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公众自制短视频叙事特征解析
2019-03-25王昕璨
摘 要 视频类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体叙事空间表达,抖音作为当下流行的视频社交应用,其内容呈现过程隐喻着空间范畴。在分析现状、叙事选材和价值同时,从叙事特征探析其得以走红原因及面临的诸多问题,试图寻找适当的发展策略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 公众自制短视频;抖音;空间叙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1-0026-03
抖音,一个专注年轻人的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目前其月活跃用户突破3亿,下载传播量呈指数式发展。抖音短视频的出现,极大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满足了年轻人的碎片化时间,从小人物、小生活出发,解读普通人的创意人生,其叙事策略极富个性化,快速地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同。
抖音短视频类型众多,涵盖舞蹈、美食、萌宠、运动、旅行等方面[1]。尽管形式多变,但保持着时空的完整性、同一性。其中,叙事策略采取“陌生化”机制,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抖音将日常拍摄进行艺术化处理,使视频中的生活与人们熟悉的感觉区别开来,从而产生陌生化的新鲜效果。
1 空间叙事的选材转向
对于抖音短视频选材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一些生活中不被大众广泛周知或周知认可却不常见的行为,并不是完全脱离生活经验的素材。好的选材往往会引发用户兴趣及共鸣,从而形成热点。例如,抖音网红papi酱、七舅脑爷,通过简单情景还原总结一些生活常见现象,让用户产生认同感,愿意观看。
“陌生+熟悉”才是受众最喜欢的表达。抖音中自制短视频在选材上充分利用“陌生化”这一策略,更新大众对生活的感知,有意识地创作一种与现实生活有距离的作品,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以便激起受众的好奇心。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取材功能上代替的是文字和图片内容。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碎片化的阅读养成了人们对于信息分块化的消费习惯。而短视频内容对于取材要求较低,拍摄地点、拍摄服装、道具等要求低,可以实现重复拍摄相同内容[2]。抖音短视频出现使得用户自主参与性逐渐增强,抖音将UGC+PGC两种内容生产模式相结合,供用户选择合适音乐配以合适的事件、行为,将观点更好地表达出来,在发表时加入让陌生新奇的标题,便能很快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阅读兴趣。
除了标题中表达的内容迎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外,地方语言、词语非常规搭配等语言手段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选材内容的陌生化,更能激发起受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3]。例如抖音网红戚殿使用他人恶意评论作为视频选材,增强了受众的关注度。
但是,由于目前公众自制短视频发展历史较短,视频中存在大量参差不齐的内容,粗俗、三观不正等负面现象屡屡发生,所以用户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例如,2018年出现的抖音一姐温婉,其传达出未成年整容、蹦迪、不上学等点赞量百万级别,虽后期遭到封杀,但这一现象也反映了短视频由于过度娱乐化导致的扭曲。短视频内容的大量涌现导致选材陌生化逐渐变难,所以出现了这种极端、哗众取宠的内容题材。目前,短视频选材内容亟待整改。
2 空间叙事的价值面向
公众自制短视频不同于影视的距离感和荧幕感,也区别于一般社交软件的熟悉感,其作为普通人自我抒发、人际交往、信息沟通和自我展示的重要场所。
熟悉感中的陌生化,使普通草根拥有大批粉丝;陌生化的熟悉感,使名人、演员减少了距离感。抖音的价值在于叙事过程中用户与用户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结构,增加了群体性互动,又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性需求,是一个可视化、可共享的动态实时社交平台。
叙事空间表达的故事化、情节化处理是公众自制短视频兴起的重要原因。其较少采取传统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将陌生化的创作理念贯穿于创作全过程,每个视频由用户自行设计,自选视觉空间、听觉空间,空间转化自由,另外加入具有“洗脑式”的背景音乐播放、特色滤镜和特效等,有效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通过放宽空间限制,有利于表达情感,公众自制短视频更倾向于借助“陌生化”的叙事手法使受众获得了关注度。而在此过程中,生活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用户自身价值、情感归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随着用户的拍摄通过合理的记录,使敘事空间成为该片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型符号,获得最大的历史文化效益。如抖音网红城市重庆市,通过对叙事空间中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的推广以及“陌生化”的拍摄方式,使常见事物换角度观看,使其经济焕发新活力,带动其自身及其关联事物的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视频中的互动、点赞评论,根据用户分析进行视频推荐,增加了情感价值的归属,同时用户可以通过自制短视频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抖音快速发展,其叙事发展逐渐同质化,如何保证抖音价值的良性发展依旧是核心问题。
3 公众自制短视频的空间类型及其功能
公众自制短视频作为视频的一种类别,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画面直接作用于视觉,声音作用于听觉,画面与声音相互作用能够给观众带来最直接的视听感受,且让观众产生审美快感。抖音采用陌生化的手法增加受众对视频的好奇,拉长受众审美欣赏和回味的时间,从而达到用户对此类视频的黏合度。因此,要想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传递视频内容及价值给观众,就需要在视觉空间、听觉空间上增加艺术处理。目前,抖音公众自制短视频从一众短视频中脱颖而出,用户猛增,用户黏度逐渐增强,其走红背后的叙事空间值得分析。
