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的古籍影印出版

2019-03-25刘芳

出版参考 2019年2期

刘芳

摘 要:古籍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手段,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具体措施,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髓,麽经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是壮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古籍影印的编辑理念,其专业的传播者、特定的受众、多变的传播媒介、深远的传播效果是古籍影印出版的特别之处。以麽经布洛陀的影印实践为具体分析,探索壮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

关键词:古籍影印 麽经 布洛陀文化

古籍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一项重要手段,是保护古籍利用古籍的最佳方式,影印本古籍与原版古籍十分相似,是最接近古籍原貌的版本,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具体举措。因此,影印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为学者准确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也可以让古籍“活起来”,使更多读者一览古籍魅力,是出版界和学术界都为之赞扬的文化活动。

一、古籍影印与布洛陀文化

古代典籍也就是“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双重属性。壮族古籍记载了壮族先人的生产斗争、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凝聚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彰显了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髓,是壮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布洛陀”是状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无所不知晓的老人”或“始祖公”等,是壮族先民信仰崇拜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被壮族人民崇奉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文化是一个体系,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民间宗教文化、布洛陀人文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内容丰富、文化多样、影响广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麽经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2004年,《壮学丛书》编委会组织编纂出版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卷本),201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田阳县文化和体育局、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研究会联合编译出版了《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这两部著作是麽经布洛陀文化的影印本集合,是麼经布洛陀文化影印本姊妹篇。

二、古籍影印出版的编辑理念

图书出版活动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具体实践活动,影印本图书利用新技术将古籍整理出版以供更多读者学者享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古籍的编纂整理,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阐释影印古籍的编辑理念。

1.专业的传播者

图书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是书籍品种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是作者群体扩充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图书出版,大家也十分青睐于自费出版。开放的图书市场使得人人都可以出书,人人都能成为作者,似乎不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就能实现“出书梦”。古籍影印也常被误称为没有技术含量的“拿来就印”,好像只要会技术就可以出版影印。实际上,古籍影印的编辑策划人员是专业的传播者,没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深厚的文学积淀,想要影印一套有价值的古籍那就是天方夜谭。

首先,专业的选题策划。选择哪些古书,策划什么样的主题,制作的可行性分析,市场的需求及期待度有多大等,编辑不再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修改者,而是影印古籍的“领导者”,其个人眼光及策划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的出版销售。其次,甄选底本。挑选搜集底本是一项任务艰巨、耗时较长、考验功底的工作,编辑尤其要重视善本、珍本、孤本的双重价值,其肩上的文化责任感更强。只有专业的编校团队才能承担此重任,专业的古籍编辑人才要学习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承担全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制订全区少数民族古籍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承担少数民族古籍重大研究项目,做好少数民族古籍资料保存和开发利用。再者,古籍编辑不仅需要广博的学识及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还要具备精湛的阅读古书能力和古典文献学素养,坚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编辑出版方向。

2.特定的受众

影印书出版后主要供中高级专业学者阅读,其中科研机构、大学高校、大中型图书馆等是该类书籍的主要购买者,影印本虽出版数量少、价格昂贵,削弱了个人购买力,但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对学者来说影印本几乎可算作一手资料。如《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卷本)定价3000元,在当当、亚马逊等图书专营网站上均无销售,但学者对该书的热度从未减少,对壮族布洛陀文化的研究热情从未降低。古籍影印被视为专业的学术著作,具有特定的受众群体,是小众的专业图书资料。为保证古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印本多为丛书和大部头书籍,是传统学术研究的基础和保障,是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资料依据,也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古籍影印是一项“为古书续命”的大事,是传承发扬古典文化的重要渠道,是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历史见证。因此,古籍影印从文献价值的角度看,其受众是小众的专业学者;古籍影印从文物价值的角度看,其受众是中外的大众知识分子。众所周知,古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目前出版的许多仿真影印版古籍同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有些精品古籍还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如《赵氏孤儿》。可见古籍影印同样具有广泛的受众,这种古籍整理办法也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3.多变的传播媒介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高度概括了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传播媒介的变化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且媒介传播技术的革新变化对图书的社会作用力创造了更大可能性。让古书活起来,古书今用,古籍影印的发行是图书出版方式的改变,且是依托传播媒介技术的革新所实现的。丰富的话题资源和强大的信息流量充斥着现代人们的生活,碎片化、多样化、娱乐化信息日益繁多,文字载体材料和信息负载技术的变化促使书籍的传播媒介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环境的影响下,古籍整理依托数字化图片扫描和文本处理等上传到计算机可读数据中,达到古籍内容数字化保护的效果。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如今的电子互联网媒介,传播工具的变化影响带动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人们可以享受到多样的传播内容,且经过大众传播媒介到精英传播媒介的一系列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古籍整理出版的现代变革。影印古籍从根本上讲是图书出版范畴的活动,所以还需要依靠图书出版发行的相关传播渠道,辅之以各种书展、订购会、研讨会等专业图书活动,再者,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实现古籍多媒体、全媒体出书,由视觉与听觉、普通大众媒体与新锐的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体相互协调地加以整理出版。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余年间,在政府的重视引导下,在广大古籍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下,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等取得了重大进展。

