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9-03-25李小波

农业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兽医

摘 要:本文以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中药在家畜兽医临床方面的应用,阐述分析了中药在兽医临床应用优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853.75

文献标识码:A

1 中药在家畜兽医临床方面的应用

1.1 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细菌感染致使畜禽出现一些细菌性疾病,并且由于细菌多且杂,例如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经常会存在一种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畜禽大量死亡,为畜禽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治疗方法多是依靠化学药物例如抗生素,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不断被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加,治疗效果大大折扣。相对于化学药品来说,中药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功效,并且作用时间较长,疗程较短,更为重要的是,中药不会致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效果。例如针对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可以使用鱼腥草15g、金银花60g、紫花地丁10g、王不留行15g、连翘30g、决明子10g大黄15g、通草15g等中药研磨成粉末置于饲料中供奶牛食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2 痈毒热淋应用

蒲公英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兽医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该中药在治疗畜禽的疮痈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针对母畜的乳痈治疗,可以选择采用蒲公英120g、白芷40g、金银花60g,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末状,早晚混于母畜饮用水一剂,连续冲服3d,即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将粉末状药物通过利用蛋清调和,直接敷于母畜患处,待脓头出现后,在原配方中加入大黄粉末,剂量控制在20g,一并敷于患处,可以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1.3 病毒性疾病应用

很多中草药都富含抗病毒成分,并且根据抗病毒活性成分的不同,同时分为多种类别,例如黄酮类、脂类、单糖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蒲公英不仅含有蒲公英素、果胶、菊糖等营养素,同時还含有人体中比较稀缺的抗肿瘤病毒的活动物质硒元素,高达14.7/100g,同时具备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在鱼腥草提取物中,存在甲基正壬酮、月桂荃和葵荃等活性物质,对于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酮类成分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也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2 中药在兽医临床应用优势分析

2.1 中药历史发展悠久,药源资源丰厚

我国中药历史发展悠久,具有上千年的应用实践历史,因此中药在兽医临床应用中优势巨大,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中药的理解认知不断加深,相关中药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药人工种植产业方面,实现了大面积的人工草药种植基地,中草药供给充足,为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中药资源。

2.2 中药副作用小,有效弥补了西药的局限性

以中药在鸭病防治应用为例,大部分化学药物在摄入生物体内后,都需要经过肝脏转化,再经由肾脏排泄出去。而对于鸭来说,其自身在肝脏、肾脏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具体表现为鸭的肝脏左叶与右叶相比,足足小了3倍,同时鸭的肾脏结构也不发达,肾小球结构比较简单,滤过面积较小,且没有膀胱,在上述种种因素限制下,必然决定了鸭对化学药品较为敏感,一旦用药不慎,很容易造成用药中毒,由此中药在鸭病防治的优势便充分体现出来,中药治病主要是通过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最终促使机体整体功能恢复平衡。

3 总结

西药在牲畜疫病防治上虽然具有疗效快等优势特点,但同时对于动物身体产生一定损伤,并且还存在很大的药物残留,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间接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有效推动中药在兽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从而推动兽医事业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玲. 兽医临床治疗中中药的应用[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6):186.

[2] 郭蔚. 中草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J]. 饲料博览, 2017(4):30-32.

作者简介:

李小波(1976- ),男,山东海阳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兽医
我是兽医志愿者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兽医改行搞发明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动物园兽医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