3.1 视觉空间及公众探索精神挖掘
抖音在视觉空间表达上不局限于长视频的内容,还包含图片、漫画、flash、文字等,视觉空间遵循“陌生化”的原则,故事的内容分为以下三种:认知以内但日常生活之外的事件;熟悉的日常生活,通过总结加工,获得新的发现;日常生活存在但不敢于或没能力表达、展示的事物。在内容确定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创作方法。例如,目前公众自制短视频就增加视觉附加元素来吸引观众,尤其是加入漫画、字幕、特效等有趣的娱乐元素来烘托视觉享受。
此外,抖音为了更好的激发公众探索精神,会通过粉丝数量、评论数量、点赞数量来引导用户进行拍摄实验,其中,视觉空间上通过同一音效、音响、音乐发起挑战,使公众进行创作。用户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和粉丝会努力在视觉呈现上追求不一样的效果,其中一些画面还极具电影感,给观众带来了舒适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染力。正是由于其視觉空间跟传统长视频具有很大的区别,使其带给受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大大加强了短视频的可看性。
3.2 听觉空间及新奇视听享受创作
匈牙利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认为视觉空间的真正感觉,与声音的体验紧密相连的,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是很具体的、很真实的,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此空间才会更加真实[4]。在公众自制短视频中,主要体现在音乐,公众常选取合适音乐进行二次创作,解读音乐内涵,类似于自制MV,并配合以合适的服装、造型。日常生活中,尽管有些歌曲耳熟能详,可是却没有MV,使得受众在熟悉的音乐中找到了陌生感,同时一些节奏感的歌与画面形成,与短视频的标题完美契合,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视听享受。
此外,随着抖音的发展壮大,由最初的音乐创意短视频逐渐演变为更全面的创意短视频,语言、音响等极大丰富了听觉空间,而原创的兴起也增加了抖音听觉空间的“陌生化”,强烈地刺激了受众的听觉感受。
3.3 公众自我表达心理动机和受众心理构筑
公众自制短视频的兴起是社会必然发展的结果,是自媒体催生下的产物,之所以抖音用户月活跃度可以达到3亿,与受众的心理空间活动密切相关。心理空间是公众自制短视频用户的一种内在动因与外在因素构筑的空间基础框架,它决定短视频视觉空间、听觉空间生成动机与发展趋势,影响着公众自制短视频叙事的选材和叙事空间价值。
3.3.1 内在动因
1)记录生活。公众自制短视频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是一部分人群记录生活、分享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抖音所建构的记录空间即叙事空间承载着用户及用户群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及情感价值归属。
2)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是自我取悦的过程,公众拍摄短视频,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享受拍摄过程中心理空间的满足,通过拍摄、制作、发布、播放的过程,享受类似电影制作流程,通过播放次数的增加和评论取悦自身。公众自制短视频的出现为公众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例如,部分用户通过录制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短视频展现自己的音乐、表演、健身、厨艺等方面才华,通过平台内的分享转发形成影响力,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关注、满足和动力。
3.3.2 外在因素
1)社会认同。无论是记录生活,还是自我价值实现,最终的播放量、点赞、评论建议是催生抖音用户快速递增的原因,同时将拍摄好的视频发送至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平台,用户通过叙事空间展示,不仅可以记录来源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可以表达心情和状态,获得同样喜好的受众对作品的认可,促使其进行之后的拍摄,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从而收获自信。
2)从众消费。公众自制短视频的出现成为一种潮流文化的象征。作为目前大量流行词语、热门事件的发源地,通过传播学可知,巧妙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使受众认为加入抖音是一种融入当下时代潮流的感觉。此外,抖音也为用户设置了许多挑战、话题,来增加抖音的趣味性,流量明星的加入,也增加了消费者的黏性和认可。
3)追逐名利。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为公众自制短视频的火爆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了大量内容创业者,也就是短视频网红。甚至,有些已经创立公司、拿到代言、进军娱乐圈,例如,费启鸣、宋威龙、七舅脑爷等,这种较容易成名的方法也是热议的话题,公众自制短视频的出现为很多人提供了舞台,也正因如此,用户为了博人眼球,出现大量低俗不雅行为、事件,产生消极影响。
4 结束语
以抖音为代表的媒体平台为传播提供了一种“陌生化”的观看体验,也为用户提供了新的消费方式。自媒体为人们带来了传播的权利,也为视影视的叙事空间提供了更多探索的机会。
叙事多重空间的结合始终是构成公众自制短视频的一个核心架构,只有明确叙事选材、价值,赋予其新的传播目的和责任,规范社交类视频平台和受众关系,构建自媒体技术迭代和人文融合的关系,才能为“陌生化”媒体传播的生存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宋利.《二更》微视频的叙事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7.
[2]李马爱思.网红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盛新华.报纸标题陌生化的语言手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4(5):136-140.
[4]高永利,王昕璨.中日动画电影叙事空间比较:谈动画电影假定性空间构筑的真实世界[J].当代电影,2018(12):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