4.深远的传播效果

古籍具有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双重属性,从时间上看古籍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从内容上看古籍图书对后人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她不仅记载了当时所在地的人文地理和风俗民情,还记录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伟大民族精神,需要对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古籍是研究传统文化的根基,古籍的整理出版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对宣传和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长久传播效果,对培养和树立保护古籍意识具有潜在影响力。一般来讲,古籍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两种,其中影印古籍就是再生性保护措施之一,为今后的文化传承及学术研究提供有效的服务。影印古籍能够展现古籍原貌,且有的影印本经过精心编辑和印刷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是集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的现代古籍,十分值得收藏。此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还扩大古籍仿真影印,传承古籍载体之美,开启历史文献影印与数字化的融合与发展之路,响应国家海外古籍回归计划,走出去寻觅珍籍,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古籍中尤为珍贵的是少数民族古籍,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搜集抢救、整理保护、研究出版、宣传利用等各项古籍工作中,加强少数民族古籍翻译整理研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奠定基础。

三、麽经布洛陀的古籍影印实践

麽经即布洛陀经书,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为布洛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被誉为壮族文化百科全书和创世史诗。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4年的五十多年间,当地政府和专家学者重视收集、整理和保护布罗陀文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期间出版发表了大量研究布洛陀文化的文章书籍,《布洛陀史诗》《壮族民间故事选》《布洛陀经诗译注》《布洛陀山歌选》《布洛陀论文集》《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壮族民族古籍集成》等。2004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卷本,被誉为“南方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的典范”“壮学研究的基石”,为布洛陀文化研究提供了扎实且丰富的基础材料。至此,壮族布洛陀文化体系也基本形成。2016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以下简称《遗本》)3卷本,是壮族古籍整理的又一重大成果,二者被称为姊妹篇,犹如双星闪耀,共同构筑了布洛陀文化研究的基石。

黄明标主编的《遗本》在文本选择上突破地域局限,扩大了麽经搜集范围,从广西田阳县坡洪镇陇升村个强屯新发现13部手抄本壮族麽经,并且是当地麽公农吉勤的祖传之物,版本年代久涵盖各种麽文化仪式。从未面世的手抄本是《遗本》内容上创新特色之处,与以往出版的麽经相比有新的突破,她是最新的壮族麽经译注,对研究布洛陀及壮族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再者,《遗本》采用新的翻译整理方法使得“手抄本”变为“科学本”更加便于读者理解与运用,通过五种方式行行对应解释经文,分别是古壮字、拼音壮字、国际音标、汉语直译和汉语意译来编排译注。《遗本》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田阳县文化和体育局、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研究会联合编译,由黄明标、杨兰桂主编出版,从立项到出版经历了整整8年时间。从传播者角度看,《遗本》云集了各界专家学者,得到了广泛帮助扶持,凝结了古籍整理精品;从传播内容上看,《遗本》收录的版本价值高、史料价值丰富、“汉语意译”便于读者理解,内容的独创性与服务性突出;从传播渠道看,《遗本》利用线上线下传播渠道并召开出版座谈会等方式,积极扩大其宣传力度,将不可再生且稀缺的经书化私藏为“公用”,丰富了华南民族民间文獻资料,为壮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传播效果角度看,精美的装帧印刷与细腻的纸张设计,将进一步推动、掀起布洛陀文化研究的新高潮,推动布洛陀文化旅游业建设上新的台阶,推动壮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总之,《遗本》的收集整理出版有利于社会各界增强对布洛陀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广西田阳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加大壮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3(3):65-72.

2.张红宇.图书传播的演变——媒介形态和媒介技术的历史[J].科技传播,2016(7):94.

3.樊虹燕,潘旭辉.试析数字环境下古籍整理范式的传承与拓新[J].东方收藏,2018(16):110-111.

4.金英.媒介变化与当前古籍整理——传播学视野中的古籍整理[J].中国出版,2004(1):42-43.

5.于春媚,贾贵荣.坚守古籍影印,担当文化传承——写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J].出版参考,2014(7):38-40.

6.周彩玉.模因论视阈下的壮族布洛陀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3(3):62-64.

7.黄金东.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兼评黄明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J].百色学院学报,2018(1):91-95.

[作者单位系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xun-chxzs201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