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的出口贸易效应
2019-03-25李艳春
李艳春
摘 要:以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四川省为例,以“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2016年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通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贸易便利化程度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出口贸易效应。从各分指标来看,基础设施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制度环境与商品流通率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最后,对西部地区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进行深度合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5-0026-06
引言
2013年,世贸组织在巴厘岛部长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促进世界贸易便利化协定,简称贸易便利协定TFA,主要是规定加速商品的通关、放行和流动。2015年,《世贸组织协定》将《贸易便利化协定》作为附件之一,标志着世贸组织贸易政策的转变,即从以关税为代表的边境措施为主转向以制度、竞争、公平等为代表的边境内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个别发达经济体逆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企图通过各种规则约束他国,以便从中获利。种种逆全球化、反对贸易自由化行为,与其过去全球自由贸易主张格格不入,给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损失的同时,并未因此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则不仅给中国贸易带来不便,美国自身也是损失极大。贸易便利化越来越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
2015年,中国正式公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旨在借“古丝绸之路”,以“丝路基金”为资金保障,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五通”,最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经济体的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互联互通、共谋发展。贸易便利化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与重点难点,自2015年以来尤其是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越来越成为促进双边、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程,也逐渐为学界、政界所关注。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研究:Rudjanakanoknad 等(2014)通過港口基础设施、港口运营、海关程序、海关执法透明度等建立货运代理贸易便利化指数,对泰国国际贸易港贸易便利化程度进行了调查与评估,认为通关程序是贸易便利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Beverelli 等(2015)通过两大边际衡量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多元化的影响。Shepherd(2016)利用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基础设施与贸易便利化的关系,以及包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内的189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连通性,认为基础设施改造与贸易便利化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深入全球化的重要政策通道。Gnangnon(2017)基于解释税收变化的结构因素理论,通过实证认为贸易便利化改革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有利。
国内有关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对已有政策文件与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述评:盛斌(2016)梳理了《贸易便利化协定》谈判历程,对其内容要点及亮点进行了评估。同时,提出贸易便利的影响因各国收入水平而异,收入水平越高,相比于行政手续类措施,规制类贸易便利化措施影响越显著。胡颖(2016)梳理了有关贸易便利化的“学术争端”,并指出,贸易便利化未来应该着重研究中国贸易便利化总体战略、改革目标与优先改革领域,以及贸易便利化国际合作,“边境后”贸易便利化提升措施等问题。
描述性统计与理论分析:毛艳华、杨思维(2015)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探讨了贸易便利化的主要障碍,并对深化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贸易能力建设给出建议。陈希、沈玉良等(2016)分析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的改革措施。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贸易效应:孔庆峰、董虹蔚(20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其贸易潜力进行了评估。吴小康、于津平(2016)从进口货物在进口国境内花费的时间、费用、单证数衡量等通关成本角度,分析了进口国货物通关成本大小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效应,发现进口国通关成本对中国出口影响显著。张亚斌、刘俊等(2016)在传统贸易便利化体系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海关环境与金融服务一级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一带”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罗翊■、扈钟方(2017)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其贸易便利化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中国应重点与东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对中亚、西亚等地区应加大力度协助的观点。李江南、李京(2017)测算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国贸易便利化时,用信息通讯技术指数代替通常的电子商务指标,并新增了电力供应质量、金融服务水平、人才建设等指标。李辉、付华(2017)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行了分行业的贸易便利化影响分析。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一带一路”的贸易效应:杨军、黄洁等(2015)采用一般均衡模型,测度了中国通关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经济、产品贸易、产业产出等的效应,结果表明缩短通关时间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福利具有显著影响。刘宇、吕郢康(2016)利用改进的可计算的贸易一般均衡模型,聚焦时间成本削减对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自由贸易的影响,并从宏观经济影响与产业变动两方面分析、测算时间成本削减给中哈带来的经济影响。学者彭柏翰(2017)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降低通关时间对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降低通关时间可带来显著的、双向经济效应。
