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2019-03-25黎宾

农业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种植促进了社会进步、保障了民生稳定。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人民对绿色无公害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将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从杂交水稻成功推广种植以来,我国水稻品种越来越多,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建立在水稻技术上,凭借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为人们谋福利,就目前来看我国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影响到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品质与产量,笔者将从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实际运用,3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安全、优质为生产目标,在优质栽培技术上结合了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配套技术。由于绿色无公害水稻营养丰富、稻米优质、经济效益显著,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选择与本地条件相符的优质品种,根据栽培目标、土壤实际条件、水稻特性对水稻栽培方案合理确定,通过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对水稻群体规模合理控制,确保水稻抗虫害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达到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

2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就目前来看主要受种植环境的选择、化肥的使用与选择、水稻种植问题、农药使用不合理影响,详述如下。

2.1 种植环境的选择

在水稻种植中应对种植环境合理选择,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在具体实施中应确保周边无污染源,例如排污通道、大型工厂,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尽量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适宜种植绿色水稻的土地逐渐减少,工业生产的污染不仅削弱了土地自身的再生能力,同时加剧了农业用地的环境污染。

2.2 化肥的使用与选择

水稻栽培质量的好坏直接受土壤影响,换言之,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壤颗粒均会对水稻生产的好坏产生作用,然而由于土地不合理使用时间过长,其中蕴含的肥力及土壤酸碱度等条件均达不到绿色优质高效水稻栽培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增施化肥来保持土壤的养分水平。现阶段市场上的化肥种类较多,如若化肥本身存在问题便会破坏土壤的内部结构,进而加大土壤理化性状变坏,对水稻栽培造成严重影响。

2.3 稻种植品种问题

目前水稻品种相对较多,但不论是哪个品种均会对水稻产出率造成影响,如若水稻种植密度过密,不能营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不仅会影响秧苗的生长,还会增加虫害的发生率,对水稻整体发育十分不利。相反水稻种植密度不够,达不到合理的基本苗量,不仅无法将水稻高产优势发挥出来,还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2.4 农药使用不合理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使用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并未对农药的用量进行严格规定,在病虫害防治中通常是进行大致估计,基于这种情况下农药使用过量现象逐渐增多,不仅会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同时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如果农药使用量过少不仅无法起到病虫害防治目的,同时还会加剧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因此无法达到无公害防治目的。

上述这些因素均会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运用造成影响,据此在水稻种植中根据实际问题来把握技术要点,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3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为确保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用更好地发挥,还应把握技术要点,对水稻品种合理选择、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对水稻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控制,详情如下。

3.1 对水稻种子合理选择

为提高水稻生产产量与品质,首先应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选择有备抗病虫、抗逆、高产质优等特性的品种,种子饱满、充实。据研究绿色大米应达到GB1354-2009标准二级以上,大米的卫生、外观、营养应与NY/T419-2014标准一致,在水稻种子选择中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来选择符合水稻品种,确保水稻口感更好。

3.2 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

此外还应对水稻种植创造适宜的条件,包括:施肥、水、土壤、除草,如若情况允许可在冬季冬种绿肥,增施有机肥,犁冬田翻地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满足种植要求。与此同时还应为种植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充分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

3.3 对水稻种植密度合理控制

影响水稻高产的因素众多,其中种植密度的合理性便是首要因素,据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應对其密度加以控制,将绿色水稻的种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4 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改进对策

上述笔者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水稻产量还应对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改进,确保水稻种植区达到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在具体实施中应对土壤环境有效改善、对水稻合理施肥、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积极完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这些实施对策来开展水稻种植工作,详情如下。

4.1 对土壤环境有效改善

水稻应选择在pH值低、含肥量高的弱酸性土地上种植,如若不满足这一种植条件,则应对土壤环境加以改善。在水稻种植前1d,应将浓度为20%草炭土混合物与种植地混合在一起,5d后将土块、杂草、碎石一一清除干净,将床土调理机搅拌其中,从而形成适宜绿色水稻种植的营养土。

4.2 对水稻合理施肥

对水稻施肥加强管理,在具体实施中注意3个要点:根据种植地受肥能力来施用有机肥,按水稻特点对有机化肥数量加以确定,其中磷肥的剂量应控制在75~90kg/km2左右,氮肥剂量则在150~175kg/hm2,钾肥剂量控制在75~100kg/hm2。与此同时做好基肥工作,将80%钾肥、70%磷肥、30%氮肥混合在一起,促进水稻的有效生长。此外还应做好补肥工作,将20%磷肥、30%钾肥与25%氮肥混合在一起施入水稻种植地。

4.3 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

为了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可选择生物防治方法,生物联合化学防治方法,在病虫防治中应按NYT393-2013使用标准来操作,降低对绿色水稻质量的影响。在除草剂选择中应根据水稻特点来进行,对使用剂量合理控制,提高水稻的发育水平。

为达到病虫害防治目的,可将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手段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害虫天敌的引进策略来达到治理害虫的目的,通过这一手段可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使水稻种植环境得到充分的保障。据笔者研究,水稻当中最为常见的草害就是三棱草。三棱草是稻田当中存在数量最多的杂草之一,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水稻苗期就已经开始生长,与水稻秧苗抢夺养分,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所以在水稻秧苗插入稻田的五天以后就可以开始除草工作。如果三棱草数量比较少,那么就使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如果三棱草数量比较多,那么就要通过除草剂除草。在使用除草剂时需要用水进行勾兑,使其变为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使用方式为喷洒方式。通常情况下,水稻秧苗进入到快速生长阶段时,三棱草的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可使用药效较强的除草剂进行喷洒,效果会比较好。

4.4 积极完善水稻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得到了有效革新,从矮杆水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向高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通过先进栽培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就目前来看我国绿色水稻产量还未达到预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将更多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运用其中,加强对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使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得到了有效优化,现阶段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运用中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确保该技术更好地应用,应对水稻种植区域合理选择,根据水稻特点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确保水稻更好地生长。

参考文献

[1] 叶祖芳,万根文,邓鹏.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初探[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06):73-74,58.

[2] 张艳.东北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技术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8(13):68.

[3] 李邊海.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的净化与改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278.

[4] 霍晓明,宁伟,孙伟.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21):9.

作者简介:

黎宾(1974-),男,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工作,现代农业技术及乡村振兴发展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