术复杂度[J].国际贸易问题,2016(9)

13.Goh S K,Wong K N,Tham S Y.Trade linkages of inward and outward FDI:Evidence from Malaysia[J].Economic Modelling,2013,35(5)

14.姜宝,邢晓丹,李剑.“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对欧盟逆向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FGLS和PCSE修正的面板数据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5(9)

15.陆刚.中国“两会”之后的“一带一路”新思考[EB/OL].2018-3-22,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6836?archive

16.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8:Investment and New Industrial Policy, Annex Tables,https://unctad.org/en/PublicationsLibrary/wir2018_en.pdf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