探讨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孙林、倪卡卡(2013)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论证了东盟地区贸易便利化对世界不同区域农产品出口具有不同的影响。韩啸、齐皓天等(2016)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签署自贸协定、沿线基础设施完善、通关手续简化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谭晶荣、潘华曦(2016)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论证了“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出口贸易效应。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现有研究方向以测度“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程度及其贸易效应为主,研究方法多以贸易引力模型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为主,且多以国家为单位就贸易便利化问题展开研究,有关一国的特定区域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研究则比较罕见。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殊阶段,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转型成功,“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西部地区汲取开放红利的重大机遇。如何才能把握好、利用好这一机遇呢?对此,本文借鉴Welson等人研究的基本思想,建立包含基础设施质量、制度环境等一级指标标的贸易便利化体系。以四川省为例,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效应,并就中国西部地区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促使其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给出建议。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的出口贸易效应
“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国西部地区而言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机遇便是能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及经济体的经贸往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出口。由于中国西部地区绝大部分省份经济欠发达、数据统计不完善,所以基于四川省外部发展环境尤其是对外经贸环境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较为相似,且数据统计相对完善,本文将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进行实证分析。作为西部地区较为发达的省份,“一带一路”给四川省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将标准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扩展得到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标准贸易引力模型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别进行模型设定并作回归。本文按照数据可获得性、代表性等原则,选取23个欧洲国家、30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共5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观测样本。
首先,标准引力模型检验。本文设置包括出口效应、进出口总贸易效应2个标准贸易引力模型,其中进出口总贸易效应模型起到稳健性检验作用。标准贸易引力模型包含GDPj,GDPPCj,DISj三个解释变量。标准贸易引力模型分别如下:
ln(Exportj)=?茁0+?茁1ln(GDPj)+?茁2ln(GDPPCj)+?茁3ln(DISj)+?滋
(1)
ln(IXj)=?茁0+?茁1ln(GDPj)+?茁2ln(GDPPCj)+?茁3ln(DISj)+?滋(2)
标准模型中分别代表四川省对j国的贸易出口额、四川省对j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为美元,数据来源于(http://data.drcnet.com.cn)国研网对外贸易数据库;GDPj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10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全球竞争力报告2017—2018》;GDPPCj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全球竞争力报告2017—2018》,单位为美元;用DISj代表四川省与j国的直线距离,数据通过百度地图测量工具测算得到。
(二)解释变量系数预测
现有研究表明,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其贸易水平正相关,故模型中解释变量GDPj的系数?茁1符号预期为正;关于人均GDP对潜在贸易水平的影响,学者之间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表明本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更多的国内生产会代替潜在贸易需求,因此,本文预期解释变量GDPPCj的系数?茁2符号为预期负;距离越远,商品实现空间位移的时间、物流、损耗等成本越高,因此,解释变量DISj的系数?茁3符号预期为负;贸易越便利化表明贸易障碍越少,贸易潜力越大,因而解释变量TFIj的系数为正;基础设施水平越高,贸易物品或服务空间转移就越顺畅,因而AP系数符号预期为正;贸易管制越少、制度环境越宽松,潜在贸易越多,因而ARR系数符号预期为正;商品流通率高,表明商品流通速度快,越容易进行跨境贸易,因而AC系数符号为正;电子商务成熟度越高,潜在贸易水平越高,因而AE系数符号预期为正。
(三)实证检验
1.标准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利用软件STATA13对标准模型(1)(2)进行回归,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6年度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其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2.修正模型的实证检验。对模型(3)與(4)进行经验分析。仍然通过最小二乘法采用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经济体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四川省的进出口贸易总效应与出口贸易效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模型(3)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3.模型(5)—(9)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在模型(5)中,回归结果中只有通过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其他三个解释变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此,利用STATA13软件,通过VIF值检验法检验其是否出现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模型(5)中各解释变量VIF值平均值大于1,且最大值大于10,即模型(5)确实出现了多重共线性,不是最佳的模型设定。由回归结果知,在模型(6)—(9)对贸易便利化各因素进行单独检验的过程中,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是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的广大区域电子商务整体水平还不够高,以至于电子商务对四川省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弱。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效应,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出口贸易效应和进出口总贸易效应,且出口效应比进口效应更显著。因此,有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扩大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
