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9-03-25陈颖刘淑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糖尿病

陈颖 刘淑红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中使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的效果。 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胰岛素,观察组使用格列美脲加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5.38%,经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指数比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甘精胰岛素增加格列美脲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状况,对其血糖相关指标进行改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1(b)-0073-02

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于老年群体较为高发。该疾病无法根治,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患者该疾病主要包括减少并发症,降低恶化速度,维护患者靶器官组织功能,控制患者血糖指数[1]。在该次研究中,将该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患者疾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并发症及急性感染患者;②具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③合并肾、肝、肺、心功能不全患者;④慢性胰腺疾病患者;⑤精神疾病及语言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能够按时用药,信息完整;②愿意参与该次研究患者;③未使用FINS(基础胰岛素),仅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或者α-糖干酶抑制剂;④糖化血红蛋白在8.50%及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2.0 mmol/L及以上,空腹血糖在8.5 mmol/L及以上;⑤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2]。观察组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7.16±4.51)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26±1.51)年,其中高血压患者16例,冠心病患者17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9例;对照组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45±4.62)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56±1.25)年,其中高血压患者17例,冠心病患者17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全部实施常规的运动管理及饮食护理。对照组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每日进行2次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用量应根据患者血糖实际状况。观察组实施甘精胰岛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30005)增加格列美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562)进行治疗,每晚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第一次剂量控制在0.2 IU/kg,患者空腹指尖血糖水平应为4.4~6.1 mmol/L之间。根据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每隔3d可增加1次剂量,2 IU/次,患者如出现低血糖状况,应减少2 IU剂量。首次服用格列美脲剂量应为1 mg/次,1次/d。患者每周的血糖监测应进行2~3 d,8次/d,根据患者实际血糖状况调整格列美脲剂量,每周剂量调整1次,1~2 mg/次,目标应保持患者空腹血糖低于6.7 mmol/L,餐后血糖8.0 mmol/L。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n(%)]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1例低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92%,对照组治疗后,出现8例低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5.38%,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60,P﹤0.05)。

2.2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为(9.46±1.25)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23±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62±1.52)%;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为(9.32±1.1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3.52±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47±1.1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02±0.48)mmol/L,餐后2 h血糖为(9.35±1.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02±0.62)%;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8.59±1.1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75±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05±1.31)%;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指数比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2型糖尿病疾病较为常见,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出现该疾病后,常会伴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状况,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其糖尿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如低血糖反应、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在治疗患者2型糖尿病时主要使用胰岛素与降糖药口服治疗,效果良好。

胰岛素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主要集中在长效胰岛素与预混重组人胰岛,长效胰岛素主要为甘精胰岛素,另一种主要为诺和灵30R。这两种药物均可对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有效控制,并对胰岛素抵抗状况进行调整[3]。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对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药物作用时间长,为24 h,并无药物峰值,所以,能够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可对其基础的血糖指数进行有效控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可减少对患者心血管的不良影响,降低其胰岛素抵抗状况[4]。诺和灵30R药物峰值较为显著,会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为了有效控制患者低血糖,应合理使用胰岛素,通过降低剂量,避免出现低血糖,但减少剂量患者血糖可能会产生无法控制的状况。诺和灵30R持续时间为10~16 h,如要对血糖进行基础性控制,每日应用药两次,但这又会造成用药不方便,不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5]。

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后能够缓慢释放药物作用,属于长效性胰岛素类似物,与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一致,药效时间长,每日只需用药1次,相比较于诺和灵30R,用药更加方便,有效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老年糖尿病治疗中格列美脲具有广泛应用,格列美脲属于口服类降糖药物,相比较于传统药物,药效更强。其能够通过生理性作用起到胰岛素分泌的效果,胰外功效较强,有效对胰岛素抵抗问题进行调整,快速结合磺酰脲受体,分离快,可迅速使药物产生效果,降低患者低血糖状况[6]。

在该次研究中,将该院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5.38%,经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指数比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效果显著,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状况,改善其血糖相关指标,用药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科学用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熊冠華, 吴晓英, 曾金莲,等. 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 2016, 13(6):96-97.

[2]  曹洁, 魏琦. 成人隐匿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20(5):802-803.

[3]  周玉华. 分析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0):17-18.

[4]  刘丽红.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可行性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7):29-30.

[5]  陈燕萍, 林胜利.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6):89-91.

[6]  林奉森, 傅铮, 戴标.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21):3214-3216.

(收稿日期:2018-10-28)

猜你喜欢

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三药联合 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阿卡波糖或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对比研究