第二,基础设施便利化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出口效应最明显,制度环境和商品流通率也是显著影响中国西部地区“一带一路”在沿线及周边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第三,电子商务成熟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具有正的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充分。
本文以贸易便利化为视角,对中国西部地区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并促使沿线及周边经济体提升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提出建议。
第一,“内外兼修”,打通贸易通道。中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分“两步走”。第一步,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为抓手和起点,解决贸易便利化内因问题。西部地区要抓住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大力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广大区域相互联通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融资模式扩大资金来源,大力填补尚处于空白状态的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已有基础设施。第二步,以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等方式,积极探索、创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的重大战略机会,帮助提高“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
第二,海关协同协作,突破式发展跨境电商。中国西部地区应在积极完善自身电子商务建设的基础上,主动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具体而言,首先要与沿线国家加强各海关部门的协同,建立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实现各部门无机密信息的共建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其次要通过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等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监管与通关程序的无纸化,采用电子化报关、缴税、检验检疫等一体化、系统化作业方式,降低多道监管程序与通关手续等的时间成本。
第三,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引导性作用。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区域内体制机制改革,中国西部地区要敢于先行先试,为沿线国家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引导。比如探索利益协调机制。因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涉及国家多、贸易种类广,因而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也会多而烦琐,所以西部地区各省份要特别重视探索合适的利益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希,沈玉良,彭羽.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思考[J].国际贸易,2016,(9):23-27.
[2] 程欣.“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6):110-116.
[3] 胡颖.“贸易便利化”的学术论争与中国的改革路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119-127.
[4] 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158-168.
[5] 李豫新,郭颖慧.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贸易流量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0):120-128.
[6]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7] 刘宇,吕郢康,全水萍.“一带一路”战略下贸易便利化的经济影响——以中哈贸易为例的GTAP模型研究[J].经济评论,2016,(6):70-83.
[8] 罗翊烜,扈钟方.贸易便利化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选择——基于沿线亚洲国家面板数据和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31-134.
[9] 毛艳华,杨思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国际经贸探索,2015,(1):101-112.
[10] 盛斌.WTO《贸易便利化协定》评估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2016,(1):4-13.
[11] 孙林,倪卡卡.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国际比较——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4).
[12] 譚晶荣,潘华曦.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5):39-49.
[13] 汪戎,李波.贸易便利化与出口多样化:微观机理与跨国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5,(3):33-43.
[14] 翁国民,陆娟芳,等.论优化合格评定程序与贸易便利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5):33-40.
[15] 吴小康,于津平.进口国通关成本对中国出口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6,(10):103-126.
[16] 杨军,黄洁,洪俊杰,等.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9):156-166.
[17] 张建平,樊子嫣.“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状况及相关措施需求[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23-29.
[18] 张晓静,李梁.“一带一路”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J].亚太经济,2015,(3):21-27.
[19] 张亚斌,刘俊,李城霖.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测度及中国贸易潜力[J].财经科学,2016,(5):112-122.
[20] 朱妮娜,石墨菡.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发展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2016,(12).
[21] Gnangnon S.K.Impa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reforms on tax revenue[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17,44(1).
[22] Hoekman B.,Shepherd B.Who profits from trade facilitation initiatives? Implications for African countries[D].Elsevier B.V.2015.
[23] Perera S.,Siriwardana M.,Mounter S.Trade Facilitation—Measurement Difficulties in 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A Review[J].Theoretical Economics Letters,2017,7(2):154-163.
[24] Rudjanakanoknad J.,Suksirivoraboot W.,Sukdanont S.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rts in Thailand through Trade Facilitation Indices from Freight Forwarders [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1):1073-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